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寰先生从师田兆麟、吴图南、石明等太极大家,经过多年的潜心修炼,创立了大道太极,侧重从悟道而非武功的角度练习太极拳。经过数十年的研练,形成了由无极站桩功入手,求松、求静、继而求空悟道的独特修炼理论与实践体系。 这套修炼体系包括无极站桩功、松功、拳架、推手、散手等内容,训练设置围绕悟道展开,故而在技术要求、修炼心法上颇具独特性,与一般太极练法有明显差异,对于有志于养生、悟道的太极拳爱好者,有较大的帮助和参考价值。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是在陈鑫所著《太极拳图画讲义》基础上,经后人整理、修订,重新补写而成,主要介绍了陈氏太极拳架六十四势的练法,以及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并阐述了陈氏太极拳发展脉络和时人的评述文章。书中配以古朴的示意图,以描绘动作运行方式,阐释拳理。
本书是被誉为 太极泰斗 的吴图南的作品集,由吴图南的外甥章学楷先生整理。 全书分为五章。国术与太极拳概论部分讲述了太极拳的传承历史、练习太极拳的好处。太极拳、太极功玄玄刀、太极剑部分讲解了每一招式的练法、用法,均有详细 姿势说明 应用说明 。太极功部分披露了外界鲜见的 用架序稿 。吴图南的 太极功 推手 用架 是其太极拳修为中的精华,也是最为太极拳爱好者追捧的。 此外,章学楷先生保存吴图南先生20世纪80年代的珍贵录音磁带,此次修复、转存为数字信号,读者可扫描二维码免费收听。
陈鑫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在太极拳界具有重要地位,本书披露的是陈鑫的侄孙陈金鳌遗留的编著版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抄本记录了陈式太极拳64个完整动作,并有陈金鳌亲自示范的拳式照片。 书中结合易经阐释太极拳理,结合经络学说阐明太极缠丝劲,系统阐明陈式太极拳64式套路练法。相较于陈鑫后人修订出版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本书述理更加简明,包含陈鑫、陈金鳌两代大师的心血,可供武术爱好者、研究者、太极拳练习者阅读或收藏。
太极拳于民国期间从北京名扬全国,继而广播海外,但长久以来,供爱好者学习、研究者研究的严谨的太极拳史专著实属缺乏。本书作者以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爬梳太极拳传承脉络,囊括几乎所有太极拳流派,在时间纵轴与空间横纵上严谨取材,尽可能复原太极拳传序的骨骼与血脉,记录太极拳门人百年起落沉浮。 太极拳练习者,既可以将本书作为寻师访友的线索,又可从书中随处读到太极大家们关于拳艺的字字玄机。对传统武术历史研究者而言,本书又是不可多得的重磅参考。
吴式太极标准45式拳,是在传统吴式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具有内容充实、动作对称、布局合理、衔接合顺的特点,还严格遵循“欲进先退”、“欲伸先屈”、“欲起先伏”、“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的运动规律。遵循动作从其欲达方向的反向做起的逆向运动原则,使得动作与动作的连接中充满了肢体弧线运动的轨迹,产生出一种圆滑、流转的动态形象。吴式太极拳起初由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的弟子全佑在杨式小架的基础上,经过创新和发展而创造出雏形,后又经全佑之子吴鉴泉改编,而创造出更加柔和规矩的拳架,也就是吴式太极拳。可以说,吴鉴泉先生是吴式太极拳的定型人。本书所介绍的吴式标准45式拳就是吴式太极的竞赛套路之一。它既保留了传统吴式太极拳套路的风格、特点及技术要领,又不失创新与发展,集竞赛性、健身性、表演性
老拳谱丛书影印的目的,旨在供各界武术爱好者鉴赏、研习和参考,以达弘扬国术,保存国粹,俾后学者不失真传而已。原书大多为中华民国时期的刊本,作者皆为各武术学派的嫡系传人。他们遵从前人苦心孤诣遗留之术,恐久而湮没,故集数十年习武之心得,公之于世。丛书内容丰富,树义精当,文字浅显,解释详明,并且附有动作图片,实乃学习者空前之佳本。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太极拳是武术,同时它又是文化、艺术。《走进太极内核》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并分析了太极拳与国学、“三教”及其他拳术运动的关系,就是为了使读者从多个角度审视太极拳,全面认识、深刻理解太极拳,以便更好地掌握它、运用它,这样才能使习练者从诸多方面吸收太极营养,得到更多的好处。太极拳的产生和沿革、太极拳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与太极拳相关的理论是太极拳习练者应该掌握的常识。《走进太极内核》虽未详尽论述,但也做了一些必要的说明,目的是使读者知晓太极拳的发展历史,了解太极拳先人的历史贡献,以便把握学习太极拳的方向,明确习练的重点。《走近太极内核》一书还对太极拳的门派、太极拳的数学意义、太极拳的力学原理、太极拳与现代科学等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要规范太极拳
本书是台湾武术家徐纪撰写的关于八极拳的专业性综合图书。上篇为武术概论,着重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误区入手,讲述武术通用的基本理论体系,如基本功的作用、套路的意义、实战的要求等。下篇讲述刘云樵这一脉八极拳的起源、理法功架、实战技术。 通过阅读本书中所述的八极拳的渊源及基本练习程序,初学者可览其概貌,端正初习武术的思想,避免基本习武误区。 随文,扫描可免费观看学练视频,总计约2小时,可辅助读者完成八极拳从桩功、内功、套路到实战的全体系训练。 课程,扫描可参加14小时的精讲课程,使拳艺得到精进与提高。
《王培生太极拳体用解》是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的弟子、中国武术八段、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张耀忠先生的最后一部作品,书中详细介绍了王培生先生演练的太极基本八法、五行法、三十七式太极拳,以及王培生先生对太极拳技击的作用、理念、心法及一些秘传实战技巧。
务过农,当过兵,做过工,当过劳模,当过领导,这丰富的工作经历,相对于作者在武术上的探索实践所取得的业绩,就几乎使人们忘去了前面的光环。是的,中国传统武术的妙谛历来是人们可望不可及的天梯,因此才有文学作品中对所谓“武穆遗书”、“九阳真经”的绘声绘色的描述。其实,武术妙谛是朴素无华的,曾被披上了层层神秘的面纱。武术走向世界,先要解放自己。行八卦运太极,请看内家拳高手妙解玄机。本书作者师承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和太极大师王培生,得名师口传心授,经过数十年的勤学苦练,自身武艺精湛,对太极拳和八卦掌的拳论、拳谱和歌诀颇多研究。本书是作者总结练功体会和实践经验后,对武林前辈留下的拳论拳谱等进行了新的解读,对练习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太极破腿百法》一书,是我多年习练太极拳和散打的经验总结。在数十年的苦练中,我体会到,不管是内家拳法,还是外家打法,其技击的目的和方法都有相通的共性。从传统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来讲,拳法中含有弹腿、蹬腿、里合腿、摆莲腿、二起脚、旋风脚、前扫腿、后扫腿等多种腿法。那么,我就要问一句:既然有这么多腿法,就说明太极拳可以用腿法去攻击对手!如果太极拳可以用腿法进行攻击,那么反过来讲,太极拳也会有破解各种腿法的招式。多年来,我根据太极拳和散打的教学实践,试探性地将陈式洪派太极拳的各式招法运用到散打的破腿之中,进而,大胆地写出《太极破腿百法》一书。当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地希望各派名家高手予以指正,以求再版时,能给广大读者以更加新颖的太极拳破腿方法新貌。
杨氏太极拳,经三代研习而定型,今已遍及世界。然而由于杨氏早期传授过程的演变,各地流传拳势不一。也在某些学者,未得正体而擅自妄改,遂以讹传讹。尤其对太极拳源流及杨家轶事,谬误百出。本书共分八章,主要介绍了太极拳的练习要诀,并对杨氏太极拳的动作、用法、歌诀及杨氏太极推手等等作了详细的阐释。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指导性及实用性,是太极拳爱好者尤其是习练杨氏太极拳者的极佳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