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6篇(共15章),包括综述篇、专题篇、经验篇、政策篇、热点篇和展望篇。本书通过客观描述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相关政策法规及热点事件,深入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系统梳理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科学展望中小企业发展前景,为读者提供2023-2024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全景式描述,并通过对中小企业突出问题的专题分析,为读者提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重点领域的深度刻画。本书有助于广大中小企业了解和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同时为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开展中小企业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 丛书共七卷,分别有《港口 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大港变迁: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研究(1864-1930)》《看得见的手:地方政府与近代闽江流域经济变迁》《时局与地域: 全面抗战时期云南的经济开发与经济建设研究》《从城市发展到区域变迁: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体系对经济地理格局影响的研究》《龙头崛起: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格局变迁研究(1843 1942)》《竞争与合作:近代通商口岸常关研究(1854 1931)》,丛书主要探讨了如全球化下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早期演化,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经济地理的形成与变迁等问题。
系统介绍苏东诸国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 在维持了20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的经济正在走向第三个十年,这时候苏东诸国的经验教训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过去与我们有着相同的体制,我们的改革也受到过东欧早期改革的启发。但苏东诸国转轨期间的情况到底如何,国内却鲜有系统介绍。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苏东研究,他们认为,苏东诸国在转轨期间普遍出现经济衰退是事实,问题在于如何认识和解释这种现象。本书在对中国与东欧改革前经济与社会的不同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比较和解释了中国与东欧改革的不同进程。
????本书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政府组织编制的,并且经过两市一省一部联合批准而形成的政府认可的法定性文件,是探索跨省域城镇群规划地位的法定性、创新城乡规划实施体制的首次尝试。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个,也是目前*一个正式批复实施的跨省域区域性规划,本规划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一步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规划思路。本规划对于从事城镇规划和建设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书对 2020 年我国及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技术创新发展态势、创新热点进行了梳理,从重点行业和区域上分析工业技术创新发展情况,解读产业政策,并对 2021 年工业技术创新发展形势进行预判。全书分为综合篇、行业篇、地方篇、政策篇、展望篇五个部分。 "综合篇 对国际、国内工业技术创新发展情况进行多角度的全面描述,并分析了 2020 年工业技术创新热点;"行业篇 分析了国内主要工业行业的总体情况、主要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地方篇 对工业技术创新特色地区进行了发展回顾和发展案例介绍;"政策篇 描述了政策环境并对其进行解读;"展望篇 分析了工业行业技术创新、工业质量、工业品牌的发展形势,并给出了对策建议。本书可为政#府部门、相关企业,以及从事相关政策制定、管理决策和咨询研究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供对工业行业创新感兴趣的读
《21世纪的10 3区域经济合作》,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1世纪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成果,也是作者陈霜华博士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著。 10 3地区的发展对我国来说利益攸关。10 3区域内各国地理位置相近,许多民族跨境而居,各种重要资源相互补充,贸易上互为重要伙伴,产业结构上互有优势,市场需求逐步旺盛,各国贸易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以及日、韩对中国、东盟投资的产业比较优势是区域内各方经济互补的基础,为区域内经济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10 3区域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为10 3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现实的基础。较高的区域内贸易依存度、较强的贸易强度指数、发展迅速的贸易投资合作为10 3各国进一步走向区域合作,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奠定了基础。日、韩对中国和东盟的投资发展也带动了区域内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