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发达经济体的实际利率逐渐下降,并呈现出将长期持续的趋势。在有效利率下限的约束下,亦即在政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究竟怎样调整财政政策,才能避免世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实际上,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各国的政策实践已经引发了经济学界对财政政策作用的重新审视。在本书中,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 布兰查德分析了导致利率下行的诸多原因,并结合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财政政策和实践例证,深入探讨了低利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当今发达经济体政策的实际影响。
目前 主流的经济学教育 照搬美国新古典主义的研究范式——崇尚数理方法,试图将复杂的社会现实简化为形式逻辑的加减乘除。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似可让经济学人警醒,自问这样一个问题:那些由高深数学武装的模型真的有助我我们理解经济现象么?本书以当代科学哲学的视角对经济解释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可以说是在经济学之外反思经济学的整个研究,是经济学方法论领域的 之作(这不是营销文案,这是一个事实)。作者是经济学方法论领域的大家。在第2版中,他关注科学哲学的 发展,考察了几个主要的经济学争论,作为方法论问题的案例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曾经引进本书1980年的初版,但是翻译水平欠佳,为读者理解原书思想造成了不少障碍。如果我社此番能够引进这本书,对此领域的研究者来说将是一个补偿,想必亦可让去年刚刚辞世的原
近几年, 《资本论》研究越来越热, 和 社科基金的很多重大重点项目都与《资本论》研究相关,相关研究论文、专著,以及高校中硕士博士论文,《资本论》相关研究也呈逐步上升趋势。本丛书是作者 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的辅助成果,作者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国外学界《资本论》研究的前沿论著,挑选其中的学术精品,汇编成书,拟于2020年交稿,2021年出版。 “《资本论》研究前沿译丛”围绕《资本论》研究相关议题,以学术研究的视角,汇编国外学界《资本论》研究的 成果,对于开拓 《资本论》研究视域,推进当前 《资本论》研究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逻辑》是一本畅销 的经济学入门经典。史库森成功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理论整合到了标准的“新古典主义”理论中:他从卡尔·门格尔的“善理论”和“损益表”开始“微观”部分的讲述,再运用哈耶克“四段论”来介绍“宏观”部分。他还将责任、储蓄、投资、激励、竞争、选择、福利等经济学原则贯穿全书,并融入金融、商学、市场营销、管理、历史和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再引入历 的重大经济事件,使本书,生动活泼,有趣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