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2021年10月18日的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本书全景式地描述了区块链对各行各业的潜在影响与改变,结合产业区块链应用落地案例,比如产业区块链在金融、智慧城市领域、大消费领域、媒体、通信等领域的典型案例,阐述了产业区块链行业的现状,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的现状以及区块链的应用等问题。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区块链的落地和赋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解读,是一本很好地学习区块链知识的科普读物。
由吴晓波、陈凌、李建华等著的《2014全球浙商发展报告——国际化发展的浙商》比较全面地回顾了2013—2014年浙商发展,梳理了全球浙商国际化发展的历程和阶段,对浙商境外融资、海外投资、跨国经营做了专题研究,系统阐述了国际化和创新关系。特别地,本报告提供了研发国际化、新创国际企业等主题上的新发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区建设蓬勃发展,先后设立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台商投资区、出口加工区、生态工业园区等多种模式,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开发区经济体系,切实发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功能,在制度创新、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经成为所在区域乃至全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为全球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仍然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对外投资的主要选择地之一,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将成为承接新一轮国际高端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开发区模式将继续发挥它的开放带动作用。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开发区要把机遇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增长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并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广东等地要争当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发挥带头作用。2018年3月,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指出“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和重大举措,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作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其中之一是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并进一步提出“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广东产业体系新支柱”。广东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周汉民、王其明、任新建编著的《上海自贸区解读》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对上海自贸区各项政策的全方位准确解读:下篇是专家以随笔形式对上海自贸区内涵的阐发。《上海自贸区解读》附有国务院及上海市有关部门关于设立上海自贸区的各类文件汇编。本书是关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专业性、性的解读之作。
第一次冲破统购统销的传统流通体制;第一次突破粮食凭证供应制度;第一次引进外资企业;第一次进行用工和工资制度改革;第一次实行工程招标;第一次拍卖土地使用权;第一次发行股票…… 1979年,邓小平说: “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4年1月,邓小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设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深圳,在这无数的第一次中,仅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个空荫的奇迹。 特区姓“资”,还是姓社? 特区会不会成为“租界”和“殖民地”? 一位领导兼经济学家在深圳说:“我看,到孙子那一辈,也还不清外国人的债。” 一位副部级领导说:“我们把帝国主义赶走多久?你们又把他们请了回来
本书77万字,分实践、崛起、探索、创新、发展五个部分,通过当事人对往事的回忆,勾勒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揭示了其发展的内在动因和不可违背的经济规律,并启发读者对民营企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本书不王芳、袁芳烈等省、市领导的宏观回眸,也有自强不息的创业者的微观视角;不事业成功者的苦尽甘来,也有经营不善者的家道中落;不初次创业的艰辛,也有二次创业的机遇。全书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性充分体现了政协文化的求实理念,其真实性也增强了它的可读性。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个区域性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其在推进政治合作和反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力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成员国的共同愿望,也是其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书在简述区域经济合作及其理论基础和在分析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成效基础上,较详细概述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史、宗旨和原则,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和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系列举措,重点论述了中国积极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军事意义,特别指出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本书立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的客观情况,全面、细致地回顾了2012年发展中取得的成绩,深入剖析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书从开展和繁荣“成都学”研究的愿望出发,借助系统方法和哲学思维,在全面、深刻把握现代城市以及城市化本质的基础上,在充分挖掘成都城市丰厚而潜在的现实和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发展经济学资源转化为资本和城市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资本的思路,对成都资本问题作了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讨,以期能够势砖引玉,引起更多关心成都未来发展前景的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思考,大家都来认识、探索和发掘成都所拥有的可以转化为城市发展资本的优质资源,共同为成都未来的美好发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出更多、更好、更深入的思考和对策性建议,使成都能够在当国方兴未艾的城市化进程中,更充分地利用其特大中心城市强大的人口、经济、技术的聚集与扩散能力,为推进四川甚至大西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更加重要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区建设蓬勃发展,先后设立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台商投资区、出口加工区、生态工业园区等多种模式,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开发区经济体系,切实发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功能,在制度创新、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等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经成为所在区域乃至全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为全球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仍然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对外投资的主要选择地之一,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将成为承接新一轮国际高端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开发区模式将继续发挥它的开放带动作用。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开发区要把机遇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
本书从微观的角度,在对无锡农户家庭经济进行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以往用“衰退”、“发展”、“停滞”或“内卷”来定性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各种研究相比,本书更多的是从结构变化、要素重新配置、旧平衡的打破和新平衡的缺失上来考查这一时期的中国农村经济。
城乡,在传统观念上是因业而分、依业而居的两个区域。过去的城乡,仿佛是界限分明的两个世界。乡村离城市似乎很遥远,它更多的是作为符号存留在城里人的记忆中,是偏僻、落后的代名词。 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正在打破城乡的界限,推动着城乡的嬗变。 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便是一个鲜明的例证。活动连续开展四年来,每年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次的市民参与评选和体验,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今日乡村之巨变。 我们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催生了一大批美丽乡村,它们以“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的新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构成城乡互动互融、共建共享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农村既是过去,更是未来。相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新型的城乡关系将加快构筑。现代京郊、美丽乡村将会与城市
"湖北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研究"是2009~!省政府确立的一项重大调研课题。2008年以来,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关心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工作,罗清泉书记提出了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构想,李鸿忠省长率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沿汉江进行考察调研,明确了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并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部署。李宪生常务副省长批示先由省政府研究室提出研究报告,再由省发改委编制规划。2009年3月,由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牵头,联合省直10个部门、沿江8市有关同志和专家,成立课题组,启动课题研究。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形成了14个专题报告和1个综合报告。
本书在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二重开放”视角切入,探讨了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了在中国现实情况下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升级的作用,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区域产业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总体来说,本书从“产业集聚—要素积累—产业升级”这一角度对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对我国区域层面的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江西红色历史文化研究》是以人民军队摇篮、革命根据地摇篮、人民共和国摇篮、中国产业工人运动策源地为研究“点”,以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研究主线,以整个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井冈山区域(闽湘赣)的革命斗争与实践为研究“面”,揭示了江西红色革命实践的首创性与本源性,阐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端性实践和毛泽东思想的奠基,展示了江西红色历史的独特地位与思想文化价值。这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而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的结题成果。《江西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江西红色历史文化研究》由李康平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