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释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西南周边国家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发展脉络,以老挝、缅甸、越南等国为研究案例,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中国西南周边国家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现状、影响因素、优势和劣势,系统地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周边使用的路径及建议。本书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理论基础与研究动态,首先概述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理论、货币替代理论及很优货币区理论等货币国际使用相关理论;其次梳理了货币跨境使用的动因、影响因素及效应;再次对人民币在周边国家跨境使用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最后讨论了数字货币的概念、国际开发及应用经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的研究进展及跨境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与应用。第二章介绍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现状,包括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总体进展、人民币周边跨境使用的历史进程及人民币在中国西南周边国家跨
我国西部地区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 战略的提出,为我国西部扩大开放、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带来机遇。对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加速西部地区文化贸易发展,推动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走出去。加快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为 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基于 一带一路 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的研究》重点构建 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着重阐述 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综合方案与保障措施。进一步,分别以西部地区会展业、文化旅游业、演艺业、工艺品业为例,探讨 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各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1980年的时候,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连续十个星期播放了一套电视节目,名字叫做“自由选择”。本书的内容同这个节目所涉及到的一样。不同之处在于,电视节目限于时间不得不删除或只一笔代过,本书的论述却比较系统和透彻。
在“充足性、公平性、率性效”三原则的指导下,对新世纪以来的教育经费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教育经费的构成及特点、发展概况,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教育投入的个人收益率(人力资本发展)和社会收益率(
本书采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与系统的方法、反思与批判的方法和文献阅读法,坚持马思生态文明观,沿着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研究路径,系统地研究了生态文明相关问题,辩证地分析了西部地区面临的生
2000年9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15年来,内蒙古、广西、重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很不发达的地区,区域问题一直十分突出。西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先实施对口援助的地区,自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正式将“对口援藏”作为一种
2000年9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15年来,内蒙古、广西、重
社区是社会基本组成,社区的管理、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本书在原有绿色社区创建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水平和公众需求,与读者分享 外绿色社区 发展经验和案例,结合新时期中国整体社会需求,提出未来绿色社区低碳、环保、节能、节材、节资等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供读者参考。
旅游业在中国西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认识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系统的空间格局演变、发展规律及其功能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王淑新著的这本《中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空间格局产业效率与发展策略研究》引入收敛理论,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了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效率,提出了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策略。
2000年9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15年来,内蒙古、广西、重
洪名勇等著的《西部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借鉴目前应用很为广泛的英国靠前发展署(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糅合贫困人口脆弱性理论的思想,构建了一个包含农民能力扩展、权利选择和代际公平在内的可持续生
2000年9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15年来,内蒙古、广西、重
2000年9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15年来,内蒙古、广西、重
2000年9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15年来,内蒙古、广西、重
殷红霞、郑毅敏著的《人力资本水平与西部农村青年的职业流动》沿着“教育机会分配—人力资本水平—职业流动”这一逻辑思路,采用追根溯源式的路线,探寻西部农村青年职业流动的主要障碍。在研究中,本书突破了传统的地域视角,用职业流动代替了以往的人口和劳动力流动,以西部农村青年这一劳动力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恢复高考制度初期的老一代农村青年(1945—1960年出生)职业流动为参照,分析新旧两个时期农村青年的人力资本水平及其职业流动率的相关性,探究教育机会分配、人力资本水平与职业流动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现实关联性,积极寻求拓展西部农村青年的就业领域、提升其职业流动能力的有效路径。
殷红霞、郑毅敏著的《人力资本水平与西部农村青年的职业流动》沿着“教育机会分配—人力资本水平—职业流动”这一逻辑思路,采用追根溯源式的路线,探寻西部农村青年职业流动的主要障碍。在研究中,本书突破了传统的地域视角,用职业流动代替了以往的人口和劳动力流动,以西部农村青年这一劳动力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恢复高考制度初期的老一代农村青年(1945—1960年出生)职业流动为参照,分析新旧两个时期农村青年的人力资本水平及其职业流动率的相关性,探究教育机会分配、人力资本水平与职业流动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现实关联性,积极寻求拓展西部农村青年的就业领域、提升其职业流动能力的有效路径。
殷红霞、郑毅敏著的《人力资本水平与西部农村青年的职业流动》沿着“教育机会分配—人力资本水平—职业流动”这一逻辑思路,采用追根溯源式的路线,探寻西部农村青年职业流动的主要障碍。在研究中,本书突破了传统的地域视角,用职业流动代替了以往的人口和劳动力流动,以西部农村青年这一劳动力主体为研究对象,以恢复高考制度初期的老一代农村青年(1945—1960年出生)职业流动为参照,分析新旧两个时期农村青年的人力资本水平及其职业流动率的相关性,探究教育机会分配、人力资本水平与职业流动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现实关联性,积极寻求拓展西部农村青年的就业领域、提升其职业流动能力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