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鲁编著的《亚洲的地中海:13-21世纪中国日本东南亚商埠与贸易圈》这本透彻的专著,出色地综合了新兴的全球环境下的东西方海洋世界。弗朗索瓦·吉普鲁教授将自己关于全球海洋的历史研究与关于亚洲的区域经济研究相结合。他还富有想象力地创造了”东亚经济走廊”这一地理概念,特指海参崴至新加坡之间的海洋区域,包括中国、日本和东南亚,从而将海洋与沿海港口城市之间的历史交互进行了整合。作者开启了从全球视角考察亚洲的新开端,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东西方之间无法比拟的联系。引人入胜地分析了21世纪之初东南亚新兴强大跨国经济区域的迅速崛起。本书利用广泛的多学科史料与现代资料,通过回顾1 6世纪晚期以环地中海和波罗的港口为中心的同类进程,系统地探索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现代版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原因和途径。
本教材首次提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区际非均衡力以及循环累积因果律;市场开放度强化要素流动性;经济增长方式选择和结构优化的内生化;产业份额决定国民收入地区分配;二元结构与城乡联系。
改革开放是深圳的永恒话题,而当下探讨的改革开放,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全市上下隆重迎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回顾深圳改革开放历程,总结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研究深圳改革开放的未来走向,无疑是为深圳的改革开放增添新力量的契机。为此,深圳社科理论界着力推出了《深圳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包括综合、经济、社会、文化四类,既有宏观总揽,也有个案分析,既有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探求,是总结深圳30年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探索深圳未来发展的研究成果,也是了解和探讨特区改革发展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根据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当前区域规划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从提高区域规划科学性、实用性出发,系统阐述了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理论和分析编制办法。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以区域分析为主,在介绍了区域概念,阐明了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分析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后,重点对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经济社会背景、技术支持条件、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区域优势与分工和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方法阐介,以作为区域规划的基础和依据。后半部分以区域规划为中心,简述了区域规划的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程序,回顾了中外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阐述区域规划主要理论,探讨区域发展战略,并就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发展与布局、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区域基础设施,城镇体系以及生态环境等各项规划进行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