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心理抚养
    •   ( 184178 条评论 )
    • 李玫瑾 /2021-06-01/ 上海三联书店
    • 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关注婴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拒绝交流、出走、顶撞、不合群、学习困难等问题。对此,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一书中向父母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作者认为,心理抚养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观念、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参与心理抚养的全过程,通过陪伴与关爱获得孩子的依恋感,进而获得管教孩子、 立规矩 的资本。家长通过参与孩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这种心理抚养比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 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

    • ¥23.4 ¥46.8 折扣:5折
    •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 作序推荐
    •   ( 87815 条评论 )
    • [加]戈登·诺伊费尔德 [加]加博尔·马泰 主编:武志红 译者:崔燕飞正清出品 /2019-06-10/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很多父母常说: 我的孩子我还能不了解? 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未曾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深层的渴望。 儿童行为心理学家戈登 诺伊费尔德博士,通过 40 余年研究发现: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但 却并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也会疏远与父母的关系,而这使得父母更无从看见孩子。 如此恶性循环,孩子内心不断积累的缺失感,*终变成影响成年后的原生家庭问题。 因此,作者提出父母需要真正去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积极回应和主动看见的环境中,孩子内心得到全然的满足,才能在成年时形成一个健全的自我,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

    • ¥21 ¥42 折扣:5折
    • 无分别的爱
    •   ( 2945 条评论 )
    • 林巨 /2021-01-01/ 东方出版社
    • 本书从对人性底层规律的思考入手,深刻洞见教育的本质,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理念和概念。 本书参照《道德经》的架构,共九九八十一章,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无分别的爱的家庭养育理念,讲述了单双重心轨道、生态化养育、依附关系、万物和解定律、100分定律、元认知、元能力、*热爱、追杀效应、绝杀效应、山海人格、人格获胜等一系列原创教育思想,告诉每个真正关注孩子人生格局和渴望孩子成功的父母:教育的关键是和心在一起。 本书清晰揭示了成功和幸福的底层逻辑,以及实现的路径,并且提供了截然不同于其他研究者的观察视角和思考深度。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领域的革命性的书籍,也是一本生命成长领域的革命性的书籍,阅读这本书,将会是一场思考的盛宴,一场心灵花开的盛宴。

    • ¥24.9 ¥49.8 折扣:5折
    • 谢谢你愿意做我的孩子:养育是一场自我成长 叶月幽
    •   ( 4520 条评论 )
    • 叶月幽 著 /2023-08-01/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在现代社会,太多父母喜欢问 怎么办 ,而孩子们却在问 为什么 。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不理解?透过孩子们种种令人头疼的问题行为,深入探究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以及看见我们自身的情绪,或许才能找到破解谜题的答案。 本书从父母心态的调整、家庭环境的营造、固有模式的觉察、内心力量的建立,以及学校、社会共同视角的协作等几个方面入手,为父母搭建起整体养育的内外心法,让父母既能看见孩子,也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 ¥23 ¥46 折扣:5折
    • 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爱学
    •   ( 5777 条评论 )
    • 刘亮 /2020-06-01/ 中国妇女出版社
    • 厌学已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其成因复杂且难以应对,成为社会、家庭及个体之痛。本书以作者的实际心理咨询工作经验为基础,结合经典的心理学知识,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体多个层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医学、社会心理学和系统心理学等多角度,阐述了厌学现象的成因。同时,本书还针对厌学的每一个成因,提出了解决厌学问题的实操性建议。既有知识的讲解,也有精彩案例故事的分享和解析,可以为被厌学困扰的家长和孩子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 ¥24.9 ¥49.8 折扣:5折
    • 妈妈不简单:孕前到产后心理照顾课
    •   ( 2009 条评论 )
    • 曾心怡 著,酷威文化 出品 /2023-10-01/ 台海出版社
    • 每个女人,在成为妈妈的过程中几乎都会感到陌生、不知所措。在孕期可以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来替新生活做准备,但在心理上呢?从备孕的那一刻起,除了要面对身体上的变化,准妈妈们还要迎接伴侣关系、人际关系、职业生涯等的改变,这些都会带来心理压力。 这是一本给孕前到产后女性的心理疏导书。 本书从孕前孕期的内心状态,到产后的心理调适,为你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减轻不安和压力;解读不同时期的心理困惑,如关系的改变、育儿与职业的取舍等,为你提供专业、实用的疗愈建议,打通心理上的关卡,增进幸福感。

    • ¥21 ¥42 折扣:5折
    • 妈妈家 爸爸家
    •   ( 928 条评论 )
    • 晏凌羊王静思 绘 /2022-04-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通过讲述鱼儿和小鸟之间的故事,帮助家长给孩子解释离婚这件事,给孩子做好情绪疏导,让孩子明白小鱼不能飞上天空,小鸟不能游在水里,再好的伙伴也不可能长久地住在一起玩耍,只有回到自己的天地中,各自才很开心的观点,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接受父母的选择。

    • ¥24 ¥48 折扣:5折
    •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   ( 5220 条评论 )
    • 边玉芳 等著 /2010-11-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从青少年心理危机的解读、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方法的详细阐述、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分析。同时,本书高度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书中引用了大量的事例和个案,对各种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如性侵犯、居丧、网络成瘾、灾后心理危机、自杀等的干预等都有具体的操作步骤,在家长、教师、学校、政府和社会各个层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立方面都有具体案例,方便广大读者进行实践和应用。希望该书的出版能让更多的人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危机,能有更多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参与心理危机的研究与实践,能帮助广大家长、教师、青少年自身掌握判断和处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科学方法,共同促进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快乐成长。

    • ¥14.9 ¥29.8 折扣:5折
    •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2:6~18岁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指南
    •   ( 1172 条评论 )
    • 作者:[加]汉娜·比奇 [加]{ /2023-03-20/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越来越多的父母发现,上学后的孩子情绪变得捉摸不透。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么闷在心里,要么暴力发泄,情绪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然而,情绪健康对孩子尤为重要,是开发孩子潜能的关键所在,与孩子的学习、融入社会和获得幸福感的能力都密不可分。 情绪健康的本质取决于孩子的情绪感知力。孩子无法感知情绪,就感受不到人性,缺乏共情能力,就无法培养成长中的韧性和适应力,频繁出现攻击性和其他危险行为,上学的孩子抗拒学习,天真烂漫的年纪却心理疾病泛滥。 那么,什么是孩子情绪健康问题的解决之道呢?答案就是保护和恢复孩子的情绪感知力。 本书是一本专门写给6~18岁孩子的情绪健康守护指南。基于《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的理论,全书结合大量操作方式,帮助抚养者和教育者与孩子培养一种良好的关系,建立情感联结,为孩子提

    • ¥21 ¥42 折扣:5折
    • 高压年代:如何帮助孩子在大学渡过难关、顺利 成人
    •   ( 604 条评论 )
    • (美) B.珍妮特·希布斯 (B. Janet Hibbs) (美) 安东尼·罗斯坦 /2023-07-0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所有的养育工作都是在为放手做准备。然而,养育子女的悖论是,父母对青春期后期和成年初期的风险了解得越多,就越为孩子感到害怕,就越想继续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上大学的前后几年,这一点变得格外具有挑战性,这些年恰好是情绪障碍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高频出现的时候,无数父母担忧孩子的心理健康及行为是否 正常 ,自己的干预是否为时已晚。 本书作者之一、心理学博士珍妮特 希布斯,从事家庭心理辅导师二十余年,她的儿子杰森在上大学的第一年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无法返校继续学业,情绪濒于崩溃,甚至产生自杀冲动。希布斯求助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宾大附属儿童医院心理医生安东尼 罗斯坦,罗斯坦还兼任宾大学生心理辅导师,他为杰森进行心理诊断、提供治疗方案。在杰森接受治疗并获得康复,终于重新走上 正轨 之后,

    • ¥29.9 ¥59.8 折扣:5折
    • 青少年叛逆心理学(两版本随机发货)
    •   ( 6752 条评论 )
    • 慧杰华夏智库 出品 /2019-05-01/ 当代中国出版社
    • 本书通过专业解读以及案例分析解决青少年的叛逆问题,是家长们*需要的一本专业著作。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在14至18岁的青少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对抗,他们内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为做事的合理性,他们却有意违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对抗时的快感,看见父母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心中忧虑,甚至束手无策。青少年这种叛逆心理的出现打乱了正常的家庭秩序,也给自己制造了成长中的烦忧。家长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

    • ¥28.3 ¥48 折扣:5.9折
    • 给孩子的心理成长书(33个超典型心理问题,一线心理咨询师力作,7-14岁少儿心理自助之书)
    •   ( 704 条评论 )
    • 曾旻 /2023-03-01/ 青岛出版社
    • 一看书就犯 拖延症 怎么办?学习偏科怎么办?公开场合总是紧张怎么办?为什么有人宁愿自己生气也不愿拒绝别人?被同学们孤立怎么办?产生消极、烦躁、自卑、不安等负面情绪该如何处理? 当孩子面临成长中的身心 巨变 ,心理问题和困惑特别多。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强大的内心,在成长与成才之路上顺利前行,已成为时下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给孩子的心理成长书》是一本融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专为孩子打造的心理学科普书,全面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自控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学习力、交际力。少年得到同名课程超10万人次学习,备受孩子与家长好评。 本书精心挑选33个典型、常见、有代表性的孩子心理问题,分为学习方法、校园生活、情绪管理、认识自我四大类,以一个个经典而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故

    • ¥24.9 ¥49.8 折扣:5折
    • 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   ( 8995 条评论 )
    • 冯颖 著 /2017-02-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这是《二孩时代》系列的第二本书,源起于《二孩时代》出版以来读者们与我的众多互动。他们在 二孩时代冯颖 微信公众号后台给我留言,在课堂中向我提问,当然也有很多我内心的疑问!这些问题开启了一扇大门,让我们进入了更为广阔的二孩世界!我终于可以跳出和杭杭睿睿的小小世界,来到如此多二孩家庭所构成的真正的 二孩时代 !原来我们的问题是如此的相似,我们为大宝的安全感担忧,我们为两个孩子的嫉妒冲突头疼,我们为如何在两个孩子间寻求平衡伤脑筋,我们为如何成为更好的妈妈而挣扎!不要拒怕所有的问题,它们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无比的世界!我们所有的自责、愧疚、迷茫、着急,正是我们觉醒的原动力!那些低落、无序、混乱、抓狂的日日夜夜,也正是生活开始改善的起点!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它才有被处理的机会!我们要对未

    • ¥19.9 ¥39.8 折扣:5折
    • 来自星星的孩子:一位心理学家对青春期教育的建议
    •   ( 3161 条评论 )
    • 【英】格雷厄姆·拉姆斯登 著,阳光博客出品 /2020-06-01/ 北京日报出版社
    •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青少年,非 情绪化 莫属。他们喜欢与人对着干,好争论、易怒,但同时又很热情、专注、意气风发。青少年的情绪似乎经常在这两个*之间飞来飞去。 很多研究证实,青少年的脑回路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大不相同,而且在度过青春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仍旧顶着青少年时期的大脑。 理解了这个过程,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你家里那个可爱的小朋友会变成奇怪的 外星人 ,整日里奇思异想、语出惊人。 本书作者拉姆斯登博士引导我们怀着深切的同情和理解,去探索教育的迷宫,帮助我们从青少年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 作者发现,情绪与固执的背后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困顿和动力。我们探索的一切终将指向青少年自尊的发展。你应该成为安全探索的榜样,不带评判和批评地支持他们。在孩子们开始攀越成长的障碍,奔向成功的道路上,当

    • ¥24 ¥48 折扣:5折
    • 走出心灵的误区(青少年版): 如何激发内心的勇气和力量
    •   ( 3375 条评论 )
    • 【澳】 约瑟夫?V﹒西阿若奇路易丝?海耶斯, /2017-05-0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对于你人生的问题,你是*的答案; 对于你人生的难题,你是*的解决。 你强大,问题就变小。 如果你能胜过难堪、自我批评和自我怀疑的话,你的人生会有怎样的不同?也许你会有更多的机会犯更多的错误,但你也将会比以前活得更加自由,拥有更多自信。 《走出心灵的误区(青少年版):如何激发内心的勇气和力量》是一本提供给你应对艰难和有时会压倒一切的情绪的必要技能手册。这些情绪会让你痛苦异常,倍感紧张。它们不会自动消失,但是你能知道如何应对。一旦学会应对,你就会成为正念勇士 一个能优雅和有尊严地处理艰难情绪的坚强之人 并在此途中赢得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大的成就。 你可以通过: 在每天的处境中使用正念的力量; 停止寻找你身上的错误,开始解决你的问题; 对你自己更友善,以使

    • ¥18.4 ¥36.8 折扣:5折
    • 孩子,你怎么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解答
    •   ( 6965 条评论 )
    • 陈默 /2018-04-01/ 上海教育出版社
    • 这本书从不同的视角重新看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各种心理问题,这种成熟而犀利的视角来自陈默老师多年的经验、专业的训练和丰富的知识。陈默老师曾主持心理问答专栏,阅读了大量的读者来信;做大量的个人咨询,看到孩子和家长的各种烦恼。这使她开始一段全新的历程:知识得到检验,一切死板的、生硬的教条都随着活生生的孩子和活生生的现实而改变,也因此造就了一个真正懂得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咨询师。本书收集了大量读者来信中有共性、具有价值的诸多问题,将之分为七大类 亲子问题、发展问题、情绪问题、情感问题、行为问题、人格问题、创伤问题,并从临床心理学的视角对之进行解答。阅读本书不仅将得到知识和智慧,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温暖,愿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 ¥21.4 ¥39 折扣:5.5折
    • 儿童行为心理学:懂孩子才是真的爱孩子(理解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行为和内心)
    •   ( 848 条评论 )
    • 刘莹莹盛桐 /2023-08-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孩子的每个行动、每一句话都有着家长的影子。因此,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每个行动、每一句话、每个细节、每个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时刻仔细观察分析孩子语言和行为中的潜在心理。当你看清孩子的潜在心理后,就能找到适合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从而让孩子健康成长。《儿童行为心理学 : 懂孩子才是真的爱孩子》从孩子的心理潜意识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家长找到引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 ¥23.7 ¥52.8 折扣:4.5折
    • 心理抚养 幽微的人性作者李玫瑾新作 揭秘犯罪心理画像成因青少年儿童心理学教育儿书籍理论青少年家庭教育养育管教孩子
    •   ( 677 条评论 )
    • 李玫瑾 /2021-05-01/ 上海三联书店
    • 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关注婴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拒绝交流、出走、顶撞、不合群、学习困难等问题。对此,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心理抚养》一书中向父母传递了这样一种理念: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作者认为,心理抚养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观念、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参与心理抚养的全过程,通过陪伴、关爱、获得孩子的依恋感,进而获得管教孩子、“立规矩”的资本。家长通过参与孩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这种心理抚养比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

    • ¥21 ¥46.8 折扣:4.5折
    • 养育情绪稳定的孩子:视觉安抚、触觉安抚的艺术
    •   ( 160 条评论 )
    • [新西兰]迈克尔·B·汉普斯特[新西兰]苏·巴格肖 ,译者:吴梦瑶 /2024-03-1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一个拥抱为什么能给孩子安慰?伤心的时候,很多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抱着一个毛绒玩具?为什么总是关在家里的孩子容易抑郁,而经常户外的孩子情绪和心理问题相对较少 这些其实都源于一个理念:人的情绪和感官有很大的关系。 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这些感官不仅是用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行,更对孩子的情绪有很好的安抚作用。比如抚触,就是利用触觉来安抚婴儿的哭闹;而孩子情绪暴躁时,带他们去户外走一走,通过视觉安抚就可以让孩子心情好起来;很多紧张焦虑的孩子,嘴里嚼点东西或喝一口水就能让自己平静下来,而这正是味觉对情绪产生了作用。 这些通过感官安抚孩子情绪的方法原本是心理学家迈克尔 B.汉普斯特和医学博士苏 巴格肖女爵用来帮助那些在地震中受到创伤的青少年,但在咨询过程中,作者发现这些方法对所有表现出

    • ¥24 ¥48 折扣:5折
    • 我不是坏孩子 我只是压力大:帮助孩子学会调节压力、管理情绪
    •   ( 1725 条评论 )
    • 斯图尔特 /2021-03-15/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有些孩子经常处于焦躁失控的状态,父母往往暴跳如雷或无可奈何,给孩子草率贴上“坏”“自私”“懒惰”“散漫”的标签。其实这往往表明孩子压力负荷太大,没有能量去应对身边的事情,包括声音、噪声、干扰因素、不舒服的感受或情感等。如果父母再用命令、呵斥、惩罚甚至奖励的老方法,往往只会让他们对压力更加敏感,更加无法自制。 本书是一部革命性的教养类著作,为父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养工具——“自我调节”。数十年的研究表明,自我调节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基础,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学习能力、复原力、情绪安全、亲子关系等。 ·过重的压力会让能量迅速耗竭,让人无法自控。自我调节可以帮助孩子释放紧张情绪,恢复能量储备,让“自控”成为可能。 ·本书首要目标是让父母学会辨别孩子何时压力过大,并且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节,

    • ¥29.5 ¥59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