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典籍珍藏 中国武术研究院院藏清抄本校释》对源于20世纪80年代全国性武术文化挖掘整理成果的中国武术研究院院藏的清代珍本孤本武术文献,按文献学规范逐一勘校、注释。这既是这些珍本孤本首次面世,又是有史以来首次大规模以文献学规范整理注释武术典籍,更为今后武术理论研究提供了 考镜源流 的史料支撑。本批珍贵文献的校释出版,有利于对武术技理正本清源,为 非遗 保护提供更清晰精准的目标;有益于探索古代武术文献校释范式及学术路径,同时为厘清武术文化、技法传承脉络,构建理论体系提供借鉴。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少林武术在中国传统武术各拳种中排名, 少林功夫 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由少林寺还俗僧人德虔、德炎编写的《中国少林武术大全》是迄今为止正统、全面、系统、完整呈现少林武术全貌的一套有分量的作品。它具有以下特点:(1)源流正宗,传承有序。作者系少林寺还俗僧人,拜师素喜大师,专学少林拳械,1982年开始在40卷少林拳谱的基础上,遍访全国少林寺还俗僧人,挖掘、整理少林武术,历经9年整理出本书。(2)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本套书收入了少林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点穴、擒拿、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等各种功法、拳术、器械套路三百多种。(3)忠实地本源继承,内容原生态。全书突出了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
站桩原是我国武术传统的基本功,过去皆以口传心授,闭门自秘,自20世纪20年代起,河北省深县王芗斋先生始公开传授,并在实践中丰富提高,使站桩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疗效卓著的医疗体育。王芗斋先生传授的站桩功,是在心意拳、形意拳、意拳、大成拳的基础上,摒弃了传统的套路架子和招法,专门强调意念引导,精神假借,统一意志,统一气力,统一动作,使形、意、力、气、神,浑元一体,调动全身一切积极因素,为一击而服务的新兴拳学派,因此,时人以拳术改革家视之。大成拳的锻炼方法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走步、试力、发力、试声、推手、实战。
《中国武术文化论稿》是部系统地从武术与中国文化精神的角度 研究梳理总结中国武术文化产生、发展、特色、神韵以及与其他文化交融且具有通论性质的学术专著,分上、中、下三编。内容包括中国武术的基本历史面貌与主要线索,即武术发展的几个主 要分期、重要线索、基本背景、历史成因及特点、规律等;从血 缘根基(宗法制度)、世俗主义、审美文化、天人合一(天人协 调、内在 )、刚健有为(强调竞争,但主要是竞智)等方面阐释武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关系;关于武术若干重要象征与特殊物事的考证,如“剑器”考、“射柳”考、“朴刀”考、“南少林”考、“峨眉派”考等,从而 具象地展示武术文化的特色以及中国文化精神的神韵。项目充分展示中国武术有着足够的文化负载能力,中国武术文化因其内涵广大丰富且有着充分的自足的功
陈微明出生在累世为儒的家族,担任过《清史稿》的编修,他何以会开设拳社、鬻拳课徒?又怎么以文入武,以武入道,走上性命之学践行之路? 太极学者二水居士通过解读《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揭秘了以太极拳为代表的近代武学,如何向先秦至宋明的圣人之学汲取精华,升华为修身明道的大学问。 本书在民国原版影印的基础上加以全新校注,载陈微明之师杨澄甫早期拳照,为研究杨家太极拳的重要史料。
萧明魁先生虽年逾古稀,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他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培养的武术人才数以千计,并著书立说,于2003年撰写出版了30余万字的《牛郎棍》一书,2005年又与北京华视伟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将“牛郎棍”一书中的“田字鞭”“双折鞭”“单折鞭”及“鞭”的一部分制作成,向外发行。萧先生虽为中华武术的发扬光大作了不少贡献,但仍不停步,每日闻鸡起舞,授艺不止,笔耕不辍,现已将《牛郎棍》一书的续集《牛郎门秘传棍法》(十字鞭、长蛇鞭、鞭)撰完定稿,并计划在有生之年继续将“牛郎门”武功整理出版献于世人,为丰富祖国武术宝库增砖添瓦,也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发扬光大而作贡献。
本书的写作目的既然是向广大读者介绍中华内功和内功高手的方方面面,这就必然会涉及一些具体的人。对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我尽量用真实姓名和地名,以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的内功。但是,由于作者对大量真实而细碎的事件进行了必要的艺术处理,有个别细节有可能与真实事件有一些差异,且本书作者不愿也不能去打扰另一些人宁静淡泊的生活,所以,本书也有部分人名、地名用了化名,希望读者不要追根究底地询问书中这些人物的真实姓名和地址。同时,要强调的是:一些没有任何习武经历的青少年看了本书,说不定会想方设法追求其中某个人物,那么,请你事先想清楚自己是否可能花较多的时间和财力来修炼,因为的结果可能是学得好,也可能是得失相当,或者在武艺方面无果而终。如果你有学武经历,特别是会一点散打,那倒是可以去找
中国武术,可谓精深已极,小之护已,强筋壮骨;大之捍御外侮,为国效命。其能使懦夫强,怯者立,盖非虚语也。在昔日枪炮不发达之时,未尝不加重视,递至庚之拳匪难后,始渐就衰微,此实我国武术之厄运!是缘学者无高尚知识,且均江湖卖技者流,妖言惑众,以致演成今日之局。嗣后国人竟相视为畏途,致目练习武术为非高尚之举,诚过不考察,因噎废食也。我国国民,过富于时髦特性,诚为不可掩之事实,以致固有国粹武术,亦漫不加察,多加唾弃,而学外人皮毛,能无疚心?今之士大夫不日”孱弱之躯,不堪重任……”,即曰“多病之身,何堪繁剧……”,而骚人墨客,则以能常依药炉茶铛为才子,诚亡国倾颓气象也!似此朝野以病相号召,且以善疾工愁为能事,能不免病夫之讥、亡国之惧乎?现各校虽成武术一科,亦不过等于具文,学者寥寥几人,
《咏春拳/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共分八章:章咏春拳概述,第二章咏春拳的基本技术,第三章咏春拳的基础套路,第四章咏春拳的对抗技术——黐手,第五章咏春拳的器械,第六章咏春拳的教学与训练,第七章咏春拳竞赛的组织与裁判,第八章咏春拳的保护与传承。本教材以点带面,由浅入深,体现了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别是章节永春拳、泳春拳和咏春拳辨析和第二节早期咏春拳的形成与发展,不但不回避敏感和尖锐的观点问题,反过来还引导人们去思考,去辨析。第二章和第三章,重基础,循拳理,注重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特别是第三章,立足咏春拳的传统技艺及其公认的经典拳套,还与时俱进,收录了“段位制”套路内容。这样,不仅沿袭了咏春拳的技术特点和风格,保留了精华,而且用科学原理加以解释、归纳和提炼,使学生由生到熟、由学会到掌握并提
本书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介绍了岳家棍的源流与发展、风格特点,岳家棍的手型、步型、步法及技法,岳家棍演练及实战技击法。本书中的步法、步型及演练、实战技击法除有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外,均配有真人演练照片,使本书有很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武术,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国术,也是中国的特色体育。 武术,在华夏大地上代代传承,生生不息,陶冶了一代代炎黄子孙,傲骄于世界武林。自唐朝起,武术传播海外,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泰国的泰拳都源于中国。当今武术已成为亚运会正式项目,在北京奥运会上作为特设项目举行比赛,并在开幕式上惊艳展演。 从唐代起,伴随着武术活动的流传,武侠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应运而生。到清代武侠小说盛行,以至发展到近现代逐步形成各类套书形式,民国时期已有武侠套书。20世纪80年代初因港台武打影视片的流入,祖国大陆的武术连环画再度兴盛,其中的少林武当功夫、形意八卦流派脍炙人口,锄暴扶良、爱国抗敌情怀豪气大增。故不分男女老幼,咸予追捧,诚可谓雅俗共爱。 《画说武林:中国武术连环画图鉴(2-4 套装共3册)》在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