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晚期到美国内战前,正是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美国建国后的半个世纪里,弗吉尼亚州一直主导着美国的煤炭交易;然而到了19世纪,宾夕法尼亚州快速崛起,成为美国矿物燃料的主要供应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弗吉尼亚州煤炭产业的迅速衰退。为什么两个拥有类似资源的州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 本书指出,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产业,煤炭产业的发展极其依赖政府的支持,因此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政策会对煤炭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煤田靠近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生产的煤炭品种也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这使得弗吉尼亚州的煤炭产业从一开始就被寄予厚望。然而,弗吉尼亚州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让当地的种植园主成了煤炭产业的主导者,整体政治氛围也更偏保守。随意、短视的采矿计划使得弗吉尼亚州无法满
本书通过图解的形式展示了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念,并结合丰富的各行业营销实例为读者介绍将行为经济学知识运用到商务工作、解释营销现象的方法。本书总结了适合商务人士学习,紧贴实际工作的行为经济学基本原理、助推理论、常见问题、成功营销案例、实际工作应用等,将精简的知识介绍和生动的图解相结合,以通俗、生动的方式讲解了行为经济学知识。本书便于行为经济学基础薄弱的读者利用零散时间进行速学速记,并实际应用于工作中,也有利于对行为经济学知识感兴趣,或是想报考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参考。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作者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亲历者、组织者和执行者,他在日常的工作中并没有一味的只遵从上级指示简单开展工作,而是非常有心地记录了他在美丽乡村工作中所收获得经验,收集了很多图片,对每项小工作都作出了合理的记录和总结。在工作期间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多次向专家请教,考察过国内上百个示范村,拍摄、收集了上千张图片,收获匪浅。在经过自身实践之后把与乡村建设专家交流探所得的收获、考察各地示范村搜集到的图片素材和自身思考实践得到的启示汇总整理,汇编成册,以期给更多的基层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推进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埃贝林教授以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7年的“金融危机”为引子,比较与分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学派(凯恩斯学派、芝加哥学派以及奥地利学派)对货币问题以及商业周期的研究;通过分析米塞斯、哈耶克、罗斯
李仲生编著的《西方劳动经济学说史》全书共分为33章,第1章概述了劳动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第2章至第5章分别阐述了前古典劳动经济学时代的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以及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第6章至第14章分别阐述了古典劳动经济学时代的古典经济学派、庸俗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德国历史学派、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劳动经济学说,主要是按照各个不同的劳动经济思想流派来阐述各种劳动经济学理论。第15章至第20章分别阐述了新古典劳动经济学时代的边际效用学派、奥地利经济学派、数理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瑞典学派的形成与早期的发展以及美国边际学派的劳动经济思想。第21章至第25章分别阐述了现代劳动经济学时代的凯恩期学派、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瑞典学派中后期的发展以及马歇尔
吴承明编著,刘兰兮整理的《经济史理论与实证》内容丰富广博,是作者多年学术生涯的成果体现,树立了经济理论与历史实际紧密结合的典范。特别是对市场理论和市场史,作者运用大量的史料和计量方法,从商路、市政和商品运销等方面研究商品流通的宏观模式,分析市场的周期变化,讨论其对社会结构和阶级分化的影响。同时,对于中国现代化这个课题,作者提出不仅要考虑物质发展的量,还要考察制度变革的质,两者具体化为社会变迁。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都只是一个约数、虚数、概括数。事实上,社会行业的分工已远不止七十二行,“七十二行”只是说它很多罢了。纵观古今,“七十二行”的从业者,大多数是出卖体力、脑力的下力人、手艺人和做小买卖的生意人,都是一些社会下层的劳动者。行业的兴衰、演变,折射出时代的更替、前进。从宋元明清、民国,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都是农耕经济的天下,致使一些行业代代沿袭,从古至今。如木匠、石匠、裁缝,及有巴渝特有的如扁担、滑竿等等,上百年来都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行业已黯然消失,如打更匠、挑水夫;有一些行业,过去颇为兴旺,现在却日渐式微,如纤夫、说评书;有一些行业如媒婆、大嬢,现在变成了婚介、家政。到一九七
在世界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 交易所)中,伦敦证券交易所是目前世界上挂牌上市公司最多的证券市场, 历史也最为悠久。 本书是一个的历史见证。全书以实事求是的新闻格式,纵览 伦敦证券市场60多年的历史沉浮,记录自1945年以来影响伦敦证券市场发 展的人物、交易和事件。 作者乔治·G. 布莱基有多年从事股票经纪人的经历,作为金融分析师 曾供职于很多银行和投资群体,并是股票经纪商林登公司(Lyddon&Co. )的 研究伙伴。他以引人入胜的方式解读了证券市场的赢家与输家及其输赢的 原因,洞悉了证券市场运作、关键参与者和市场的运动和影响,涵盖了所 有影响证券市场的重大经济和政治进展,它为任何希望了解当前市场、预 测未来趋势的每一个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书于1993年初版,1994年、1997年、2000年屡次重版
默里·罗斯巴德著的《美联储的起源(精)》一书的目的,就是把美联储的“皮”扒下来,看看百年前一些精英人士如何打着公共利益的幌子,达到垄断货币发行的目的——“垄断可以以反垄断之名而成功”! 纵览全书,无法不得出以下结论:美联储起源的过程,就是一场“智力骗局游戏”。 罗斯巴德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笔头,把美联储的成立还原于历史的背景下,并以此排章布节,娓娓道来。相比作者以思辨性著称的其他作品,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格外富有立体感。仿佛听到了罗斯巴德忧郁的叹息和良苦用心的劝告:公众,醒醒吧,你们上当了。
1979年,她还只是“省尾国角”的一座边陲小镇;2007年,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的第四座现代化城市。 自1980年被批准设立经济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后,改革创新已成为她的灵魂。 这就是深圳的故事。 是什么力量激发出深圳经济快速增长的高速度? 是什么魔力托起令全球瞩目的深圳“一夜城”? 三十年来,一代人的命运与深圳的发展紧密相连,期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讲述了深圳三十年间崛起的过程,忠实记录了深圳在经济、社会、制度、产业等方
本书稿是1992年诺贝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的早期作品,也是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本书中对西方近代民族国家兴起这一课题进行探讨时采取了不同于过去的论述方法,而运用了交易成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以及所有权理论,从而被认为实现了“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的统一”。本书中所得出的结论,就是试图改变从某一偶然的技术革新中去寻找发生产业的原因的偏见,而引导人们从现代所有权体系和社会制度漫长的孕育过程中去寻找经济增长的原因。本书的观点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很大的兴趣,在新经济史学研究领域不断有追随者和仿效者出现。成就了诺斯成为诺奖得主的主因。在中国出版后引起巨大的反响,是经济学指定的书。
本书是一部介绍西方经济思想史的通识著作,内容涵盖了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以来至今两百多年几乎所有重要的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家,是一册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理想指南。作者在西方经济思想领域用功颇勤,熟悉思想演变的脉络及各种细节,尤其关注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思想目前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思想流派。本书既按照问题进行讨论,又按照作者进行讲述;既吸收了大量经济学界的很新成果,又综合了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相关成果,对西方经济思想目前的许多重大问题做了全新的阐释,这种通识类的写作方法使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领悟经济学巨擘们留下的思想遗产。
书稿重点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成长的历史脉络,通过深入挖掘一系列历史事件,生动还原诸多历史细节,真实再现了一系列代表性事件中的代表性人物。比如:改革开放后中国靠前张个体工商执照的领取;靠前张私营企业执照的艰难诞生;靠前位承包者关于雇工的坎坷遭遇;靠前个民间钱庄的沉浮……诸多的中国靠前和人物遭遇,向读者讲述了历史背后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其中有许多人物、事件及细节是以往所有形式的媒介传播中从未披露过的。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靠前部全景式展现中国民营经济成长的作品,书稿不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也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制度性因素是否导致了不同社会财富的差距?贫穷社会是否可以依靠外在的力量获得经济发展?错误的观念为何在创造误解,加剧差距?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上,是什么导致了人和经济走到如今的困局? 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大分流——人类告别施舍,摆脱残酷发展循环,重新选择贫富命运的前行之路。经济史学家格里高利·克拉克运用各个文明的经济史料,以人和文化的角度向我们解释制度与资源在社会中的合理角色,揭示文化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