程建军编著的《古建遗韵(岭南古建筑老照片选集)》收录选编了岭南地区的历史建筑老照片三百余幅,按内容主题汇编为五个部分。部分照片由于年代久远和拍摄精度问题略显模糊,也有些图片因强调建筑史料价值而艺术性稍逊,但本图集收录的图片依然对岭南地区的历史建筑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工程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亦反映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数代人对建筑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
新疆是一片古老、神奇、美丽的土地,自古就被众多名人志士所奋笔讴歌: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震荡全球,外名家、学者和广大旅客接踵而至。为了使客人们能及时了解新疆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寓教于游,轻松愉快地获得有关新疆生态环境的知识,我们特编写了这本新疆生态旅游小册子,意在敞开大门,抛砖引玉。当人们都涌向大自然,特别是到自然保护区时,必将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自然的生态环境,对于新疆一些还处于原始自然状态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影响的程序会更大。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将保护意识放在首位,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开发后,方能开展新疆生态旅游,做到享受自然、关爱自然、利用自然和融入自然,方能使新疆的自然风景旅游区更加美丽,更加迷人,更加吸引游客。
《也斯看香港》是也斯眼中的香港,将他看到的香港和心中的香港呈现给读者。 有別于一些介绍香港的书籍,也斯的文字和照片都比较“现代”,他着重描写香港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多元”和不同凡响。在书中,他注意的是香港一些典型或不典型的人物和地方,以独特的角度传达时间的过往和城市的演化。
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修缮的范围,包括排云殿景区、转轮藏景区、五方阁景区、佛香阁景区和长廊景区。古建筑维修面积共约9389.95m2。工程自2005年1月开工,至2006年9月竣工。在修缮工程中主要依据了特有的万寿山工程则例进行。为了保存颐和园古建筑原工艺技术的做法和保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在修缮工程中,把原来不同于一般官式建筑的做法保存了下来。这样的科学态度,十分重要。 这次颐和园重点修缮的古建筑,都是颐和园的重要景区建筑,排云殿、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面临昆明湖,高踞万寿山,极为雄伟壮观。而728m的长廊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古建筑画廊。对颐和园这一世界遗产的保护与价值展示来说,排云殿、佛香阁和长廊的形象至关重要。其维修将在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文奥运”增光添彩。
本书内容包括:布达拉宫概述;建筑外景;东庭院(德央夏);白宫门廊;东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西日光殿;东日光殿;弥勒佛殿(强巴拉康);金顶区;坛城殿(鲁朗康)殊胜三界殿(萨松朗杰)……
高楼林立的香港夹杂着老旧的唐楼,新与旧两个世界在这里可能就只有一条街、一站地铁的距离,而它们又异常和谐。你可以在维多利亚港看美景,在铜锣湾逛街购物,在油麻地街头吃特色美食,甚至随性步入市场、公园、学校……都是深入感受香港风貌的上佳方式。此外,各种肤色与文化的长期交融带给澳门独特的风貌,这块富盛的福生之地,值得你在香港之行的计划外,再花上两三天慢下来去探寻。
奇山秀水,化育人文。华夏大地的璀璨明珠——江西,山奇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滋生诗词文赋的沃土。无数文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生命的足迹,创作了大量的名篇佳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流传千古的佳句,几乎成了江西风景的代名词。 《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9):诗文集粹》从历代吟咏江西山水风物的诗文、楹联中精选代表性的名家经典佳作,作品尽量辐射到江西各地的风景胜迹,反映出江西的“旅游地图”,篇篇均是展现江西山水风貌的精品,具有文学、旅游、史地等多重价值。
我在青岛生活了50多年,许多时候在金口一路住,小街、塔楼、深院、老树、墙皮斑驳陆离的房子,就是我的近朱者赤的生活。很长时间里,我不曾想过它们的故事,也不曾预料这些东西后来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现在忆起,个中原因大约是因为年轻,也因为胸无文化的麻木。等到所有的坐标都转移了,这才蓦然发现,原来我并不曾真正了解我的城市,不了解她的过去,更不了解她经历的风风雨雨。 因为职业原因,我常有机会涉足域外,尤其是德国,从南至北曾留下我处处履痕。之所以允诺李明给这本他和袁宾久先生合作的《塔楼上的青岛》写几句话,除了友谊,除了认可这本书的价值,就是因为想就我了解的德国,当然还有异域的诸多旧城保护,斗胆说些观感。很显然,青岛和德国曾经的联系,是个已不可更改的史实。
众所周知,南京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美誉,累计有近450年的建都史,与西安、洛阳、北京并列为我国四大著名古都。其中作为大明王朝的国都,虽仅历洪武、建文、永乐三朝50余年,不足先后以建业(建康)为都城的六朝历史的六分之一。 永乐十九年(1421)京师虽迁北京,但终明一朝南京作为“留都”长达两百多年,一直保留六部、五军都督府等中央军政机构,明末还一度作为南明弘光朝廷的都城,其地位仅亚于北京。此外,明代还是我国历史上个立足江南完成统一大业的封建帝国,南京也次成为一统帝国的都城。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举全国之力经过30多年努力完成的包括宫城、皇城、都城、外郭四重城垣的京师都市圈,被誉为“论秀丽和雄壮,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意大利传教士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了江南农村市镇自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嬗变而发生的转变,反映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格局的演变趋势,并为今日因种种机缘恢复活力的江南水乡农村市镇,提供关于其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解释。 本书力图在学术研究的总框架下,或者说,在课题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描绘出江地市镇丰满的历史文化面貌。 本书的章节标题,大多采用历代文人描绘江南市镇的诗句。文中也时有类似的诗词章句出现。本书在引用这些历代留传下来的文字时,同样不打算刻意注明出自何时何人的何篇诗词作品。这些诗词大量地收藏在江南历代地方志书里,在江南市镇各镇志中随处可见。
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上海,这是一个给人的感观带来全方位冲击的城市,也是一座大气磅礴的都市,她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变化着,并以激越的姿态大刀阔斧地创造着时空。本书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从上海的风光名胜、历史遗迹、民俗文化、购物、美食、交通等几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上海。全书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为一体,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