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亲历了日本战后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在大藏省的工作经历让他能够亲身经历其间日本经济运行的过程。同时,作为学者,作者见证了日本平成时代(1989年至2019年)的三十年间日本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败。 2019年是平成时代结束的那一年,也是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第二十九年。安倍经济学虽然起初被寄予厚望,但积重难返,日本经济本质上没有丝毫的改变,而作者提出的 失去的三十年 基本上可以为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盖棺定论。 在经历了广场协议后的盲目贬值、激进的货币政策与泡沫经济崩溃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缺乏稳定性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后,终于,有经济政策连续性的日本政府出现了,但此时的日本却又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阶层固化以及制造业、高新产业凋敝等问题。 与美国的贸易战、汇率战,以及少子化、老龄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制
美联储是私人的?美联储是政府的? 美联储是一个怪胎,它是国家政府的一部分,却又小心翼翼地置于选举程序之外,它是华盛顿与华尔街之间的旋转门。作为资本的政治代言和监管者,美联储决定了谁将贫穷,谁将富有。 这是一本开创性的畅销书,记录了保罗 沃尔克任职美联储主席的8年中,强势扭转美国被通货膨胀吞噬的命运,奠定了迄今为止世界经济的基础。本书在**经济玩家大量采访的基础上,*次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这个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中情局更机密、比总统和国会更强大的神秘机构。 这是一本经典却通俗的著作,让你可以轻松学会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华尔街的金融大佬,是不是普通人的敌人?他们遵循什么样的金融动力学?为什么说货币是一个神秘的心理操纵术,每个人都深受它的影响?央行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全国经济系统,美联储为何能够执全
当今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加速演进,身处其中的我们需要倾听各方的声音,《全球南方思想丛书》正是在此大背景下经过20年的准备和孕育,终于在2023年正式推出。这套丛书旨在汇聚全球进步学者的思想清泉,针对全球化进程中主流话语无法解释的诸多困境,探寻化解危机的新途径。 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 赫德森的专著《文明的抉择》是本套丛书的开山之作。今天的金融资本主义与19世纪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描述的工业资本主义之间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工业资本主义的任务是将经济从世袭地主阶级和掠夺性高利贷金融中解放出来,而如今,一个隐身于银行、保险和房地产之后的新食租阶层又高举着 新自由主义 的旗帜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种趋势使美国失去了工业化,也是今天全球经济失去动力的根源所在。世界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整个人类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展示了过去200年全球化及其转折点的新历史。研究了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七次经济危机 19世纪40年代末、1873年同时发生的股市震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萧条时期、20世纪70年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新冠肺炎危机 他展示了其中一些危机最终如何推动市场朝着劳动力、商品和资本市场更加跨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另一些危机则推动了实质性的去全球化。 作者指出了两种危机。那些由短缺引发的事件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 导致了更大的全球化,因为市场扩大,生产者创新以增加供应。相比之下,需求驱动的危机,比如导致大萧条和200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危机,通常会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导致全球化程度降低,同时伴随着这些事件的发生,人们对政府的怀疑态度也日趋浓厚。 本书还考察了一些关键的思想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并非孤立的,深受国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的影响,如果要深刻理解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路径的成因,就一定得基于当时的具体情境,而这正是本书的特色所在。本书简明扼要而不失生动地梳理了过去150年间国际货币和金融史上可圈可点的重要事件,从古典的金本位制到当今的后布雷顿森林的“非体系”制,以及希腊紧急援助、欧元危机等。
本书讨论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源,认为科学方法、繁荣的资本市场、交通与通信技术,以及清晰的产权为现代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全书梳理了现代科技、资本市场发展的脉络,同时分析了当下不发达经济体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14亿人口大国,30年经济自由化改革 一部关乎世界新秩序的野心之作,穿透印度政治与商业共生的真实内幕 40年前,印度在风雨飘摇中开始经济自由化改革,如今已成为世界衰退大趋势下仍旧坚挺的新兴经济体。 今日的印度拥有世界蕞大规模且结构年轻的人口、发达的科技、日益庞大的中产消费群体和逐日膨胀的乐观野心,然而在沸腾的表现之下隐现着不可持续的危机:商业巨头垄断着经济成果,被落下的普通人无力改变贫穷且无望的生活。政治与商业的共生曾促成印度的经济奇迹,一度作为发展润滑剂的腐败,现在却侵蚀着本已锈迹斑斑的国家机器和每个人的生活。 身为财经记者与政策分析师,詹姆斯 克拉布特里在担任《金融时报》驻孟买分社社长的5年间,长期跟踪和采访众多政商要人,从世界上蕞昂贵住宅的空中露台到贫困村庄尘土飞扬的大规模政治
本书选取了中国世界经济学界著名学者李晓教授近年来在不同期刊、报纸与学术论坛中公开发表的颇有影响力的关于世界经济、国际金融领域的学术论文与演讲,内容聚焦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深度剖析了经济全球化、全球货币超发、全球治理困境等内容,并从金融发展史的角度阐释了金融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本书观势洞察世界经济格局、金融发展核心议题,多维解析美国霸权与美元世界的真相、美元体系的金融逻辑,纵横大国崛起中的金融发展与多重陷阱,理性探寻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书内容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著名经济学家的推崇与称赞,是一部学术价值极高的作品。
本书以汉迪自己的工作、管理咨询与生活经历为素材,通过对社会、组织与生活的细微洞察和理性审视,从组织规划、个人发展及未来趋势,论述了不确定性对社会、企业与个人造成的影响,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这是一本管理哲学之书。 注重不同管理文化的融合,倡导利润与道义兼顾,组织与个体并重,文化引领管理,管理滋养文化。 这是一本关于变革之书。按照是否可以找到“答案”,世界上的问题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收敛性问题”,另一种是“发散性问题”。真正的商业问题都是发散性的,没有固定的答案。 这是一本关于未来之书。重塑企业与重建经过战火洗礼的城市一样,当按部就班的规则被打破,需要将责任与决策同企业总部剥离或下沉,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 这是一本关于人性激励之书。激励人性才是管理的真谛。企业是联系紧密
本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具争议性的出版物之一,本书一经出版,就被翻译成25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议。作者用犀利的语言、亲身的经历、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有关全球经济政策前所未有的窗户。本书从全球化的视角,既有对东亚危机的剖析,又有对俄罗斯等转型经济体改革的考察,更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对经济改革的影响。如果您迷惑于扑朔迷离的经济,如果您对全球化怀有质疑,如果您想揭开国际组织的神秘面纱,驻足书香,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美国的强大始终在于其不断完善的社会制度,当经济发展受到现有体制结构的制约时,制度创新成为有效途径,对国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自愿合作、行业组织或中介,甚至是政府,都可以在不同场合下成为制度变迁的 * 领域。 遇到问题时,农民可以选择创建自愿组织,也可以选择呼吁政府采取制度安排来解决问题。制造业依靠自愿组织就可完成制度创新,而交通运输业的制度创新却频繁地转向以政府为主体。从选举权受限到建立普选机制的过程也是持续的、影响范围广泛、单向前进的制度变迁过程。历史总是重要的。因为现在和未来的选择由过去决定。戴维斯和诺思以历史的思维,揭示美国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逻辑,将真实案例与宏大叙事相结合,为读者还原出真实、生动、立体的国家改革发展图
两位经济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严谨的分析,指出历史上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和影响程度都惊人地相似。历史可以给研究金融危机的人提供许多经验,《这次不一样(典藏版)》涉及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800多年的金融历史,从中世纪的货币流通问题到今天的次贷危机,揭示了几百年间金融的跌宕起伏规律,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注定会成为一本重要的书。
正确运用 10 大核心原则 看懂国运变迁 这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开端 l 暴涨的洋葱价格摧毁了谁的财富?政府干预的边界到底在哪? l 下降的汇率更利于国际竞争吗?科技或资源富翁如何影响贫富不均?什么样的人口结构才能产生红利? l 政治强人如何改变一国的命运?国际舆情热捧就一定有利于国家发展吗?多高的债务增长率会造成经济猝死? l 为什么制造业*重要?区位优势的威力怎样运作才能*化? 鲁奇尔 夏尔马试图回答*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国家贫穷,有的国家富裕? 借助海量的数据和长达数十年的深入观察,夏尔马分析了影响国家经济和未来前景的数千种因素,并从中总结出10大核心原则,带领读者了解一国兴盛与衰落的秘密。 翻开这本书,你将彻底读懂正在发生的经济变化,消解经济格局变迁带来的财富焦虑与危机感。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曾经告诉了我们在金融崩溃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问题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离重演这段历史有多近。所有的警示信号都在那里 资产泡沫、爆炸性债务、社会不平等和政治紧张,不胜枚举。 在《大贬值》一书中,美国畅销书作家、领先的黄金投资策略师亚当 巴拉塔聚焦于货币体系和美联储状况。巴拉塔为这个投资者迫切需要理解的话题带来了一个新鲜而引人入胜的视角。他讲述了美联储如何成长为今天这样神秘、超级强大的机构,以及它的策略是如何导致经济变得摇摇欲坠。 作为普通人,可能无法轻易领悟到经济崩溃这一迫在眉睫的现实,但巴拉塔向我们揭示了历史证明的策略,我们可以使用这些策略来确保自己免受即将到来的崩溃、衰退和萧条的影响。不管我们怎么做,系统都会陷入困境:美元已经陷入了困境,美联储已经
所谓平行,是指2010年夏以来美国在科技、经贸、资本等各个领域与中国的 脱嵌 进程不断加速,愈益决绝,导致原本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分裂为两个相互平行、相互竞争的体系。平行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崛起提供了机会之窗,也对中国的治国理政提出了挑战。全球化时代的 美元之梦 再也无法持续,出口导向型的全球化道路已经疲软,只有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才是参与平行时代国家竞争的根基。本书是作者多年来逐步形成的政治经济战略思想精粹,为下一个三十年的中国治理选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书由韩国开发研究院组织编写,探寻了韩国经济 奇迹 背后的成因。韩国开发研究院成立于1971年,是韩国政府建立的以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为主的智库。本书来源于该智库组织的研究课题 韩国经济60年的增长与发展 。通过对二战后韩国的建立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60年来韩国经济发展历史的总结,探寻韩国经济发展成功的特征,以及存在问题。本书从五个方面,即宏观经济政策(包括金融、财政、税收、竞争性政策),产业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国土开发,社会保障等,详细地阐述了韩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以及经济发展经验的特殊性与局限性,描绘了韩国在面对新的挑战时期未来发展的道路。
诠释价值万亿的商业生活新事实 顺势重构既有的造富大趋势 ★ 一带一路 、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重磅战略无一例外地指向中国西边,全球经济重心真的会重返中亚?经济超体美国甘心被边缘化? ★特斯拉汽车还没上市,消费者就争先缴纳了1.6 亿美元购车款,并作为运营资本,这是空手套白狼,还是颠覆性的融资方法? ★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6% 的非洲,却可以让近50% 的居民随时随地上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究竟是一对相生相伴的兄弟,还是一对相生相克的冤家? 我们正身处一个无规则可循的大颠覆时代,未来20年更是如此。商业模式即刻被颠覆,新兴市场凭空出现,新竞争者突然爆发,大企业的宽广护城河如此不堪一击 这不仅是我们的感觉,更是在警醒我们 捕捉趋势与快速决策将成为组织或个人再造卓越的首要能力。 麦肯锡研究院实地调研
《美国货币体系:一个内部人眼中的金融机构、市场和货币政策》是作者在北得克萨斯大学多年讲授货币银行学的讲稿的基础上,结合其27年的美联储服务经验写作而成。本书分成四部分。*部分作者从历史的角度解释了货币从金属到纸币的变迁,以及形成当前世界金融体系背后的驱动力,内容涵盖了欧元的诞生,美元作为世界贮备货币,金融市场变化的驱动力,资本流动以及影子银行业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银行业的监管问题,涉及到了银行资金的来源,银行资金的运用,以及银行的安全性等问题;第三部分主要论述金融市场和金融风险管理,主要介绍了金融系统运转的机制,美国银行业的融资,以及主要的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第四部分介绍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例如,联邦储备系统的目的与功能,美国货币政策是如何制定以及怎
“华为内训书系·华为管理三部曲”包含了由华为官方授权的三本管理者培训教材,该系列教材传承于《华为公司基本法》,是华为管理25年实践的总结,由《华为公司基本法》起草者、高级管理顾问与管理科学家共同编写,主编团队历时5年整理,解读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财经管理之精髓,周其仁、柳传志、吴晓波、秦朔等联袂力荐! 《以奋斗者为本: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 自1987年至今,30余年的时间,华为公司成长为全球通信设备产业的领先企业,靠的是它的竞争力。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它的核心价值观,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当把15万知识型人才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尽管技术很重要,资本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人力资源管理。《以奋斗者为本》一书由华为管理层联合编著,取材于任正非及其高管的人力资源
评判新兴市场兴衰经验法则 全球化视角读懂投资新形势 数字经济改革预示股市福音? 未来产业风口的形成是否有迹可循? 刺激政策真是应对通胀 高烧 速效药 ? 债务增速揭示一国经济发展拐点? 在鲁奇尔 夏尔马看来,全球经济市场像是一片危险又充满机遇的热带丛林,要想在这里存活下去,就需要排除一切杂音和噪声,准确地识别出新兴市场国家即兴或将衰的信号,从周期性的投资疯狂与痛苦中抽离。 夏尔马长达数十年游遍全球的经历,为他判断一国经济走向提供了实际依据,也降低了市场随机性导致预测谬误的可能。他提出的10项规则跳出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框架,以更接地气,但更新鲜的视角分析未来5~10年的国际经济新形势。 无论是想了解全球经济趋势,还是预判下一轮国内投资热潮,本书都能给你不一样的解答。
《大分流》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彭慕兰的代表作,畅销20年而不衰。 在这本书中,基于大量的材料,彭慕兰考察了旧世界欧亚两洲各个主要 及其核心地区经济发展,探讨了一系列影响现代世界经济形成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英格兰没有成为江南?为什么中国和欧洲为什么走上了不同道路?在彭慕兰看来,1750年,英格兰和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在人均预期寿命、农产品市场、劳动体系、土地利用、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等方面 相似。中国和日本核心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并不比西欧差,整个18世纪旧世界的核心地区都面临着土地密集型产品的局部短缺。东西方走在大体相近的经济发展道路上,西方并无明显优势。 欧洲在19世纪与旧大陆的分道扬镳,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欧洲在煤炭资源方面享有地利,煤炭替代了木材,有利于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增长。同时,由于跨大西洋贸易
日本已经陷入了连续二十年的经济停滞状态,史称“失去的二十年”。这段历史引起了各国尤其是中国的高度重视。虽然研究者众多,但他们缺少对日本社会真实的了解, 多的是臆测和猜想,而日本自身的反思声音很少被引入。 br 《失去的二十年》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读者可以看到日本人是如何清晰解读其来龙去脉的。作者经济学家兼媒体人的双重身份 是赋予本书独特的洞见,他从日本的现状、历史、经济学角度出发,颠覆了世界对日本经济的很多传统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