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寰先生从师田兆麟、吴图南、石明等太极大家,经过多年的潜心修炼,创立了大道太极,侧重从悟道而非武功的角度练习太极拳。经过数十年的研练,形成了由无极站桩功入手,求松、求静、继而求空悟道的独特修炼理论与实践体系。 这套修炼体系包括无极站桩功、松功、拳架、推手、散手等内容,训练设置围绕悟道展开,故而在技术要求、修炼心法上颇具独特性,与一般太极练法有明显差异,对于有志于养生、悟道的太极拳爱好者,有较大的帮助和参考价值。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是在陈鑫所著《太极拳图画讲义》基础上,经后人整理、修订,重新补写而成,主要介绍了陈氏太极拳架六十四势的练法,以及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并阐述了陈氏太极拳发展脉络和时人的评述文章。书中配以古朴的示意图,以描绘动作运行方式,阐释拳理。
太极拳于民国期间从北京名扬全国,继而广播海外,但长久以来,供爱好者学习、研究者研究的严谨的太极拳史专著实属缺乏。本书作者以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爬梳太极拳传承脉络,囊括几乎所有太极拳流派,在时间纵轴与空间横纵上严谨取材,尽可能复原太极拳传序的骨骼与血脉,记录太极拳门人百年起落沉浮。 太极拳练习者,既可以将本书作为寻师访友的线索,又可从书中随处读到太极大家们关于拳艺的字字玄机。对传统武术历史研究者而言,本书又是不可多得的重磅参考。
要想将太极拳打得如行云流水,一个个动作衔接流畅,你就需要先练习定势,然后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把动作串联起来。研究定势有助于了解参与该动作的肌肉。了解每个动作有哪些肌肉参与,一方面有助于将单个动作串联起来,形成连贯动作;另一方面,有助于用意念引导身体。本书主要介绍了太极拳单个定势动作所涉及的肌肉的伸缩状态。本书除了研究肌肉系统的功能,还注重指导实践。本书按照太极拳的练习流程来编写,内容主要有活动关节和拉伸身体的热身动作、健身气功、站桩、24式太极拳套路和单个招式动作、太极拳推手、自我按摩。本书既适合次接触太极拳的人,也适合希望深入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太极拳习练者。
宋氏形意拳是由山西太谷宋世荣、宋世德兄弟二人所创。宋氏兄弟二人自幼习练家传少林拳及家藏《易筋经》《洗髓经》,后拜在形意拳祖师李洛能先生门下,积十年之功,得形意真传,艺业大成。其后,二人又融会贯通太极、八卦等拳术,并将得到的《内功四经》及家藏《易筋经》、《洗髓经》与形意拳结合,并亲身试行,发劲独特,被世人冠以宋氏形意拳的美誉。车润田先生晚年精心整理宋虎臣、宋铁麟二位大师所授形意拳法,并向深微处探索,亲自示范拍摄,编写成书。在介绍宋氏形意拳的功理要论、基本拳法、单练和对练套路以及枪剑器械、盘根功法、散手集诀的同时,还从深入细致地介绍了宋氏门派最重要的内功要义《内功四经》。
本书是由武学泰斗王培生对吴式太极拳的全面解读,全书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构成、动作要领和对太极拳多方面问题的解答;详细解释了习练三十七式拳架的动作要领,并阐述了太极拳原理和实用价值,其中介绍的神、意、气、劲等的运用,对于太极习练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老拳谱丛书影印的目的,旨在供各界武术爱好者鉴赏、研习和参考,以达弘扬国术,保存国粹,俾后学者不失真传而已。原书大多为*时期的刊本,作者皆为各武术学派的嫡系传人。他们遵从前人苦心孤诣遗留之术,恐久而湮没,故集数十年习武之心得,公之于世。丛书内容丰富,树义精当,文字浅显,解释详明,并且附有动作图片,实乃学习者空前之佳本。
陈鑫的《太极拳图画讲义》在太极拳界具有重要地位,本书披露的是陈鑫的侄孙陈金鳌遗留的编著版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抄本记录了陈式太极拳64个完整动作,并有陈金鳌亲自示范的拳式照片。 书中结合易经阐释太极拳理,结合经络学说阐明太极缠丝劲,系统阐明陈式太极拳64式套路练法。相较于陈鑫后人修订出版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本书述理更加简明,包含陈鑫、陈金鳌两代大师的心血,可供武术爱好者、研究者、太极拳练习者阅读或收藏。
本书介绍了太极拳的基本知识,旨在供各界武术爱好者鉴赏、研习和参考,以达弘扬国术,保存国粹,俾后学者不失真传而已。本书内容丰富,树义精当,文字浅显,解释详明,并且有动作图片,实乃学习者空前之佳本。
现代人习练太极者很多,但并不明白究竟什么是内功,内功到底是怎样练成的。为了养生、强身、技击,习练多年却达不到想要得到的效果,使很多习练者深感困惑。这是因为他们对真正的传统太极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不懂得应该从何处下手,区别不了什么是辅助功法,什么是实用功法。面对这些问题,作者通过结合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家太极哲理来诠释拳理,让学人能够真正明白并亲身体悟太极内里的滋味。 本书作者自幼跟随父亲习练拳术,专攻传自杨家先人的杨氏太极。作者先父潜心研究体悟一生,将太极哲学思想与身体运化相结合,独悟太极拳的真义,并秘传作者。作者五十多年如一日,通过不断的研习、感悟,体味到看、听、悟、摸的演习和传授的方法。 本书作者从比较宽泛的角度诠释了“拳”与“道”的关系即是“术”与“道”的关系,由拳入
作者对太极拳的嗜好和专练缘于80年代初。此书的构思是90年代中期。在社会各界人士的要求和鼓励下,业余两年完成其稿。在作者修炼太极拳道和宗教体过程中,深刻感觉到道教义理与太极拳密切关联,本因此拳的传承和功法原理都是道教文化的传承,而由于宗教的神陷和武术的奇秘,理论资料尚不多见,致使理论和传承系统不够明晰。于是我在几位道教老修行和教内外老师们的指下下,把中国古老宗教——道教与太极拳的多方联系,通过小心求征,大胆论说地进行阐述。虽不够,但且作一家之言,见教诸家。并把业师传下来的太极拳内容整理出来,当做奉呈给大家的一份薄礼。
太极拳术乃道教道术之繁衍,黄老养生诸术之衍延,禹步罡斗之变化,葛洪先师之传承,张三丰集内家拳术内丹之大成,秉承道家之宗风,沿袭道教之法脉,导绎出如今畅行的拳种。近年,楼观之刘嗣传道长,自人道以来,参玄学道之过程中,承武当三丰派之传,于楼观老子讲经之所,在尹真人清静之道下,苦心研炼,对太极拳之妙用及其理法有研探,并有所成功。刘嗣传著《武当张三丰太极拳一百零八式(附光盘)》,其主旨是将太极拳最根本之理法论而述之,实为爱好者在研炼太极拳术中的一大启迪。
现代人习练太极者很多,但并不明白究竟什么是内功,内功到底是怎样练成的。为了养生、强身、技击,习练多年却达不到想要得到的效果,使很多习练者深感困惑。这是因为他们对真正的传统太极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不懂得应该从何处下手,区别不了什么是辅助功法,什么是实用功法。面对这些问题,作者通过结合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家太极哲理来诠释拳理,让学人能够真正明白并亲身体悟太极内里的滋味。 本书作者自幼跟随父亲习练拳术,专攻传自杨家先人的杨氏太极。作者先父潜心研究体悟一生,将太极哲学思想与身体运化相结合,独悟太极拳的真义,并秘传作者。作者五十多年如一日,通过不断的研习、感悟,体味到看、听、悟、摸的演习和传授的方法。 本书作者从比较宽泛的角度诠释了“拳”与“道”的关系即是“术”与“道”的关系,由拳入
杨氏37太极拳套路是1997年春上开始构思创编的。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它丰富的辩证四维思想,奇特的强身健体功效,优美的人体运动运律已被世人共知,在社会上也利到广泛的推广和民展。杨氏太极拳是众多的术极流派中的拳种之一。它的创史人是杨露禅,距今已近两千年历史,他的儿子杨班候,杨建候和其孙杨少候,杨澄甫各代宗师相继为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的地位以及开拓和发展做出了跨时代的巨大贡献。 特别是杨澄甫宗师,他集祖辈三代的经验,所研制定形的八十五式太极拳已成为当代乃至今后各代传人继承杨氏太极拳的典范,它的运动特点和风格是招法清楚,动作规整,速度均匀,圆活连贯,虚实分明,柔和舒展,演练起来在舒柔中显示形象,在宁静中体现大气迫,因此,上述这些特点再加上容易学习,杨氏太极拳就成为老少皆宜和全
作者傅声远,敦厚稳重、朴实无华、虚怀若谷,太极拳造诣颇深,在外武术界享有崇高威望,其拳架纯正,沉稳中带有轻灵,拳、剑、刀、杆(枪)、推手无靡不精。《嫡传杨家太极刀》中图照分别摄于2003年和2006年,图照清晰,架式纯正,动作规范,详解拳理拳法,通俗易懂,是一部难得的传统杨氏太极拳资料,堪称当今学习杨氏太极拳之范本。
本书收入了作者父亲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有作者自己多年习拳、教学的心得体会。本书“杨氏太极剑动作图解”一章,就参照了作者父亲的部分手稿。另外,考虑到本门练法不尽统一,故对不同练法亦略加说明。然,太极剑法易练难精,虽有感悟,亦难尽其玄妙,不及先辈技艺之一二。
《王培生内功心法太极拳(修订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王培生内功心法太极拳的基本八法,太极拳七星八步,太极拳基本八要,太极五行步,太极十三势解密,太极拳修炼十三要点、太极拳的身法、步法、腿法和拳、掌、钩,太极拳推手的方法,四正推手规矩,太极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