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远远不该只是一个劳动者的绝望。 乔纳森 马莱西克教授只要一备课就会思维停滞、暴躁不安,终于,在一节没有任何学生回应的社会伦理学课结束后,他辞职了,放弃了终身教职转而写作本书。他带我们回归职业倦怠的历史和心理学发展,重读马斯拉奇倦怠量表,从科学维度生动描绘职业倦怠究竟是怎样的感受和体验,探索倦怠为什么困扰着成千上万的打工人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全球经济时代,优绩主义让我们的工作理想越来越高远,但现实的工作条件逐渐被侵蚀,对劳动者的时间和情绪要求越来越多,我们得到的不再是公平、归属感和意义,而是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简而言之,职业倦怠源于社会的发展,是文化问题,而不是个人问题。 只要有劳作,就会有痛苦。或许职业倦怠无法根除,但一定能够摆脱。因为,人终究不该被工作定义。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职场生活都非常忙碌一这也就是英文中我们为什么称自己的职业为business的缘故了。从打我们一进办公室开始就被弄得心劳神累;每天都充斥着时限、会议、压 力和利害关系,还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这喧嚣混乱的活动中,我们忘记自己本来是多么孔武有力——忘记无论有怎样的纷扰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能力和力 量,把工作中的挫败变为自我实现,也就不足为奇了。本书——《聪明人如何应对工作压力》——就是关于这种力量的再生。 写一本帮助人们应对工作压力的书,是我们俩多年的宿愿。然而,还没有一本这样的书来指导我们,我们发现自己都有做不完的事,永远都不能得闲来真正为此做些什么。直到有一天,我 们决定进行一次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