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国际贸易教程》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背景,以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力求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主要特点如下: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贯穿全书,因此,它既是一本国际贸易教科书,也是一本世界贸易组织教科书,对传播普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组织知识大有裨僧。 第二,收信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发展资料,尤其是包含了编者近来对国际贸易问题的一些研究成果。从而有助于缩短课堂教学与国际贸易发展之间的时滞。 第三,普遍采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理论分析更加精密;另一方面也使本教程 与国外流行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在分析方法上基本上实
本书是《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系列丛书的分册,由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世贸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汉林教授执笔。全书分十三章。章介绍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演变历程、作用、局限性。第二章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宗旨、职能及运行机制。第三、四、五章阐述了规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的基本规则。第六章介绍了贸易自由化后的保障机制、贸易争端解决与贸易政策寓言机制。第七、八章论述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中国家与世贸组织的关系。第九章论述经济全球化与世贸组织及中国的关系。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就入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及发展的关系,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入世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及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各成员货物贸易的一项重要协定。对《关于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的协定》的谈判是伴随着《农业协定》的谈判开始的,初衷是要“减少卫生及植物检疫条例的壁垒对农产品贸易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派生产物。它的产生是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难于适应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技术复杂性、区域的差异性和国别的特殊性。它的宗旨是避免各成员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制定方面以食品法典委员会、国际兽疫局和国际植保公约的标准为基础开展国际协调,遏制以带有歧视性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国际贸易中
按照《关贸总协定》第21条,军工产业似乎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丝,其实不然。本书以鲜为人知的材料和独到的见解,论述了中国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工业以及国防配套工业“入世”后的机遇、挑战和软硬风险,提出了具有真知灼见的对策。本书即是军工产业的著作,也是一切关心国防建设和中国“入世”后经济安全的读者的解渴读物。
研究院WTO研究中心是在1986年外经贸部“关贸总协定研究中心北京组”的基础上成立,由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主办,从事WTO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进行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服务。特别是在中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后,本中心除了继续深入细致地研究WTO的基本规则和协议外,还要研究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发展及相关行业的变化趋势,研究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和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是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前瞻性意见、为企业提供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本中心已与国内外研究WTO问题的专家、学者和宫员,建立起广泛的信息交流系统和网络。
本书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所完成的一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全书分三部分介绍,主要内容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变革、英国、德国、捷克的国有资产出售运作方式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捷克政府引导外资促进结构调整和创造就业的经验、加入WTO后我国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建立涉外经济管理新框架的思路等。
本书以农产品贸易纠纷增加资源付费为线索,从六个方面阐述WTO框架下的农产品贸易纠纷问题。首先,从国际发展不平衡和农产品产业利益不平衡两个角度阐明了国际农产品贸易争端频繁发生的深刻原因。其次,从贸易理论出发,放松了新古典贸易理论交易成本为零的潜在假设条件,指出交易成本的存在修订了传统比较利益理论框架下的贸易利益,国际贸易纠纷频繁发生,解决过程漫长而复杂,显著地影响了相关产品的贸易利益,成为引起国际贸易交易成本的重要原因。农产品贸易纠纷是国际贸易纠纷的重灾区,对农产品贸易利益的影响十分显著。本部分从理论上归纳了贸易纠纷提高贸易成本的渠道及其影响因素,说明了处于制度转轨阶段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是受农产品贸易纠纷损害较大的国家之一,其农产品贸易利益的实现过程受到了贸易纠纷的严重干扰。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