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玺文编》、《古玺汇编》出版于八十年代初期,两书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古玺印研究的水平。两书出版后,深受学术界的好评,不久即销售一空。 近年来,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古玺印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按照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两书当中难免存在某些不足和可商之处。由于两书主编罗福颐先生已作作古,编辑组其他成员的工作也均已变动,目前要对两书进行修订有定困难。鉴于社会上对两书的需要很迫切,为了满中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需要,现征得故宫博物院的同意,按原版重印,不作任何更动,特此说明。
本书以Xilinx公司的FPGA器件为开发平台,采用MATLAB及VHDL语言开发工具,详细阐述了数字滤波器的实现原理、结构、方法及仿真测试过程,并通过大量工程实例分析其在FPGA实现过程中的具体技术细节。其主要内容包括FIR滤波器、IIR滤波器、多速率滤波器、自适应滤波器、变换域滤波器、解调系统的滤波器设计等。
本书是街拍摄影师刘涛作品首次结集,由Lens编辑呈现。包含了他近六年街拍的首次结集、他对女儿刘小米的成长记录(首次公开)、Lens和刘涛的对话、艺术家马良、学者任悦的评论文章等。 ------------------------------- Lens作品: 《目客》系列 《目客001:花朵与我》 《目客002:我这样爱你》 《目客003:山本耀司》 《目客004:猫》 《视觉》系列 《视觉001:激情藏在安静的角落》 《视觉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视觉004:需要什么,年轻的身体便去找寻》 《视觉005:以手抵心》 《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 影像系列 《把青春唱完》 《走来走去》
龚贤,字半千,更字野遗,号柴丈人,又号岂贤,性孤僻,与人落落难合。约生于1618年,卒于1689年,为今江苏昆山人。他长期侨居金陵(即今南京),位居“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山水画艺术既有传统又有创新,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有人把他的艺术生涯分为“白龚”、“灰龚”、“黑龚”三个阶段,准确地概括出了龚贤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
《说苑注译》是对汉代刘向的《说苑》以注释和翻译为主的一部普及性著作。刘向的《说苑》以先秦著作为依据,以宣扬儒家文化为主旨,汇集了700多篇历史故事,编为二十卷。该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明代洪武年间曾一度列为太学教材。近年来,《中华再造善本》的出版,为深入研究《说苑》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本书对《说苑》进行的注释、翻译和简评,作者是全国知名的特级语文教师,近三年来一直在研究《说苑》,收集了丰富的材料,积累了的古文献整理的知识,在当前全社会对传统文化有极大兴趣的时候,本书的出版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在策划一套针对海外汉语学习的古代文化读物。
《脑外伤医学:原理与实践》共66章,系统介绍了国际关于脑外伤康复治疗、脑外伤康复治疗人员专业培训及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对不同损伤程度、不同年龄组脑外伤患者从急性期到回归社会各个阶段的临床治疗过程,以及脑外伤引起的各种神经病学、医疗、躯体、认知及行为障碍的临床评估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参考价值高,可供康复科、神经内外科以及其他脑外伤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二十余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厦门博物馆征集了近两万件文物藏品。在新馆开张之际,从近两万件藏品中精选汇集的藏品集粹图录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这有益于广大市民增长见识、增强智能、陶冶性情;这对于传承历史文脉、弘扬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这些难得的文物资源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资源,对于发展厦门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衷心祝愿厦门博物馆新馆顺利开馆!衷心感谢本书策划者和编辑者的辛勤劳动!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大肠肛门局部解剖学,下篇为大肠肛门手术学。共18章,980余幅插图。内容以实用为主,既有传统术式,又有现代新疗法;既有常用的小手术,又有难度较高的大手术。全书荟集各家所长,兼顾普及和提高,可供基本外科、肛肠外科、痔瘘科、消化科、小儿外科专业人员和医学生参考之用。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记录中华民族地理大发现的著作,它记述着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它记述着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以及这种生存与发展所凭依的自然生态环境。笔者1983年应邀出席届山海经学术研讨会,至今对《山海经》已进行长达二三十年的信息解读,认识到《山海经》具有极其珍贵和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并首次指出《山海经》一书是由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夏代的《海外四经》、商代的《大荒四经》、周代的《海内五经》合辑而成,其文献资料有助我们今天对先夏史时期的编年研究。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山海经》,更直观地解读《山海经》,画家孙晓琴在绘制白描山海经神异图350幅、国画山海经神异图108幅、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数十幅以及巨画《帝禹山河图》的基础上
本书以世界大型博物馆的考古藏品为基础资料,系统介绍了西方古代世界各个文化和文明类型的印章珠和相关饰品,及其文化背景和美术价值。书中同时穿插了作者在欧洲各地寻找这些珠饰的旅行经历和文化感受,从个人视角描述了对研究美术史和进行文化体验的心得。书中图文并茂,资料详实,解说客观而又不失生动和幽默。 该书是作者继《中国古代珠子》之后的新作,《中国古代珠子》为本关于中国古代珠饰的编年史,《珠子的故事》同样也是次系统地涉及西方古代珠饰的专著。对于古代珠饰的热爱者和关注美术史、工艺史乃至文化史的同行都是值得一读的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