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以下简称《理论逻辑》)(1-6卷)和《续集》(7-8卷),分别收录了作者2007年1月至2020年3月和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评论性短文、专业演讲、重要访谈以及回忆或纪念性文章,共计295篇,其中,学术性论文27篇,评论性短文56篇,专业演讲(讲座)文稿146篇,重要访谈63篇,回忆和纪念性文章3篇。《理论逻辑》(1-6卷)和《续集》(7-8卷)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分别于2021年3月和2022年10月出版。离《续集》文稿编辑截止时间2022年5月,时间又过去两年了。这两年,吴晓求教授的生活方式、工作状态和学术研究没有任何变化,仍然忙于教学、科研、论坛、讲座和专业访谈,充实而忙碌。时而奔走于大疆南北,为中国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发声,时而又沉静在书房和繁简有序的研究室(教授办公室)或讨论室,要么一人独思,
2020年,恰逢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回顾历史,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着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我们用三十年时间,差不多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后发优势,这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需要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存在着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应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基础、以创新为引领,努力实现适应市场和改革需要的转变。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名利场,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法治市场,必须以规则为基础。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关键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因此,本书
本书是围绕“中国对外开放与国际竞争力”展开的一本论文集。这些论文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摩擦,争端的成因及解决机制研究、中美经济贸易关系现状、问题与前景、国际竞争力的国别比较、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产业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与建设性的对策措施。
收入分配是攸关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议题之一。过去30多年中,在取得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居民的收入不平等水平也急剧上升,居高不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居民收入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过大的收入差距,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焦点,也成为政府治理亟须解决的问题。 收入差距过大有其深刻与复杂的制度根源以及深远的社会后果。调整收入分配,牵一发而动全身,绝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经济或再分配问题。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也使得人们的认识层次各有差异。学术界对于收入分配的讨论,也从来没有象当前这么热烈过。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收入上的过度不平等已经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阻碍,甚至会引发政治、社会与经济的动荡,因此不得不将收入分配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然而,对于收入分配的讨论与研究还没有完全清晰透彻,对于改革收入分配的路径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关于价格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关于明后两年配套改革的几个问题》、《1991~2000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设想》、《改善投融资结构与加强总量管理》、《从一季度形势看当前的宏观政策操作》等论文。 收入本书的文章共31篇,大体反映了笔者参与经济改革实践25年以来的基本情况。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1978—2005)一书,详细回顾和记录了从1978年底至2005年中国国有企业所走过的27年改革历程。作者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精心设计,每一年度,分别设立了年度经济背景、基本改革思路、重要改革实践、重要理论观点、重要改革文献、重要政策法规、年度热点记事、年度改革大事等主题,将各个主题的相关内容进行细致地编排梳理,基本上做到了大事无遗漏、小事有体现,比较全面地展示出该年度国企改革的基本面貌。全书篇幅90余万字,披览全书,国有企业27年改革历程历历在目。 作者章迪诚曾任贵州省总工会副主席,现为贵州大学副校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及MBA导师。曾长期在省级经委(经贸委)、计经委工作,主笔起草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总经济师工作条例(讨论稿)》,参与过贵州、浙江两省的政府有关国有企业改革发
李少林著的这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镇化质量——资源环境倒逼机制分析》首先,对资源环境约束下产业结构变迁与城镇化质量的理论文献进行述评,随后分别通过机理、模型和实证,研究环境规制、要素禀赋对产业结构变
本书从全球视野与中国视角出发,在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评估及与历史上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比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贯穿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以人为中心(People)、全球环境安全(Planet)、经济持续繁荣(Prosperity)、社会公正和谐(Peace)和提升伙伴关系(Partnership)的“5P”理念,解读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未来15年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与变革,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格局、重大挑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展望了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景。
《寻找真实的成长:龙源电力二十年发展之路》由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能源报社著,揭示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历史缩影,解密一个新能源领军企业成功的DNA。《寻找真实的成长:龙源电力二十年发展之路》主要内容包括横空出世、重组新生、新龙源蓄势待发、风电等。
本书是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学校各分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为基础写成的。全书的中心内容是阐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问题。第一篇,首先阐述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第二篇,从历史上考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在特定环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第三篇,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若干理论问题。第四篇,集中探讨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第五篇,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第六篇,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的关系。以上六篇,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转轨的主要问题作了阐述,但没有也不可能包括全部问题。有些问题在各分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中已有所论述。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最高决策层高度关注的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当今经济生活中的最大热点。本书囊括了当前关于城镇化改革的诸多重大政策意见和理论思考。作者阵容强大,包括李克强、汪洋、马凯等中央领导同志,十几位省部长以及著名经济学家。其中许多重要观点系首次公开发表。总体来说,本书具有极强的理论权威性、政策指导性和学术开放性,可谓是目前中国最高决策层和各界经济智囊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研究的思想精华。
这套丛书,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继续推进这场历史性的社会变革而编辑出版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参与的事业。经济学家是非常活跃和有贡献的群体。这套丛书各卷的作者,都是这场变革的亲历者和直接参与者,是长期为改革开放建言献策的经济学家。他们之中有改革开放之初已年过古稀的老一辈经济学家,最年轻的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有的主持或者参与过关于改革和发展重要课题的研究,有的参与过党和国家关于推进改革开放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这些经济学家的贡献是人们所公认的。 《薛暮桥改革论集》所选的文章大多是过去30年间对中国经济改革和政策制定发生过直接影响的调研报告、政策建议、理论著作。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向读者展
“当代中国问题”可以表述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即从一个前现代性(传统)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性社会。这一转型自晚清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程……到今天依然是个“未完成的方案”(哈贝马斯语)。 重新提出这一问题,有序地推进这一进程,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对政治家、社会精英和民众社会历史责任感的呼唤。 本书收集了秦晓有关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论文、访谈及相关研讨会的发言摘录,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这一主题,书中还收录了其他学者就此问题的相关论述。
1
本书是农村改革前段历程的真实回顾。农民的创造,如何转化上升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某些地方的创新如何经过集中完善推广于全国各地区?本书的撰稿人都是当时的知情者、参与者,他们以其亲身经历,提供了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澄清了一些事实真相。本书近一半作者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和当时几个农业大省的农口主要负责同志。
这是一本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书,这是一本分析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工具书,这是一本思考和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参考书,人士吴敬琏在本书11个章节的阐述,在每个章节后附的思考题,列出的参考阅读都是帮助读者系统分析当代中国经济现状如何,将向何处发展,会对整个世界产生如何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