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只因有喵。因为有猫,紫禁城也不再只是一座宫。 这本书将给你一个非比寻常的进宫理由!带你跟随一群 御前带爪侍卫 的每日巡游路线,去发现隐秘在故宫里的 猫猫江湖 ,近距离感受 帕帕 、 鳌拜 、 警长 、 吉祥 、 如意 这些超人气故宫御猫的四季 猫生 ,从喵眼去看故宫里的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故宫御猫网红摄影师、微博#故宫的猫#超话主持人@宠物摄影师-克查,历时4年,50多次进宫寻踪,37只人气御猫行踪大公开。 独具灵魂的御猫照片和超治愈萌趣御猫小漫画,现实世界和二维空间的破壁之作。书中附带御猫藏身处标注版故宫地图,让我们跟随这群故宫喵星人,重新发现一座宫。
随着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 (Finding Vivian Maier) 获得2015年奥斯卡金像奖提名与广泛传播,薇薇安?迈尔这位神秘的女性摄影师如同一颗彗星,跃入了公众的视野中。尽管薇薇安?迈尔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谜,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她产生好奇,甚至成为吸引众多摄影、艺术爱好者的原因之一。从神秘的保姆到先锋摄影师,她的故事只能从她拍摄的14万张照片以及极其少量的关于她生活的事实中拼凑出来。这位神秘的保姆到底是谁?是什么推动了她旷日持久的创作,又是什么使她如此坚决地将她自己和那些作品隐藏起来? 薇薇安的大部分彩色摄影作品比她的黑白作品 抽象。在她的作品中,街头、孩子、陌生人,以及自拍肖像都是主要拍摄内容,这些图像让本属于那个时代 隐形阶层 的人生变得具象可见。 在本书中,世界 彩色摄影大师乔尔?迈耶
《伟大的旅程》将带您去品尝绝美的视觉盛宴,这里有世界上拥有魅力的建筑和历史遗迹,精美的图片和壮观的3D画面让每一个建筑的细节在您面前一览无余,让您身临其境般地置身于这100多个不容错过的景观中,带您游览世界,穿越人类千年历史。本书介绍了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比如悉尼歌剧院和吉萨的大金字塔,还有一些是令人叹为观止,但却鲜为人知的建筑,比如马里杰内古城的大清真寺和以色列的马察达山顶要塞。这本精彩纷呈的书将带您探索每个大陆最震撼人心的历史遗迹,见证人类的荣耀和建筑的繁华。本书将重点讲述一些别具创意、富有现代风格的国际著名建筑,以及一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建筑,比如柬埔寨的吴哥窟和秘鲁的马丘比丘。本书由专业团队编写,如诗如画的文字展示着这些不容错过的景观特色,并将
行走于贵州的东西南北,看过了贵州的大城小市,尝尽了贵州的酸辣黔味,好看还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的美:北京的美,在于它的雄浑大气;上海的美,在于它的繁华热闹;西安的美,在于它的古朴典雅……而黔东南的美,则在于它的原生态、多民族。 黄土高坡上,那头扎毛巾、腰系锣鼓的西北汉子形象早已消失不见;内蒙古草原上,大片大片的茵茵绿草也已被荒漠吞噬;而云贵高原却还保留着自己原始的美。黔东南的美,是白色的,是苗家少女身上晃动的片片银饰;是绿色的,是崇山峻岭之间铺天盖地的那片幽碧;是青黑色的,是侗族女子身上的裙子……黔东南的美,是多姿多彩的,五彩斑斓的,让人看不够、拍不够的。这些色彩美得自然而然,美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过腻,少一分则不足。 旅行指南编辑部编著的《拍黔东南完美路书
这是九如过去几年间行走的记录。一半创作于途中,一半创作于记忆。作者说,照片与文字并非自由恋爱,只愿他们可以日久生情。这些照片和文字,都是一种漂浮物,漂浮在作者和之间。倘若伸手触碰它,它便神秘而轻盈地向更远处漂移。只有将它安顿好,才能独自转身离开。本书分为沿途、薛定谔的城、狄浦斯王、决定性瞬间、夜和岁月、夏娃、情话、沙与沫、苏格拉底说九个章节。
四川,是世界野生大熊猫占比较大的地区,是中国特有物种居前列的省份,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本画册以“一轴五屏”的自然保护格局为线索,通过地理视角的文字解读和近百位摄影师的300张生态摄影作品,展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园区和55个自然保护地的典型特色,反应出四川省为自然保护事业做出的贡献和成果。大自然赐予了四川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让我们通过这本《自然之赐》来“发现四川本来的样子”。
《未有烛而后至》共119幅黑白摄影,皆为台湾1970年代的乡镇及外岛地区景像,。书名《未有烛而后至》出自礼记,意思是「晚上的宴会,蜡烛还没点亮,如果有后到的客人,应该主动告诉他们哪些客人已经到了」,似乎表现出陈传兴的谦虚之意。
《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收录了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获奖作品。本届国际影展共收到109个国家和地区13411名摄影人投寄的142025件(230987幅)摄影作品,作品涉及国家范围、参展人数以及来稿数量,都再创历史新高。经过10余位专家为期5天专业、高效的评选,最终产生296件入展作品。作品分三个类别,为纪录类、艺术类、“方向·视界”主题类。
《至美新疆光影成韵 朱家莹摄影纪行》是一本以新疆风光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作者拍摄新疆的一年四季,春天的冰雪消融、山花烂漫;夏天的牛羊肥壮、山川俊美;秋天的山水妙,秋风落叶;冬天的银装素裹、大漠情怀。从一幅幅作品中从中看出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摄影的感情。
《罗杰·拜伦 荒诞剧场》为罗杰·拜伦摄影展的画册。罗杰·拜伦(Roger Ballen),1950年出生于纽约,1974年移居南非共和国,长期居住在约翰内斯堡。早年他以纪实手法拍摄南非偏僻村落里白人、布尔人的艰苦生活,后来转向装置摄影,发展出一种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摄影风格,表现人类的存在意识,。摄影师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以自己特有的构成手法,重新安排组织了在他面前的一切,并使之出现了一种新的组合之下的超现实景观。
本书内容来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同名展览的120幅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是从洛文希尔收藏的一万五千多张中国早期摄影中精选而出,出自活跃于19世纪的21个知名摄影机构和摄影师(部分佚名摄影师)之手,经专业细致的学术梳理,全面而丰富地呈现出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的风貌,其中包括人物肖像、风物景观、市井生活、城市和建筑等内容。书中为这些作品附有说明,讲解当时的摄影技术并补充背景材料,更易于读者理解。本书的出版不助于中国早期摄影史的研究,更对早期中国历史面貌的呈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罗杰·拜伦 荒诞剧场》为罗杰·拜伦摄影展的画册。罗杰·拜伦(Roger Ballen),1950年出生于纽约,1974年移居南非共和国,长期居住在约翰内斯堡。早年他以纪实手法拍摄南非偏僻村落里白人、布尔人的艰苦生活,后来转向装置摄影,发展出一种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摄影风格,表现人类的存在意识,。摄影师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以自己特有的构成手法,重新安排组织了在他面前的一切,并使之出现了一种新的组合之下的超现实景观。
一条宽阔的河流,横贯渔村南北两个巨大的湖面,纵横交错的内河,流经渔村的各个方向。清晨,晨曦掩映着渔村墨色的屋顶、蜿蜒的江河、狭窄的弄堂,她摇曳着江南水乡独有的线条。 这就是江南绍兴一座活着的千年渔村——则水牌。 2500多岁的则水牌人文积淀丰厚。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因“季水碑”“测水碑”“金木水火土碑”对虞绍平原的水利功绩来到则水牌,并题写了村名。则水牌依运河而兴盛,运河是渔村的主动脉,内河是她的血管。悠悠的水巷,沿河而建的建筑,依河而居的渔家,绘制了一幅充满神韵的江南水乡画卷。
付羽的照片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对一个摄影师的特性,那些不喜欢他的人可能无意中看得更清楚。比如我吧,一开始读付羽的照片时我是心慌的,于是就问自己:慌什么呢?扪心自问的结果是这样的:这些照片里有奇怪的专注和偏执,它们压迫人。问题是出在他的尺度感上,他注视着小事,如果他从中发现了无意义,我们将不会心慌,或者如果他从中发现了事关存在或生存的大意义,我们也不会心慌,但他总是正好停留在小事本身,既不向上、也不向下,这就正好使我们面对生活中陌生或熟悉的日常性,在他的注视下,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事物好像变成了他写的那些文字,类似自然的口语,词汇量有限,句子都不长,紧贴着经验,说呀说。
《未有烛而后至》共119幅黑白摄影,皆为台湾1970年代的乡镇及外岛地区景像,。书名《未有烛而后至》出自礼记,意思是「晚上的宴会,蜡烛还没点亮,如果有后到的客人,应该主动告诉他们哪些客人已经到了」,似乎表现出陈传兴的谦虚之意。
《麦积山佛影》主要内容包括《麦积山佛影》凡例,麦积山石窟早期勘察及庐江草堂藏麦积山石窟旧影的时间和价值,天然塑馆在麦积——写在《麦积山佛影》图册之前,二十世纪中国文化部西北文化保护历史回顾,外景,第〇〇三窟——一九一窟,瑞应寺,散落佛像,《麦积山佛影:》旧影文献勘定修改对照表(仅供参考),《麦积山佛影》参考文献,《麦积山佛影》出版后记,《麦积山佛影》图版目录庐江草堂藏本。
《罗杰·拜伦 荒诞剧场》为罗杰·拜伦摄影展的画册。罗杰·拜伦(Roger Ballen),1950年出生于纽约,1974年移居南非共和国,长期居住在约翰内斯堡。早年他以纪实手法拍摄南非偏僻村落里白人、布尔人的艰苦生活,后来转向装置摄影,发展出一种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摄影风格,表现人类的存在意识,。摄影师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以自己特有的构成手法,重新安排组织了在他面前的一切,并使之出现了一种新的组合之下的超现实景观。
这里汇集了很早的老昆明行当,是不是超越了你的预料——从三牌坊到官渡的老街市,“土”“洋”货大战和“叫阵声”;从马帮、滑竿到火车的老交通;从“兴文当”“同庆丰”到富滇银行的老金融;从补碗磨刀到洋务工厂,
《可能》为青年摄影师王轶庶的个人作品集图书,就图书内容而言,借用作者的自述为:摄影是通过可见之物抵达不可见之境的方法之一。我试图用照片建立起一种“想像”乃至“幻像”,这些照片拍摄于2003年至2015年,来自几乎整个中国。人生是一段旅程,照片是我对一些秘密的询问,同时也是对方给我的回答。
《可能》为青年摄影师王轶庶的个人作品集图书,就图书内容而言,借用作者的自述为:摄影是通过可见之物抵达不可见之境的方法之一。我试图用照片建立起一种“想像”乃至“幻像”,这些照片拍摄于2003年至2015年,来自几乎整个中国。人生是一段旅程,照片是我对一些秘密的询问,同时也是对方给我的回答。
付羽的照片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对一个摄影师的特性,那些不喜欢他的人可能无意中看得更清楚。比如我吧,一开始读付羽的照片时我是心慌的,于是就问自己:慌什么呢?扪心自问的结果是这样的:这些照片里有奇怪的专注和偏执,它们压迫人。问题是出在他的尺度感上,他注视着小事,如果他从中发现了无意义,我们将不会心慌,或者如果他从中发现了事关存在或生存的大意义,我们也不会心慌,但他总是正好停留在小事本身,既不向上、也不向下,这就正好使我们面对生活中陌生或熟悉的日常性,在他的注视下,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事物好像变成了他写的那些文字,类似自然的口语,词汇量有限,句子都不长,紧贴着经验,说呀说。
这里汇集了很“戳搞”的老昆明场面,是不是超越了你的想象——很戳脑的老科场;很戳闹的老教场;很戳祸的老官场;很戳破的老祭场;很戳头的老刑场;很戳眼的老剧场;很戳胃的老吃场;很戳笑的老玩场……
本书是知名摄影师赵钢在大学时代完成的摄影生涯部作品,既有青年人的单纯与激情,也有成熟摄影师的独立意识和敏锐观察。赵钢从初中时代就一头扎进摄影,得到了摄影家王福春的指导,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明确摄影为自己一生的志业,他决心完整记录自己的大学生活。书中作品的拍摄时间贯穿了大学四年,以及毕业后的一两年,在漫长的拍摄过程中,赵钢既是大学生,又是“旁观者”,这种局内人与局外人的身份叠加,赋予了这组照片耐人寻味的丰富性。它摄取的既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直接经验,却又经过了成熟专业的视觉语言的重构。 大学新生跨下中巴车的那一瞥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