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精选了其切合经济学与伦理学关于私有财产基本原理这一核心要旨的十五篇文章。在本书的经济学部分,霍普继承法兰克福学派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与各种谬误的经济学理论作斗争,批判锋芒直指公共选择学派、凯恩斯学派、弗里德曼货币学派等众多经济学派。对同出一门的经济学家,他也毫不留情,如在第七章批驳了塞尔金和怀特部分准备自由银行理论,第八章批驳了哈耶克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计算问题的知识解释。在这一部分,除了完成对资本主义过程理论的勾画及反驳形形色色的反市场理论之外,他还充分展示社会学应如何谦卑地接受人的行动学尤其是经济学的指导,开拓出关于税收、货币乃至国家发展的社会学图卷,其思想力度绝不亚于号称社会学大师的马克思。
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一书,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论著,也是世界体系理论的奠基之作。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其人积50多年深入研究之功力,以《资本积累论》为线索,追根溯源,上下贯通,自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德国历史学派,论至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点评得失,精当深刻,独具真知灼见,是少有理论佳作。
《重读马克思:历史考证版之后的新视野》内容分两个部分。部分涉及两个主要话题:来自MEGA2的消息,特别是为《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而准备的马克思的手稿;另外一些就是针对最近几十年来德国人的理论争论而进行的评论性研究,它们都和MEGA2的编辑出版关系密切。第二部分是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SMT)成员和非成员做出的关于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和分层方面的重要理论贡献。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都在不同程度上和MEGA2的编辑出版以及1960年以来德国人的理论争论有关。
《理解熊彼特: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再思考》旨在通过对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入思考与分析,讨论为何熊彼特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一直如此微弱以及为何这种状况可能正在改变这一重大问题;重新解读了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创新理论及其思想之源;对熊彼特关于技术创新与商业周期关系论述进行了一个实证检验,并全面回顾、总结了熊彼特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与创新及其未来发展;从凡勃伦传统理解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以及熊彼特的经济成长理论如何可以为中国经济成长提供第三种解释;探讨了“斯密式增长”的式微及其与“熊彼特式增长”的博弈。 《理解熊彼特: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再思考》以“理解熊彼特”为名,汇集了知名学者对熊彼特经济发展思想的深入分析和思考,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重读马克思:历史考证版之后的新视野》内容分两个部分。部分涉及两个主要话题:来自MEGA2的消息,特别是为《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而准备的马克思的手稿;另外一些就是针对最近几十年来德国人的理论争论而进行的评论性研究,它们都和MEGA2的编辑出版关系密切。第二部分是由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ISMT)成员和非成员做出的关于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和分层方面的重要理论贡献。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都在不同程度上和MEGA2的编辑出版以及1960年以来德国人的理论争论有关。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熊彼特经济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研究。本书关于熊彼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研究富有启发性。本书对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等所做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且剖析入微,论辩深入,富有说服力。本书指出的熊彼特的理论观点和分的方法所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本书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能彼特,有助于推动国内学术界对熊彼特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对我国致力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必将产生的积极影响。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熊彼特经济理论的专著。
本书的日文版是2000年2月由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2000年11月获得NIRA颁发的届大来政策研究奖。2001年8月,在日文版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补充,在韩国出版了韩文版。本书首先分析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认为全球化是一个金融、贸易和直接投资跨越国境、地区间和国家间相互依存逐步深化的过程,接着从全球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此,本书分析了韩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等东亚先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发展模式的优缺点,提出这些国家(地区)应当与发展条件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相互学习。同时,本书强调,21世纪韩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必须遵循多边主义理念,在与中国、日本、东盟国家等的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的框架下进行探索。
《货币论》主要论述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改革美国货币金融政策。内分11章,对放弃金本位制、黄金国有、收买白银、贬低币值,以及抑制通货等措施予以评判,并提出个人的主张。末章述及美国应采用金块本位制以代替已被废除的金币本位制方案。
当前中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推动能源变革、减缓碳排放,比发达国家面临更艰巨的任务。需要实施统筹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双赢的战略和政策,也面临诸多障碍和挑战。但这也是推动创新、不再沿袭发达国家高碳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低碳工业化和城镇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走新型绿色低碳工业化、城镇化道路,也需要创新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支撑,需要有清晰的战略思路和全面、均衡的政策体系保障。本书所提供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政策设计和国际视野,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转型的理论研究和政策设计都有借鉴作用。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维也纳,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卡尔·门格尔在1871年出版的《国民经济学原理》标志着它的创立。不少人认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是最能解释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托马斯·C.泰勒、穆瑞·N.罗斯巴德著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入门&米塞斯思想精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篇幅分别在8万字左右——旨在用一份易读的材料,让人们真正进入奥地利学派的大门。 本书的上半部分——托马斯.C.泰勒教授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入门》,是米塞斯研究院的教学项目米塞斯大学的推荐入门读物,其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几大关键领域,如经济计算、主观价值论、商业周期理论等。 而本书的下半部分——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穆瑞.N.罗斯巴德教授的《米塞斯思想精要》,则集中介绍了这个学派的集大成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教授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