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众多史学家而言,工业革命是史学研究的一大挑战。少数史学家,甚至拒不承认工业革命的历史价值。然而,如果我们不了解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所打下的基础,就无法理解我们日渐熟悉的 21 世纪的世界。从18世纪初到维多利亚时代,世界被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所改变。发明家、商人、科学家、探险家都在工业革命的故事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托马斯 克伦普将他们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并说明技术发明、制造业的发展如何将原本相互隔绝的世界,打造成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全球化体系。
工业革命一直是经济史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西欧商业扩张、工厂崛起、煤铁生产、劳动无产阶级化、工业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全球传播的历史关键。然而,近年来,人们对工业革命的看法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书通过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对消费、物质文化、科技和文化历史的研究,从更广泛的全球视角出发,为基于使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成为可能的全球互动之上的工业革命作出了解释。通过这一新的视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化进程实际上比我们此前了解地开始得更早,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通过反思过去一代经济历史学家关注的主要问题,本书为读者呈现了有关工业革命的Z新研究,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18世纪的波士顿和纽波特,信用关系是经济网络的基石。随着市场交换的速度加快,基层法院需要处理的债务纠纷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航海和服兵役吸引了一些人离开家园,有些人再也不会回来。在这一经济转型时期,男性户主的缺失迫使新英格兰人解决一个紧迫的问题:谁将管理并维护相应的金融关系? 史料决定了文件当时形成的意义,也塑造了我们当下对历史的解读。当我们将生锈的大头针从某份卷宗上拿掉,或将已经变硬的绳子解开时,那些杂乱无章的历史资料便活了过来,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关于信用的真实世界 女子和男子经常有生意往来,女子从事信用活动和债务诉讼也是家常便饭。 妇女从事信用活动有助于对抗人口失衡和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稳定了新英格兰地区的政治经济。在这个世界里,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是技术娴熟、不可或缺的贡
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制度性因素是否导致了不同社会财富的差距?贫穷社会是否可以依靠外在的力量获得经济发展?错误的观念为何在创造误解,加剧差距?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上,是什么导致了人和经济走到如今的困局? 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大分流——人类告别施舍,摆脱残酷发展循环,重新选择贫富命运的前行之路。经济史学家格里高利·克拉克运用各个文明的经济史料,以人和文化的角度向我们解释制度与资源在社会中的合理角色,揭示文化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北宋初年,随着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金属铸币不便使用,成都的富民十六户创新发明了世界上张纸币——交子。此后,交子经历了由私营到官营,由川蜀一地通行到跨区域流通和发行的过程,成为两宋财政的重要手段和货币金融工具。本书梳理了宋代交子的产生背景、创立经历、由私营到官营的过程,讲述了朝廷发行交子纾解财政困境,由于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的过程,以及交子对后世元、明、清等朝纸币发行流通所产生的重要借鉴意义。作者爬梳史料,索隐钩沉,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宋代纸币从创新发明到发行流通再到泛滥失信的历史画卷。作为一部金融启蒙读物,本书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启迪读者读史鉴今,既为堪比发明的金融创新而骄傲,又警惕金融工具的滥用和货币超发的危害。
在19世纪最后的10年里,就是这三位的富于幻想的美国流金时代的巨擎为创造一个庞大的电力王国卷入激烈竞争。在这本书里,历史学家吉尔·琼斯描述了这非凡的“三重唱”,还有他们那既引人入胜而又残酷无情的尖端科技世界,那些关于发明创造、阴谋诡计、金钱、死亡,还有贪婪的华尔街百万富翁们的故事。爱迪生经过艰辛的努力,将他的直流电(DC)技术引进喧闹的纽约,而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用他们的交流电(AC)技术与之抗衡,于是引发了一场美国公司历独特的对垒电流之战。战场从华尔街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尼亚加拉瀑布,直到死囚室吉尔·琼斯带着我们走入阴森的监狱房间,在那儿,威廉·凯姆勒,这个被判死刑的杀人犯,成为个坐电椅被处死的人。《光电帝国》阐释了电这种“神秘的流体”,以及爱迪生、特斯拉和威斯汀豪之间生死攸关的冲突是
香港金融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香港开埠之初本。香港金融业的发展,首先是从外资银行业的进入开始的。当时,它们的业务主要是从事对华贸易的外资洋行提供融资和汇兑服务,本地客户只限于规模较大的华资商行及少数殷商富户,与华人社会鲜有联系。20世纪初,香港转口贸易和商业蓬勃发展,华人行商对使用押汇和信用证、支票的需求急增。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批将西方银行先进经营方法与传统银号结合起来的华资银行应运而生。不过,踏入1950年代,香港银行业的业务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战前单纯的贸易融资逐渐向为迅速发展的制造业和新兴的房地产业提供贷款,而推动这一转变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战后香港经济的转型。 根据美国学者李德(Reed)的研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源,始于20世纪初叶。不过,一般公认,香港作为亚太区
《经济思想史(第四版)》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全面介绍了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不仅介绍了公认的主流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而且对各种非主流经济学思想的发展也进行了全面、客观的介绍。《经济思想史(第四版)》所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涵盖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家,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广博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这使得本书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经济思想史读物。 《经济思想史(第四版)》结构简明合理,语言流畅,不仅适合高等院校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而且也适合各级管理者阅读。《经济思想史(第四版)》有助于每位读者明了经济思想对各项经济政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当1919年的《时尚》杂志预言“今后的流行趋势可能是裙子越来越短”之后,美国,或者说西方世界,就开始摆脱传统,步入现代。此后,令人眼花缭乱的“大繁荣”时代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妇女们学会了走出家庭,在舞厅、酒吧间与陌生的男人调笑;脱去繁琐的传统服装后,裸露的泳装选美比赛就成为时代的新潮:来自遥远中国的体育运动麻将,也时髦地在美国家庭中哗哗做响;财富则像风筝一样攀升,猛然间,身边竟再也没有不涨价的商品……任何的禁令与约束都会成为世人所抵制的对象。民主与自由成为社会最强大的向往。娱乐就是,享受就是生命。拳击、网球、高尔夫……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热潮。而女人的裙边则向上,向上,再向上,终于令世人大跌眼镜。经济则空前的繁荣,小汽车成为家庭的“电器”,交通拥堵已是家常便饭,分期付款和超前消费已经
藉诸大海的联系,千百年来,中国沿海居民断断续续地同海外许多国家进行着种种不同形式的交往,构建着丰富多彩的海洋文明。本书在时间上以清代前期的十七、十八世纪为重心,往前追溯月至宋朝、向后延伸到鸦片战争前夕,时间跨度约一千年,意在较长的时空架构下,寻找中国人参与海事活动的轨迹,探究海洋中国的发展态势。本书内容有考证,有分析:在经济、贸易之外,更扩及人员的互访与文化的交流。 旧的论题、如郑和下西洋,作者提出新的看法,从追寻苏木、胡椒与长颈鹿来探讨船队成行的动机。 新开发的论题,如在讨 论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中,指出中文常见的“公司”一司,早在十七世纪以后就已成为马来文的字根;再如中国人何时开始食用海参等等,于严肃的学术意义之外,另具一般性的趣味。 涉及了中国与东南亚、欧洲地区的
《西夏经济史论稿/西夏学文库》总共收录作者杜建录个人专业论文28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西夏社会的生存环境、经济状况和以生产资料占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关系,《西夏经济史论稿/西夏学文库》是西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多年来对西夏经济史研究的成果汇集。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我们对美国经济史的认识有了一个显著的飞跃。这部分归功于经济史的发展,尤其是由于统计和分析的出现对“新经济史”的贡献;部分归功于社会史、劳动史和政治史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它们为研究和理解经济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美国经济史》,既全面讨论了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成果和进展情况,同时又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和经济变迁,以及在某个历史时期与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地区,进行了全面的综述。《美国经济史》第二卷主要研究漫长的19世纪的美国、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经济史,这一时期也是劳动力、资本及商品大规模跨国、跨洲流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初期,美国和加拿大比较弱小,但却是充满活力的国家;而在这一时期结束之际,美国便一跃成为世界大经济强国。本卷研究了这种经济变迁
本书所收文章,皆为明朝经济史中的重要问题,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多年以来明史研究中存在争议较大的问题,至今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只是着眼于参予,提出一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讨论。二是明史范围内,人们尚未涉及,或者很少注意的一些领域,本人只是先走一步,作些尝试性的探索。
本书系统记录了中国及世界主要地区票据的发展历程全书分为四篇篇介绍中国古代及晚晴时期的票据,主要记录了唐朝前及唐朝的票据唐朝之后的票据清朝前期的票据清朝后期的票据第二篇介绍民国时期的票据,记录了民国初期的票据全面抗战时期的票据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票据第三篇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票据,包括票据法出台前的票据票据法出台后的票据电票办法出台后的票据以及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后的票据第四篇介绍境外的票据,包括境外票据市场发展历史中外票据市场比较及启示本书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票据史教材,也可供全国金融票据业界同仁和企业界人士学习参考
19世纪上半叶的技术变革导致西欧空前的经济增长和资本形成;然而,爱尔兰几乎没有参与这一进程。在北大西洋经济繁荣的同时,1845年至1850年的爱尔兰大饥荒造成150万人死亡,数十万人逃离爱尔兰。爱尔兰经济为何未能增长,以及“爱尔兰为何挨饿”仍是经济史上悬而未决的谜题。 作者认为,饥饿是由饥荒前几十年经济总体不发达造成的。他检验了各种假说,用以解释爱尔兰的落后。人们普遍认为爱尔兰的贫困可以用人口过剩、邪恶的土地制度或英国人的恶意剥削来解释,但他驳斥了这种观点。相反,他认为,劳动生产率低下和物质资本形成不足——这是爱尔兰独特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房东和租户之间持续冲突以及爱尔兰经济体制僵化的结果。
读经济史有帮助吗?DonaidMcCloskey从哈佛取得博士学位后,到芝加哥大学任经济史教授,做过经济史学会的会长。在他那篇1976年的名作:《历史对经济学有用吗?》中,他认为历史对经济学可以提供五项功能:更多的经济事实,更好的经济事实,较好的经济理论,较好的经济政策,较好的经济学家。 要辩护经济史是否有用,基本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有效的经济学理,是根据事实来提炼出有用的概念,那么现代的经济学理视野,必然会受到观察样本的限制。历史的重要功能,就是开阔认知的可能性。赖建诚所著的《经济史的趣味》中的历史能提供许多过去的精彩现象,是眼前所不易观察到或想像到的。 《经济史的趣味》告诉你:其实历史知识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在欧洲一直没有人怀疑过。现在的经济学已经过度数学化和逻辑化,用计算机模型建构出来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