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是关于个体动机、行为(或微观动机)与其所带来的总体结果(或宏观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不仅探讨个体行为所导致的令人惊奇的宏观结果,也讨论宏观结果中所蕴涵的个体动机或行为,以及是否可能从观察到的宏观行为中推论出微观动机。谢林教授通过人们耳熟能详的、简单易懂的例子说明了当总体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简单累加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社会成员为何对他们的单独行动所产生的集体后果视而不见,以及为何从群体现象中推导个人意愿的尝试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在书中他还建立了一些既不太艰深又并非显而易见的模型,以及一些基本的分析系统,并将这些模型和分析系统应用于解决类似于由种族、性别、年龄和收入所引起的社会分隔问题上。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宏观经济学(第2版)》是一部由当代经济学大师级人物撰写的经济学教科书。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沿袭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用词简洁但非常有穿透力,寥寥数语即将经济学原理说得精髓尽现,读者可能已在他和奥伯斯费尔德合著、蜚声世界的《国际经济学》中领略了这种风格带来的阅读乐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宏观经济学(第2版)》再次给读者呈现这样的机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宏观经济学(第2版)》是其中的宏观经济学部分,新颖的结构安排和寓原理于真实世界分析的叙述方式,把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原理,如: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经济增长、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开放经济等等说得通透明白,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现象中理清思路和方向。
这套译丛的特点是:,全面系统。除了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基本原理之外,这套译丛还包括了产业组织理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公共财政、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重要领域。第二,简明通俗。与经济学的经典名著不同,这套丛书都是国外大学通用的经济学教科书,大部分都已发行了几版或十几版。作者尽可能地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来阐述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并附有案例与习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掌握。
本《习题集》为配套N·格里高利·曼昆的经典教材《宏观经济学》而设计。本书包括超过2100道精心设计的选择题、计算题及作图题,以加深读者对教材概念的理解。这些题型的介绍如下: 1.选择题 共有1800余道选择题,这些题目具有以下特点: (1)难度级别:每道选择题按照整体难度划分为三个难度级别: 1级——识记题:考查学生对概念和定义的记忆。这些题目读者基本上可以直接参照教材中的句子回答,当然文字也可能略有不同。 2级——理解/分析题:这些题目需要读者区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概念,在某个具体的情形中应用某个概念,或者适用分析模型得出答案。 3级——综合分析/计算题:这些题目可能综合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相互作用,或者需要进行数学计算。 (2)问题和应用:本习题集针对教材每章结尾处的“问题与应用”安
《凯恩斯错在哪里》首先总结出了凯恩斯真正想说的东西,所以文中出现了大量对《通论》原文的引用。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凯恩斯的观点被原封未动地呈现了出来,因为这是最公平的展示方式,同时也是理解它们的办法。这部分的目的不是对凯恩斯进行恶意攻击,而是想以最公正的方式展现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为自己所作的辩护之词也并没有被回避。在第三部分作者对这些观点逐一地进行剖析、检视、讨论或被驳斥。第四部分告诉我们有关凯恩斯的更多方面,尤其是他的劝说方法。第五部分探讨了凯恩斯经济学的悖论本质,也说明了它极有可能造成危害的原因。 凯恩斯不是一个常识经济学家,凯恩斯惯用的手法就是将某个常识性观点颠倒过来说,使之以一种好似深刻、新颖的面貌为众人所知,然后从人们的瞠目结舌中获得享受。凯恩斯的思想正统治着现在的
对于粘性信息理论及其对于宏观经济研究的作用,《粘性信息与宏观经济波动研究》以忠实介绍为主,并有一些简要的评述。按照从理论到应用的分析路径,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如下:章主要梳理新凯恩斯粘性信息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发展路径,研究该理论对于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第二章和第三章研究理性疏忽假说及其对于经济周期理论的影响,第二章着重从建模思想方法的角度研究理性疏忽理论对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而第三章则介绍了具有信息处理约束的经济周期与增长模型;第四章研究粘性信息的菲利普斯曲线,并尝试建立中国的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第五章分析粘性信息条件下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第六章的主题是粘性信息下的货币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