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文章是俄罗斯学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成果,其内容主要侧重于政治探讨和史实考证,作者从不同角度所提供的丰富史料,向我们较详细地展示了当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状况。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列宁如何判断当时的形势及其新经济政策的构想;他怎样提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 根本改变了”;党内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情况;新经济政策时期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苏联农村的发展道路;新经济政策终止的原因,等等。 为了全面真产地把俄罗斯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原原本本地介绍给中国读者,我们不加删节地将不同观点的文章完整地译出,以供读者全面了解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以浦东开发开放为起始,上海以令人瞠目的速度持续发展。这个东方大都市短短十多年来的成长势态,即使如纽约、东京、巴黎这样的世界著名的城市也难以望其项背。 本书作者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采访数百名上海各界人士,其中包括上海市领导、各级干部、学者、中外企业家以及动迁户、下岗工人、社区贫民乃至服刑贪官,系统全面地调查记录上海奇迹背后的成因。本书因材料的、全面、而成为海内外人士认识新上海的难得读本。 与本书内容相对应的九集电视系列片《解读上海》已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和上海东方电视台联合摄制完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民营企业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县域经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实务与政策研究、秦巴连片特困地区的启示、定性分析与定量观测、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以陕西民营企业为例等。
本书综合运用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相关理论,研究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提出具有环渤海地区特点的经济结构调整新观点—即以产业为突破口,寻求区域联合开放开发的新局面。在研究视角上,充分考虑区域与外整体产业环境、产业资源的融合,以及与外其他区域的衔接、竞争等问题,将环渤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系统综合考虑其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客观评析环渤海主要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产业联盟促进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及产业运行机制,为促进环渤海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本书首先对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然后通过规模经济和集群理论等基础理论谈论了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运用历史资料和比较方法对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和建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地金融中心的特点和运行状况,最后,作者对我国各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做了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