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中国推动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理论动因、实践进展以及未来取向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能源革命的时代背景,重点研究世界能源格局、三次能源革命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二是中国能源革命的动因,重点研究现实动因和理论动因;三是中国能源革命实践进展,对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五方面的进展进行梳理;四是中国能源革命的未来取向,同样基于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五方面进行展望。本书旨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论述和能源安全新战略思想,扎实推进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战略部署,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这部大胆而精彩的著作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宋代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明初管制体系导致的衰退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使市场规模缩小,也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八个附录组成的庞大数据集展现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发展周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朝制度的运作效率和市场规模的长期变化,并启发人们思考当代中国在经验和理论层面的重要问题。
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履不停,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各个领域的沉疴积弊,经济更是迅猛发展。但是,回顾40年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的改革依然存在不少痛点和新的难点。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是否会持续,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户籍制度改革为何仍未能解决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怎么才能使创新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 引擎 ?金融、税制、对外贸易、环保等领域改革的方向又在哪里? 本书名为 大转型 ,一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非凡成就,使中国从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成了一个巨大的转型;二是当下改革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让中国再次处于一个大转型的时期。那么,中国未来的发展会如何?作者们从严谨的学术角度出发,通过剖析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逻辑,解释了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发展、转型升级
本书为《纵观上海》丛书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研究所国情调研(上海)基地 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当代中国研究所的指导下,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花了将近5年的时间梳理、分析、研究了上海改革开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论证了改革与开放的辩证关系,阐明了改革开放与体制完善的关系,同时对 上海经验 中折射出的 中国模式 作了相关考察,*终完成这部客观中肯、史料丰富的上海当代史。作为一部上海改革开放研究的专著,它不仅为上海研究提供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地方史资料,同时也为中国改革开放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改革开放前,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实行 大一统 的金融机构体系。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需求日益增多,以往单一、高度集中的金融模式明显滞后于现实需求,改革势在必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后,我国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40年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书总结与回顾4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有助于了解其历史沿革并总结经验,对于从总体上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实施改革开放,激发劳动者、经营者和各级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消除阻碍生产要素积累和配置的体制弊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利用国际市场把人口红利转化为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因此,解说中国奇迹的重要任务,便是从经验和理论两个角度回顾、总结、分析、反思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 由于以下几个突出特征,中国及其发展对于世界的意义尤其重要。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大规模的人口,2017年约为世界总人口的18.5%.占人类1/5的中国人民创造的成就对世界意义的显著性,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其次,知识分子天生具有探索兴衰之谜的学术好奇心,而吸引众多学者尝试回答的关于中国科技(发展)为什么由盛至衰的 李约瑟之谜 ,正是经济史学中同样著名的、旨在探索为什么16世纪以来世界
中国为什么能够在过去的30年里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中国怎样才能实现顺利转型,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这些问题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福祉,《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将与读者朋友一同思考,共同为重启改革议程、创造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秦始皇本纪》是《史记》的经典篇章之一,精练、形象地记载了秦始皇的一生及其执政的活动,从出生到执政,削平叛乱,到统一中国,到统一后如何巩固统一等。两千多年来,围绕《史记·秦始皇本纪》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 如对《秦始皇本纪》文本的研究,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研究,对秦始皇陵的研究,对秦始皇出巡与刻石的研究,对秦快速灭亡原因的研究,对秦始皇性格的研究等。研究取得了不少的共识,也存在很多的不同意见,研究成果更是本书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文本为基础,逐句逐段,对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相关的校勘、注释、评点成果进行分类汇集整理,捜罗宏富,采摭众家,又以新近发现的相关考古资料和成果作为补正,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呈现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脉络、特征、观点等,是研究《秦始皇本纪》的一部资料集成性
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问题是事关中国改革方向和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但同时又极其复杂,不仅在实践中出现了土地财政、地方债务、高房价等连锁问题,在学术界也引起了相当多的争议和分歧。本书指出,目前城市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农村、农民、农业”的老三农问题,而是“农地流转、农民离乡务工、农地非农用”的新三农问题。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要从“土地城市化”真正走上“人的城市化”,并成功实现现代化转型,其核心是重新调整“土地开发权”的分配,实现公民权利的均等化和人力资本的普遍升级。城市化转型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围绕这一主线展开,重重难关和纠结就迎刃而解。
《高祖本纪》记述了汉高祖刘邦从布衣到皇帝的传奇一生。刘邦,汉朝开国皇帝,庙号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祖或汉高帝。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强大和汉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有着决定性的贡献。本书主要从汇校、汇注、汇评三方面整理、综合有关学术研究成就,力求较全面的反映出历代有见解的观点。所涉及研究成果斟酌取舍,注重吸收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新发现,兼及国际研究的成果,对原文进行依据可靠、论据充分、自成一体的研究,
本书辑录的改革亲历者口述文献,是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持的中国改革资料库中选取的。资料库涵盖基础文献和口述历史两大部分,其中口述历史部分包括改革亲历者的访谈录、语音文件和摄像文件,主要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部分改革亲历者所参与的中央层面重大改革措施的决策过程。为了客观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本书选取了36位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口述访谈资料。资料按照改革开放推进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领域排序,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研究:理论与政策》一书是从经济学的视角理解和把握中国电力体制改革重要问题的优秀研究成果。全书贯穿着将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相融合的思路,展现了全面系统的逻辑分析框架,从看待中国电改的整体视角到分解电改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挑战,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电改的广泛思考和前沿探索。针对中国电改的多重挑战,书中认为既要推动历史路径下的基础制度变革,也要明晰新挑战下的方向、路径和对策。科研机构、高校、政府、企业等部门的各界读者,如果对电力市场感兴趣,或想深入了解电改问题,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有益启示。
本书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21年 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 系列课题辑录,所论如题,主要从案例意义、基本情况、方法策略、实践价值及机制等视角讨论了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系统集成改革、济南市深化 放管服 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苏州吴江区创新工业生态 数字管理 、巴彦淖尔系统集成改革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试点 丽水实践 以及济南市医保大健康平台推动 三医联动 等案例。
本书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为时代背景,以不断发展的中国经济特区为事实根据,认真回顾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简称“招商蛇口”)从酝酿、创办、发展到转型升级的全过程。本书详细记录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发展每一阶段取得的重大进展和形成的阶段性特征,系统总结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创办与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特别记述了蛇口工业区创办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关键历史人物。本书内容丰富、视角独特、史料珍贵、记录完整、观点新颖、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简练易懂,是国内*部完整记述招商局蛇口工业区1978—2018年酝酿、创办与发展40年光辉历程的历史著作。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8集)》包括:“南海模式”的形成、演变与结局;论土地开发权转移与交易的“浙江模式”;二轮承包后的中国农村土地行政性调整——典型事实、农民反应与政策含义;集体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城市化——郑各庄高速成长的秘密等。
《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是作者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近距离、实际地观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写下的个人总结与思考。全书分为十个部分,开篇以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谈起,奠定了《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写作的学术规范基础,并为读者指出了理解中国宏观领域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分析框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是我社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组织的重点图书。作者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用大量的历史资料认真梳理总结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历程和宝贵经验,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划分为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探索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完善期,分别考察了不同时期认识市场经济、选择市场经济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特征和改革内容,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高善文眼中,经济运行的逻辑是什么?如何近距离观察中国经济?用什么方法预判经济前景?他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思路是什么?高善文入行以后,经历了券商研究业务从乏人问津到门庭若市的海天变迁,目睹了市场从绝望到疯狂的几度轮回。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后面,他始终追求对中国经济的独特理解和统一的逻辑分析体系。《经济运行的逻辑》一书中,作者对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产业周期、资产重估等问题都进行了自成一体的论述,与读者分享他对中国经济过去与未来的理解。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章到第五章,为理论基础篇,主要介绍了价格发现模型、市场绩效的衡量方法、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等微观结构理论中最重要的方面,并以这些理论知识为基础,探讨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的优化设计、发展走势及对证券交易市场结构演变的深远影响;下篇从第六章到第十二章,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近年我们对中国股市微观结构所作的一系列实证研究,这些研究运用微观结构的一些基础理论和方法,来刻画中国股市微观结构的特点及其对市场运行绩效的影响,可称之为中国的经验。每一篇和每一章的正式叙述将采取尽可能统一的模式,上篇强调的重点是模型所产生的思想及对微观结构设计的指导意义,下篇则强?中国股市在微观结构方面的实践与经验。在本书的后记部分,我们对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加以总结,看一看我们可以从中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