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
《思考,快与慢》伴读,《原则》作者瑞?达利欧精读的作品,揭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伟大理论思想形成的全过程,一本书读懂行为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崛起的秘密是什么?当林书豪还是一位篮球新秀时,尽管他的各项数据表现优异,休斯敦的专家们还是以“亚洲人不够敏捷”为由放弃了他。后来,他向世人证明自己就是一道光,点亮了NBA的球场。专家的经验判断到底有多荒诞?这么多的思维偏见来自哪里?人类是理性的吗?50年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对人类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人类是非理性的,背离了经济学家所设计的模型,而有违常理的那些行为是可以被预测的。丹尼尔?卡尼曼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思维的发现》展现了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亲密合作的精彩过程,揭秘了框架效应、
中国崛起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全球性历史事件。而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关于经济发展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却无力解释中国的崛起。作者认为只有重新阐释被制度经济学所误读的工业革命和西方崛起的历史,才能真正解释中国的增长奇迹,以及为什么中国义无反顾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与此同时,中国从一个贫穷积弱的农业社会向工业超级大国的惊人转型所蕴含的“发展政治经济学”逻辑,不仅从一个侧面深刻揭示了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根本缺陷,而且也为非洲难以逃离的贫困陷阱,拉丁美洲失去的年华和不断滋生的债务危机,19世纪的大分流和欧洲的异军突起,以及貌似神秘的英国工业革命本身提供了新的更加深刻的注释。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2010年在北京大学讲授“行为经济学”课程的课堂讲义。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的两个分支——以脑科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的神经经济学,以及以实验室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实验经济学,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却也将这一前沿学科引向了不同的方向。本书写作的主旨,在于通过演化论视角的提出,为“行为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建构提供一套在演化论视角下的整合框架,“将三匹马的不同方向归而为一”,促成学术共同体内对于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议题达成共识。 作为北京大学的课堂讲义,全书洋溢着作者随笔式的写作风格、清新的课堂交流氛围和丰富的学科前沿新知,堪称作者继《制度分析基础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之后的力作。
本书由知名的经济学学术站点北望经济学园主编,收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林毅夫、汪丁丁、陈志武、田国强等人讨论现代经济学学习和研究的文章,以及如何进行文献阅读、做好案例研究、进行论文写作等实用指南,宏观指引和具体指导相结合,同时结合网友学习的实际经验,为对经济学感兴趣或有志于做经济学研究的学子们提供了一条可供参考的“经济学者之路”。 全书分为八部分:如何理解经济学、经济学与中国、国外的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与数学、文献阅读、调查和案例研究、论文写作,以及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