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公共经济学两位智者之间展开的引人入胜的对话一个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另一位是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的人士。布坎南和马斯格雷毕生都是思考国家的作用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关于政府这个公共机构的潜力和危险性的观点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这本书将令人士获得极大的乐趣,激发初学者学习财政学的兴趣,对两者而言都很有价值,这是因为这本书采用的论文答复这种结构安排可以使读者深刻地理解政府的哲学以及当前的生果的政策问题,例如财政联邦制,单一税以及税收竞争等。《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必将成为一本经典著作,值得反复玩味。
《权力的边界:税、革命与改革》收录了李炜光先生近年来关于中国财税问题的论文和评论文章,反映了他近年来对中国财政制度改革和立法修法过程中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成果。阅读本书,看李炜光如何从公共财政理论的视角,评析现代中国财税制度之短长,明晰税收与权力的边界,解读税收·改革·革命的关系。
《广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专题研究报告系列之一种。该课题由来自财政改革一线的实践者和高校研究人员负责完成,他们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围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这一过程开展研究讨论。本书的内容多来自于具体的改革实践,比如“预算绩效管理”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与“绩效预算”概念的区分。本书为我国其他省市开展财政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本套丛书有和持色:一是全面性,丛书涵盖了现行的税收实体法律制度,且对涉及纳税人权益保护的税收征管法、税收救济法也有专书论述:二是前瞻性,不仅表现在理论的中外比较与借鉴及前沿问题的探索与争鸣,且在选题上将代表当前与今后研究方法向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如《WTO与中国税法改革》、《纳税人权益保护》等,三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整合,既注重理论的前瞻性,又强调实践的可操作性。每本收在写作体例上基本保持一致,即阐述基本理论,研发展动向,谰析典案例;力求将理论探讨与案例评析相结合,较为一面地研究、探讨各选题所涉及的税法理论与实务问题,使其在理论阐述上不乏新意,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从而推理我国依法治税进程。
梁方仲(1908-1970)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史学家;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最早以现代统计学和社会调查的方法进行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利用地方志、档案、族谱、契约、文书等非正史资料研究“王朝制度和地方社会的学者最成功的一位”。他毕生追求学术研究的自由和独立,努力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撰写了数百万字的论著,尤以明代赋役制度研究最为精深,被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他潜心研究,博览群书,取材宏博,勤于笔耕,严谨治学,勇于探索,其论著阐述精邃,论断周详.眼光超前,具有真知灼见。他树立的学术规范具有开拓奠基的特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甚得外新老社会经济史研究者的推崇。 为了纪念、保存和发扬梁方仲教授的宝贵学术遗产和开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
梁方仲(1908-1970)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史学家;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最早以现代统计学和社会调查的方法进行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也是利用地方志、档案、族谱、契约、文书等非正史资料研究“王朝制度和地方社会的学者最成功的一位”。他毕生追求学术研究的自由和独立,努力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撰写了数百万字的论著,尤以明代赋役制度研究最为精深,被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他潜心研究,博览群书,取材宏博,勤于笔耕,严谨治学,勇于探索,其论著阐述精邃,论断周详.眼光超前,具有真知灼见。他树立的学术规范具有开拓奠基的特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甚得外新老社会经济史研究者的推崇。 为了纪念、保存和发扬梁方仲教授的宝贵学术遗产和开创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
本套丛书有和持色:一是全面性,丛书涵盖了现行的税收实体法律制度,且对涉及纳税人权益保护的税收征管法、税收救济法也有专书论述:二是前瞻性,不仅表现在理论的中外比较与借鉴及前沿问题的探索与争鸣,且在选题上将代表当前与今后研究方法向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如《WTO与中国税法改革》、《纳税人权益保护》等,三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整合,既注重理论的前瞻性,又强调实践的可操作性。每本收在写作体例上基本保持一致,即阐述基本理论,研发展动向,谰析典案例;力求将理论探讨与案例评析相结合,较为一面地研究、探讨各选题所涉及的税法理论与实务问题,使其在理论阐述上不乏新意,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从而推理我国依法治税进程。
本书是公共经济学两位智者之间展开的引人入胜的对话——一个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另一位是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的人士。布坎南和马斯格雷毕生都是思考国家的作用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关于政府这个公共机构的潜力和危险性的观点存在着深刻的分歧。这本书将令专业人士获得极大的乐趣,激发初学者学习财政学的兴趣,对两者而言都很有价值,这是因为这本书采用的论文——答复这种结构安排可以使读者深刻地理解政府的哲学以及当前的生果的政策问题,例如财政联邦制,单一税以及税收竞争等。《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必将成为一本经典著作,值得反复玩味。
《中国财政经济史论稿:彭雨新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由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同事、朋友、子女、弟子回忆、缅怀彭先生道德文章的文字;二是学术界同行为纪念彭先生百年诞辰撰写的学术论文;三是彭先生弟子们(包括下一代学生)提供的专业文章;四是彭先生主要论著的目录。我们的愿望是通过编印纪念文集和举办纪念会,集中表达对彭先生的追思与怀念,进一步加强武汉大学的中国经济史学科建设。
本书总报告对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叙述及分析,对2015年中国金融监管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16年进行预测;分报告具体剖析了2015年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年度进展;专题研究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主要涉及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监管、程序化交易监管、区块链技术应用监管、证券质押困境解决和金融账户实名制实施方法等方面。
《权力的边界:税、革命与改革》收录了李炜光先生近年来关于中国财税问题的论文和评论文章,反映了他近年来对中国财政制度改革和立法修法过程中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成果。阅读本书,看李炜光如何从公共财政理论的视角,评析现代中国财税制度之短长,明晰税收与权力的边界,解读税收·改革·革命的关系。
《美国财政史》是国内第一本美国财政史研究专著。作者刘畅首次从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个层次,对美国从殖民地时期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长达四百五十多年的财政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尝试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秉承实证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对美国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解释。《美国财政史》的内容涵盖财政制度、财政管理、财政收入(包括公债发行)和财政支出等政府财政活动的各个方面,初步构建起了美国财政史研究的基本框架。《美国财政史》的数据资料详实,研究脉络清晰,语言流畅,既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又有一定的可读性。《美国财政史》适合经济学专业师生、财政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以及对美国财政史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本书利用德国优选银行的美国商业和政治交易的故事来说明主要金融机构正在进行的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发展。在其近140年的历史中,德意志银行是德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经济联系和其他联系的主要工具之一。尽管在德意志银行面临严重障碍的情况下取得了一些早期的成功,但美国市场可能仍然是德意志银行很优先的海外市场,也是最令人沮丧的挑战。与许多外国投资者一样,德意志银行发现,利用美国诱人的机会的希望常常被许多监管和政治障碍所冲淡。依靠主要来源材料,本书追踪德意志银行在不断变化的国家和国际监管和经济环境下与美国的关系,这为其在美国、有时甚至在其母国的战略和活动奠定了基础。这是一个国际合作如何深化和冲突如何阻碍这些努力的故事,以及国际银行业如何从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国家间业务发展到一个由巨大的跨国市场主导的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主要由“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研究”三部分组成。“总报告“对2017年度中国金融监管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论,并对2018年中国金融监管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报告”为分行业的监管年度报告,具体剖析了2017年度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以及外汇领域监管的年度进展,呈现给读者一幅中国金融监管全景路线图。“专题研究”部分是对当前中国金融监管领域重大问题的深度分析,主要涉及网络互助计划、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区块链金融、资管产品增值税、系统性风险度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