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中等技术陷阱”?陷入中等技术陷阱有哪些情形?我国目前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在哪里?如何准确把握当下内外部环境?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有何教训?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技术陷阱?……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现代化和外部全球化的互相加持,但面对当下外部环境随时发生重大变化的现状,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完成下一阶段现代化的目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对此,作者基于国际和国内发展经验与教训,创新性地提出“中等技术陷阱”,并展开详细论述,明晰发展逻辑,为未来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
《中国宏观经济动态模型与校准分析》尝试运用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动态一般均衡(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DSGE)模型、校准(Calibration)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中国经济运行进行数量化的描述,进而基于这样的数量化分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定量化的政策建议,并力争结合中国现实问题改进校准方法。
朱常海、郭曼编著的《我国技术转移策略研究:技术、组织与创新生态》基于技术转移活动的特性,针对我国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参照靠前外近期新的实践,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的技术条件,指出新时期我国技术转移发展的策略的核心是聚焦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间环节,即应用技术开发的能力建设。因此,应当采用一种有利于快速能力积累的发展模式,“集中式”的技术转移管理体系,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发展技术开发、投资孵化和技术运营等不错能力都是适合能力积累的发展策略。本书副标题是“技术、组织与创新生态”,这反映了对技术转移认识的一条逻辑主线。技术转移活动的特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技术的特性决定的。技术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缄默性,决定了技术转移活动充满风险,需要不同主体有效协作。技术的特性是客观的,针对技术的特性,通
本书详细阐述了并购市场的背景与状况、兼并与收购的方式、并购运作流程和操作方法、买壳上市及重大风险控制、并购融资工具,律师尽职调查、财务审慎调查、审计、评估、独立技术审查,商务报批及财税处理的实务知识;运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并附以真实事件为素材的经典案例,以此指导企业兼并与收购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可读性和操作实用性。本书可作为企业并购和买壳上市的操作指南及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企业与境内外中介机构、投资机构实现全面对接的实战参考书。适合企业家、公司高管人员、融投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以及高等院校金融、投资、财经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阅读;对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和境内外投资机构的专业人员也具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6卷。 科技创新是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从阐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历史、成就和趋势入手,系统剖析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国家安全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创新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未来将要面临的区域发展失衡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书中还细致梳理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历程。全书始终围绕科技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主线,阐述严谨、资料翔实,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书可为各级决策者、规划者、管理者,以及从事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各类国际组织、有关科研院所、企业的研究者和高等院校师生提供参考。同时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大型文献集成之一,
本书科学地回答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后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从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适当容忍6%-7%的经济增长率入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本书对于反击“唱衰中国经济”,坚定中国经济将来中长期内健康发展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寻无处:五常行游录》作为张五常教授行游各地的见闻与思考。不着重于经济解释,而是转谈个人主观感受。《重寻无处:五常行游录》部分记述了作为一位非诺奖得主到斯德哥尔摩参加科斯被授予诺奖仪式的经历。第二部分“开放后的神州”收录了张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起至今游历大半个中国的趣味经历和感悟,包括到上海、成都、哈尔滨等感受现代城市的发展变化,尤其包含了的经历,从经济学家的角度对开放后的神州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第三部分“千岁随风飘”,寻访历史名城西安、赤壁、徽州、杭州等,享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四部分“光”的印象,从摄影爱好者的角度记录了中国大好河山的优美风光。第五部分“苍烟落照”,回味童年的生活足迹,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憧憬。 《重寻无处:五常行游录》适用于:张五常忠实粉丝、经济学者。
汤姆·戈·帕尔默编的《福利国家之后/新经济·系列》的这些文章不仅是关于福利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主题的很后文字。恰恰相反,这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它们可以激发出对这个问题的更多思考、研究和自省。 本书运用了各个知识学科,收录了来自各国知名学者的文章,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其文化、行业、学科背景各不相同。入选文章风格各异:有的洋洋洒洒,有的短小精悍,有的偏重学术,当然也不乏通俗易懂之篇章。它们将为每一位读者提供有一些价值的东西。随着福利国家开始溃败,它为什么会发生值得一问。福利国家在重大靠前危机的引发中扮演了什么角色?福利国家来自何方,它如何运行,以及它取代了什么?很后,现在这个不可持续的体制之后随之而来的会是什么?这本书的目的便是帮助读者们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的不断变化导致中国宏观经济理论始终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中国宏观经济学的这种悬而未决的性质,使它成为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本书依据理论从特殊向一般演进的科学发展道路,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标准AD-AS模型的缺陷出发,对其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根据从1991年以来的中国数据,吸收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成果,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了中国AD-AS模型,并借助体现系统思想和方法的全微分法,利用中国AD-AS模型,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分析。
本书在批判“经济动员准备无用论”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总结了美国自次世界大战以来,其中包括朝鲜、越南等局部战争及和平时期经济动员准备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着重研究了“动员基础”、“经济能力”、“国防工业基础”、“应急扩大能力”等基本范畴及相关的经济动员理论。较为详尽地分析了美国经济动员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的变迁和优劣。该书在资料收集、情况介绍、理论梳理、观念创新等方面都有建树,是国防经济、国防动员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