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福尔摩斯的伦敦,沃兰德的于斯塔德,斯佩德的旧金山,还是布鲁内蒂的威尼斯,犯罪小说作家选择的场景对于书的重要性常常不亚于这些侦探自身。《世界侦探地图》跟随犯罪小说中二十余位伟大侦探的足迹,带领读者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和 。 本书主编及撰稿人都是犯罪小说的拥趸,熟稔这些声名卓著的犯罪小说作家以及他们笔下卓尔不群的大侦探们,并对这些杰出虚构人物生活其中的真实空间了然于胸。 本书包含了大量可供读者使用的地图,其中标出了犯罪小说中提到且真实存在的地点,对于犯罪小说迷来说,《世界侦探地图》是了解自己喜爱的犯罪小说中场景真身的 指南。
10个国家,29座城市,92家咖啡馆,133幅精美手绘……两位咖啡爱好者因为偏爱手绘咖啡馆而结缘,数年间,她们步履不停,寻觅散落在世界各地与之投缘的店铺,用画笔还原咖啡的醇香,用文字记录在场的瞬间。让读者借由一幅幅画作,穿越时空,体验一场环球咖啡馆之旅,透过各具特色的咖啡馆,品味这些城市的独特味道。 让我们带着咖啡瘾和味蕾,以及发现美的眼睛,一起出发吧。
生命中总会有不顺利,当弗朗西丝·梅耶斯遭遇一切不幸时,她只身到意大利古镇托斯卡纳,用所有的钱买下一座老别墅。未知的新生活开始了,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没有熟悉的亲人朋友,她在彷徨、疑惑中坚持着,最终等到了完满的一切。 托斯卡纳德山川风貌,民俗风情,香醇的葡萄酒,诱人的橄榄油以及历史古迹,让全世界都爱上了那个古老的地方。
《象雄遗歌》以神山圣湖为中心,以象雄文化研究为重点,深入挖掘鲜为人知的象雄文化遗存和地域特色,以重现和追忆古老象雄的昔日盛景。根据象雄典籍记载,象雄人自认为他们是大鹏鸟的后代,臣民以大鹏鸟为图腾,国王戴着的王冠就是长角的大鹏鸟之冠。象雄国强民盛,丰衣足食,是青藏高原上早期的一个文明中心,象雄人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信仰本教,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发达。曾深深影响了吐蕃王朝,同时也是青藏高原上历史 为悠久、文明 为发达的古国。
近十年来,被誉为“书房型作家”的洁尘走出书房,有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一遍遍开启日本文学艺术之旅,南起濑户内海的冈山、高松,热海、箱根,到大阪、京都、奈良、东京,一路向北,到金泽、黑矶、仙台、金木、青森、名古屋,一直行到北海道的札幌、富良野,足迹遍及日本四大岛,她以脚代笔,绘制了一幅 作家气质的文学艺术行走地图。 本书是洁尘继《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之后推出的艺术深度游指南。洁尘深入日本种种艺术现场,寻访几十位建筑家、艺术家的足迹,提供从路线到内蕴的全面指南,是一场侘寂、幽玄、意气、物哀的美学溯源之旅。上编为庭园笔记,深度探访日本18座古典庭园:龙安寺、桂离宫、大觉寺、天龙寺、青莲院、银阁寺、高台寺、建仁寺、南禅寺、知恩院、无邻庵、寂光 院、妙心寺、醍醐寺、唐招提寺、
从第一次无心之旅开始,机缘巧合之下,安澜一次次来到法国,或工作,或旅行。从陌生到熟悉,她逐渐爱上了法国。 从历史悠久的西北卢瓦尔河谷,到南法烂漫多情的戛纳海滩;游走繁华时尚的巴黎大都会,漫步平静悠逸的诺曼底小镇;探访鎏金异彩的皇家古堡,体验奇特原始的后现代洞穴民宿;浸没在跫音独响的冬夜,也享受热闹非凡的戏剧节。 在她眼里,每个热门景点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隐秘故事。 她于旅行中融入文化、历史、文学、音乐、电影、绘画、建筑等元素,将旅途中遇到到的有趣的人、难忘的风景记录下来,凝聚成自己的首本旅行扎记。
一个24岁的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独自踏上从丽江到拉萨的征程,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或,而是“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摆荡”,但最终决定走下去,因为哪怕失败,他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究竟是如何就范的”。 作者精选出骑行途中印象最深刻的经历,著为17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次艰辛的冒险之旅。 三个月的旅途中有惊险,有绝望,有感动,有恐惧,透过生动的文字,作者的感悟跃然纸上。它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也许不是最惊险、最奇异的游记,但它却是最充满激情的记录;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
游日记,既是“游日之记”,又是“游之日记”。 作者止庵先生多年来编辑周作人作品集,对“二周”作品及生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对日本文学、电影也有多年阅读、欣赏经验,对日本文化一直有丰富涉猎。 本书是作者在“读万卷书”同时,“行万里路”的“计划外产品”:作者在近七八年时间里,先后26次赴日自助旅行。本书稿即是这26次旅行中359篇日记的整理结集。 从历年旅行拍摄的上万张照片中精选128张图片,分作4组,每组32张图片,大致对应日本一年四季景致,与文字互为补充。
十年前,梁子想尽各种办法,只为去非洲大陆看一看。在莱索托,跟着大酋长挺进村庄,竟被诸多男人“爱”上了;在塞拉里昂,和神一样的女大酋长拉家常;在喀麦隆,与尸体同车,跟坟墓住在一个院子里;在布隆迪,婚礼上竟被邀请吸“大粪”……十年来,八次独身前往非洲,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并非广阔壮美的风光,而是那些坚强豁达,乐观阳光的女人。在非洲,女人很少上学,婚姻没有自主,父亲看中的男人就是她的丈夫。在不少村庄,女人婚后生了两三个孩子才能出门。乍一看,非洲女人活得太琐碎,没有发言权,没有选择权,没有反抗权,没有放弃权,只有接受和承受。但她们活得色彩斑斓,从头发丝到脚指甲都埋着故事……只是,不管多么顽强的女人,别忘了,她们也会疼痛……
13世纪蒙古人入侵东欧,引起欧洲很大震动。西欧教会方面急于了解蒙古人的意图和情况,不断派出教士前往蒙古地区进行活动。柏朗嘉宾和鲁布鲁克就是其中二位。他们先后经中亚到达哈喇和林,归国后都写下有关蒙古情况的报导。这是欧洲人对蒙古人很早的专门记述,现在成为国外研究蒙古史的重要文献。《柏朗嘉宾蒙古行纪鲁布鲁克东行纪》中的两本书过去曾有许多版本,现根据近年出版的译注本译出。《柏朗嘉宾蒙古行纪》法译注者为贝凯和韩百诗,《鲁布鲁克东行纪》英译著者为有名东方学者柔克义。
《收集雨滴》是妮基·麦克卢尔的一本儿童图画故事。按照季节的变化,讲述了不同时节人们的感受,文字细腻生动,充满诗意。每一个场景都对应着不同的词语,每一个词语都蕴藏着四季转换的信息和生活的幸福痕迹:在河岸边注视冰块渐渐凝固,在湖面上一起荡漾,协作摇桨,在沁凉的潮水中收集点点星光,在松软的土地里播下种子,期待未来……读完如夏日里的一缕凉风,让人不由自主慢下来,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重新发现四季流转之美。
《萨哈林旅行记》中的萨哈林岛是北太平洋上介于鞑靼海峡和鄂霍次克海之间的一个长条形岛屿,四面环水,俄罗斯帝国把它当作是罪犯无法逃脱的天然监狱,从19世纪60年代起,将成千上万的政治犯和刑事犯流放到这里,从事苦役劳动。1890年,契诃夫决定前往萨哈林考察,虽然此时他已出现疑似肺结核症状,多次咯血,身体十分虚弱;但是他坚持说“有必要到萨哈林”这个“不可容忍的痛苦之地”,去研究苦役犯的生存状态。契诃夫参观监狱、和苦役犯谈话,用卡片记录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的简况,甚至目睹了死刑和种种酷刑,深受震动,“以致后来多次在噩梦中看见这些场景”。三个月后,契诃夫回到莫斯科,花了三年时间,写出《萨哈林旅行记》。
这本书记录的,是有关胡同里的北京。作者系统介绍了北京胡同的文化含义、历史演进、地理特色,以及与名人的渊源。用脚丈量胡同,用心体会北京,翻开这本书,你能体会到作者为保留胡同特色,留住记忆、记住乡愁而做的不懈努力。
本书分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四合院的构成、四合院的美、四合院里的生活。四合院并不仅仅是一种砖瓦建成的、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它经过了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和陶冶,形成了一种奇异而微妙的文化存在,显露出古城悠远凝重的沧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