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对我国行业组织的研究。作者通过分析历史上的广东会馆、商会,以及现时代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广东行业协会,指出它们不仅承担了内部的协调功能,促进了成员的认同和参与,也推动了组织以外的区域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既印证了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现实中如何看待行业协会的角色、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思路。
本书话题包括: 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用区块链自动追踪所有数字化行为 创造一个去中心化的数字信息库用以核实身份 更低成本更高效地提供传统上由国家层面提供的服务的可能性 科学领域的区块链:更好地利用数据挖掘网络 个人健康记录储存,包括获得个人自有的基因组数据 在区块链上供公开查阅的学术著作出版 我们应该把区块链当成类似互联网的事物──一种综合的信息技术其中包含多种层面的应用如:资产登记、编写清单、价值交换,涉及金融、经济、货币的各个领域,象硬资产(有形财产、住宅、汽车);以及无形资产(选票、创意、信誉、意向、健康数据、信息等)。 但是,区块链的概念远不止如此:它是任何事物所有量子数据(指离散单位)呈现、评估和传递的一种新型组织范例,而且也有可能使人类活动的协同达到
张文彬编著的《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的经验研究》从区域的视角研究中国经济周期,并结合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现实背景,对区域经济周期的总体特征和区域产业周期、区域投资周期、区域出口周期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财政政策的区域经济稳定效应做了经验研究。得到一系列新的结论。这为宏观调控政策在区域层面细化和区域经济周期理论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事实,进而有助于协调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与和谐社会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周期的经验研究》采用目前国际上非常先进的计量方法和模型,如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时变参数模型、多动态因子模型、面板VAR、空间计量、动态相关系数等,与我国区域经济周期的实际较好地结合。形成与国际主流研究的对话平台。
链金有法 区块链商业实践与法律指南 本书填补了我国区块链商业实践领域法律方面的空白,第yi次从法律角度剖析问题,不拘泥于理论,而是将区块链与法律实际相结合,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对政府相关部门、协会、从业者等,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分别从区块链的发展历程、与金融科技及数字货币的关系、各项技术与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针对人们的疑问和需求,在风险管控、应对策略以及相关的法律风险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本书可作为区块链相关从业人员、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1939年英国Routledge书局出版我所写Peasant Life in China一书的中译本,原书靡页有《江村经济》中文书名,今译本即沿用此名。这书的翻译工作原应由我自己动笔,但在该书有条件翻译时,我一直忙于其它事务,无暇及此。今由戴可景同志译出,无任感激。应译者要求,我在书前说一说这书写作和翻译的经过。 这本书的写成可说是并非出于著者有意栽培的结果,而是由于一联串的客观的偶然因素促成的。话要从1935年我从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时说起。我毕业后由该校社会学及人类学系推荐,取得该校公费留学资格。按惯例应于该年暑假出国,但出于指导我研究工作的导师史禄国教授的主张,在出国前应到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调查一年,因偕前妻王同惠赴广西大瑶山。该年冬,在瑶山里迷路失事,妻亡我伤。经医治后,我于翌年暑期返乡休息,准备出国。在此期间
我们正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信息产业革命、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变革的潮流。改革开发令中国迅速融入了这次变革,并逐步确立起自己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新位置。紧随珠三角的快速崛起,潜力更大的长三角成为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热点。两大三角的发展,勾勒出21世纪初中国沿海经济版图的基本轮廓,也勾画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基本轨迹。 本书综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区域集聚模式创新、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以及香港回归大珠三角经济区等因素,采用大量的实证分析和访谈成果,深入阐述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特点,并对未来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势进行了客观的判断。本书特别对地方政府需要将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集
亚洲在崛起。亚洲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这是著名作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亚洲大趋势》中提出的论点。作者通过对亚洲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亚洲的政治、经济形势。本书论述了亚洲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预测了它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本书内容丰富、分析独到、文笔新颖、引人入胜,对于我们分析、认识和预测亚洲及整个世界的形势,不失为一份很好的参考资料。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推动观念创新、政策创先、机制创活、载体创特、服务创优,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构筑区域人才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宁波市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紧缺人才明显短缺,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创新型领军和拔尖人才更为缺乏。治国理政,得人心者得天下;创新创业,得人才者得财富。为进一步提高宁波整体人才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人才观和加强人才公共服务的背景下,宁波市组织人事部门和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联合开展了“宁波紧缺人才指数体系”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重要成果。这是在去年宁波首次发布“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基础上,组织人事部门自我加压。进一
实现国家的长三角战略,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特别是当前的长三角地区正处于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包括从粗放型增长向节约型增长的转型,从制造型增长向创造型增长的转型,从GDP增长主导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转型等。多重转型必须同时推进,这是国家对长三角的战略要求,也是长三角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进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新问题、新课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索,既要充分总结已经走过的路,又要积极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为长三角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正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计划推出《长三角研究》学术性出版物,以期为深化长三角区域发展和合作问题研究提供一个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和平台。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装备制造业必须与科技投入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对经济的巨大作用。新兴装备制造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以电子通信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手段对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改造。三是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高加工层次、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 本书在界定新兴装备制造业的定义方面是一大创新,同时,对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2006年的相对效益运用DEA进行评价,以了解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发展情况也属于比较先进的理论。后,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典型企业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使相关的研究成果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们在深入分析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力争资源消耗速度远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相比2005年,到2010年,实现经济增长1倍,资源消耗增长1/3;到2015年,实现经济增长2.5倍,资源消耗增长3/4;为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了实施全方位循环战略、全过程控制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和科技推动战略等四项战略。考虑到在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人类主要通过生产和生活两大主线消耗物质和能量,产业发展、城市运行、安居环境和日常消费四部分是涵盖所有物质消耗和能量消耗的全部领域。为此,在充分借鉴当代国际发展循环经济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产业、城市运行、人居生态和消费等四大体系提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本书运用分工理论剖析文化产业兴起的逻辑,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解析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并通过考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国际文化产业分工格局,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应该走以资源为依托的需求导向型模式,是一本从经济学基础理论层面解读文化产业的理论性著作。
本书采用理论概括与数理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演化经济学方法、制度变迁分析方法、创新扩散理论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等主要研究方法对论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在理论方面,初步构建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研究框架,主要包括:全面考察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内涵、基本特征、建立的背景和必要性以及与以往改革模式的不同之处;构建制度内生增长极模型,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了理论阐释;较深入探索了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本条件、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选择策略;详细分析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功能;深入研究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机制(技术创新区域扩散机制、制度创新空间扩散机制、产业区域转移机制等)。在实证方面,在理论研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不仅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为稀缺的资源,也是企业价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资源。作为依附于区域经济系统的区域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该书依据人力资源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和方法,首先对智力资本的理论渊源、基本特征、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然后在对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论述的基础上,构建区域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省为实证分析对象,利用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区域智力资本诸要素对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甘肃省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在全国31个区域中排名第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甘肃省区域智力资本水平与智力资本的产出贡献率、人均GDP、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区域城市化水平正相关,说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思,是光辉的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纪伟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同时又保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持久稳定和繁荣发展,并使之持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积极作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港澳回归祖国,提升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爱国主义热情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广大群众殷切希望进一步认识“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了解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实行的具体制度和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特点,以便增进见识,加强合作交流。为了适应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客观实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