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的书,讲述了人类洞察风险、测量风险、管理风险,从而努力驾驭现在、把握未来的发展史。它勾画了过去450年来人类进步的发展轨迹,让读者看到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步一步从简单地凭直觉行事,发展到通过各种严谨的程序进行决策。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书或者金融专业书,而是要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认知风险,又应该如何应对风险。
本书以工业革命为线索,从国家与地区角度,以时间为序,将欧洲经济与同时期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的发展相比较,为读者提供了自1700年起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的整体框架和发展脉络。本书源自作者于博洛尼亚大学、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狄金森学院教授多年、广受全球学生欢迎的同名课程。不同于其他研究该主题书籍的鸿篇巨制,作者从数百篇文献资料中提取重要的部分,浓缩成这本精简、透彻、易读的《欧洲经济史》。书中很多观点另辟蹊径,无论是经济史专业师生还是对欧洲经济感兴趣的读者都将获得启发。
本书重点从财政史和财政社会学的视角切入,紧紧抓住两条主干脉络,其中一条全方位地考察明朝时期国家在应对其核心财政相关问题,包括国营专卖、商业税、对外贸易、货币与消费等时,如何构建其财政制度和推行财政政策,以及当时的学界相应提出的意见和政策建议。本书的另一条脉络以商人群体为切入点,研究其在明朝财政制度下的角色和行为。两条脉络共同绘制出财政视角下以明朝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向现代化财政国家的转型之路上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本书适合高校科研院所财政经济学师生、税务机构负责人、财务从业人员,以及对于明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初版《日本经济史:16002000》刊行于2009年。因其用比较史的视点所撰写,并在各章的前面设有 总论 ,从近代经济的各项数据中选出重要的东西加以解说。通俗且易懂曾多次增印。作者对内容进行了增补,不仅在各章中增加 从历史中读取现代 的小节,还在在*后一章增加了20002015年的内容,现以《日本经济史 16002015年》的书名重新出版。
美国的商业发展就是一段从未停止与骗子角力的故事。 美国对于很多热情的支持者、精明的商人和彻头彻尾的骗子来说常常很具吸引力。对商业自由的崇拜使得区分激进的推销术和不可接受的欺骗变得更加复杂,尤其是在创新前沿时。与此同时,竞争压力往往迫使一些受人尊敬的公司也开始采用欺骗手段。欺诈成了美国商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本书中,爱德华 巴莱森追溯了美国的欺诈史 以及从未停止的与欺诈的斗争 从P.T.巴纳姆时代到查尔斯 庞兹和伯纳德 麦道夫的时代。 从19世纪早期美国法律界支持的 购者自慎 出发,本书描绘了从镀金时代到新政时期,再到 伟大社会 时代,现代监管机构如何缓慢又零碎地发展,以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它到达了近期的放松监管时代,放松监管带来了一连串代价高昂的欺诈问题,包括储贷危机、公司会计丑闻和近些年的按揭
为深入学习 八八战略 ,溯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萌发、发展和升华,本书在浙江日报 学习之路 八八战略 与新思想溯源 专栏的基础上,结集20个专题,围绕 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 ,以 理论文章 调研式通讯 专家点评 的形式,结合 数说 论理 锐评 观事 版块,配以3分钟视频,多角度多层次多形态立体呈现 八八战略 蕴含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价值,既有实践性理论思考和生动的一线故事,也有理论高度和学术深度。
了解货币金融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理解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当今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本书是在结合经济史学和金融学理论的基础上,为开设中国金融史课程专门配备的经济、金融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经济史学、金融学专业低年级研究生的教材。本书采用专题式的结构安排,分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农村借贷关系 四大篇目和14个章节。在 货币与货币制度 部分,除介绍货币发行和制度演变的整个历史过程外,特别阐述了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与经济运行之间的长期关系。在 金融机构 部分,除介绍各类金融机构的历史演变和结构外,特别增加了经营业务、人事和资本组织,票据、账册、同业组织等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金融信用和经营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在 金融市场 方面,除介绍
本书是我研究传统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三部曲的后一部作品,前两部一部是关于士大夫的作品《发展还是停滞》,一部是关于海洋的作品《的海事活动和社会经济后果》。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对于其经济史成功和失败的理解,长期以来学术界素有争论,希望本书能对此争论的解惑尽绵薄之力。
提高效率还是妨碍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关于政府规制收益的两个分析方向。清代盐政规制的目的却超出了规制分析的既有框架,它不考虑效率问题,而是关心 生财 ,即财政收入。本书研究清代盐政规制,侧重结构性分析,揭示清廷盐政的目标、管制的技术手段、受到的约束和付出的代价,将复杂且矛盾的盐政面向置于一个体系内贯通解释,回应盐政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总结清代盐政运行的原则并阐释其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经济体系下的规制经济形态及其对规制经济学的潜在价值,尝试拓展规制经济学的视野。
作者亲历了日本战后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在大藏省的工作经历让他能够亲身经历其间日本经济运行的过程。同时,作为学者,作者见证了日本平成时代(1989年至2019年)的三十年间日本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败。 br 2019年是平成时代结束的那一年,也是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第二十九年。安倍经济学虽然起初被寄予厚望,但积重难返,日本经济本质上没有丝毫的改变,而作者提出的“失去的三十年”基本上可以为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盖棺定论。 br 在经历了广场协议后的盲目贬值、激进的货币政策与泡沫经济崩溃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缺乏稳定性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后,终于,有经济政策连续性的日本政府出现了,但此时的日本却又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阶层固化以及制造业、高新产业凋敝等问题。 br 与美国的贸易战、汇率战,以及少子化、老龄化、高新技术产业的
本书对20世纪初以来的欧洲经济体制与经济活动作了卓越的回顾,其中包括了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等近期事件。作者完整地描述了欧洲从自由主义经济体系演进到法西斯主义统制经济、东欧中央计划经济的兴起和崩溃,直至欧洲福利国家及一体化的出现,还有全球化新形势下的欧洲经济问题。本书审视了在充满危机又富有成就的历史进程中,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背景和不同经济体制的兴衰与历史教训;同时也展现了欧洲各地区间曾经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在一体化进程中逐渐缩小的结果。
本书从全球视角审视了奢侈品所起的作用,追踪了全球各地使用奢侈物品的诸多不同语境,范围从与这些物品相关联的社会实践,到它们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还有这些实践如何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以及如何把五花八门的意义赋予相同的物品。利用奢侈品作为一个途径,有助于读者对全球史的了解。 全球史乃是建立在联系与交换的基础之上:相距遥远的人、地方和物品之间的联系如何通过各种不同的交换而建立起来。当世界史充分发展成一个领域时,其从业者发现,人、地方和时期之间的商品流动对于研究和教学来说是一个成果丰硕的工具。对于像食盐、香料、咖啡及其他全球交易的所谓 大宗 商品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很少有学者从全球视角审视奢侈品所扮演的角色。 本书追踪了全球各地使用奢侈物品的诸多不同语境,范围从与这些物品相关联的社
本书讲述的是“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18世纪的中国不是“不变”,而是存在着生机勃勃的“变革”,是潜在发展成为强大、近代的中国的重要改革时期。“耗羡归公”是财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革的顶点,它不仅解决了前朝遗存的种种问题,而且是对当时各种财政危机的合理化解决方案。各省实施改革,因地制宜,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成效显著,有益于国计吏治民生。“耗羡归公”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清朝财政存在的所有问题,改革从一开始就受到抵制,加上集权 的财政要求,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传统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制约,后来的“耗羡归公”政策辉煌不再。 这是一部“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作品,是一部利用档案细致探讨中国历史的代表作。
本书是一部探讨中国清代的木材市场与森林再生的历史著作,通过挖掘各类档案、契约、方志等史料,运用文献考证和计量分析的方法,还原了清代横跨长江流域的木材市场,研究了从林地出租、森林种植、木材运输、木材交易、资金融通到贸易纠纷的产业链结构。本书认为,清代长江下游发达的市场有利于木材的生产、贸易,刺激了上中游的人工造林,带来了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效果,这使得清代林业体现出“市场经济”的特性,从而有别于同时代欧洲、日本等地的林业。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从新的角度看待明清中国的经济历史,也有助于思考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维护之间的关系。
格里高利·祖克曼著的《 伟大的交易》介绍:一场 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交易”,让约翰·保尔森在金融危机中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的利润之巨,似乎不近现实,近乎梦幻:他的公司年盈利150亿美元,超过了总人口逾1200万的南美 玻利维亚、洪都拉斯、巴拉圭等3国的GDP之和;他的个人年收入将近40亿美元,日收入逾1000万美元,超过了大作家J.K.罗琳、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高尔夫球王泰格·伍兹等3人的总收入;他的身价高居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之上。
色诺芬是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的古希腊三大历史学家之一,不仅著有《希腊史》《长征记》等后世传颂的佳作,而且撰写了很多短篇文章品评其时的城邦制度与人物事件。本书就是色诺芬七篇简短论著的集合,包括《家政论》《论财源》《斯巴达政制》《阿格西劳斯》《希耶罗》《论骑兵队长》及托名色诺芬著的《雅典政制》。这些文章虽短,却在颇具有开创性,是古典时代 早论及家庭生活管理、城邦开源节流、骑兵作战训练等话题的作品,为后世了解希腊古典时代主要城邦斯巴达、雅典,以及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军事状况留下了丰富的史料。
从公元前3000年到21世纪,从一块泥板上的债务记录到制霸全球的金融巨兽,资本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书中,作者站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耗散结构”两大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资本是如何积累、如何形成的,又投向了什么地方、塑造过哪些文明和霸权:古希腊时期的虚拟金融概念、十字军东征催生了近代银行系统、殖民贸易让欧洲商队遍布全球、战争资本主义护卫英国重组全球产业分工、金融资本如何打造一个个巨型企业、外币结算体系促成全球资本合作、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资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但是,资本无限增殖的内在需求及其周期规律又导致人类不断陷入危机:古罗马资本文明的陨落、南宋复杂社会的崩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霸权更迭、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穷国和富国间壁垒高筑……在日益成熟的全球化体系中
历史是有因果的,她总是在调皮地与人类做迷藏,但当你所读渐多,学思皆长,进而思有所悟,知识的厚度使你处于足够高度之时,她便只好逐渐地呈现曼妙身形。本书包括《看历史》杂志 古代经济手账 专栏作品及作者其他关于古代经济的作品。作者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脉络,以正史为经,以各类历史文献、笔记、历史名人记事诗词为维,借助丰富翔实的史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商业的生动而饱满的人文图景,从中找出古代商业与农业、商业与百姓生活、商人活动及经济与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流畅的文字,生动展现经济历史的过往,并为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如果把西方经济理论当作 其言 ,那么西方的经济政策实践便是 其行 。听其言,观其行,才能得见西方崛起大国的崛起真相。本书大胆突破经济学和世界史的流行陈说,系统考察了英美两国几百年来经济政策的实际变迁,深刻揭示了重商主义与产业发展乃至国家富强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基于实证经济史研究,就何为国家富强真正机制这一宏大问题,贡献了一个中国学者的创新答案。
本书系格致经济史译丛之一种。本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世界直至罗马帝国晚期的地中海经济贸易史,本书采用诺思等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这一希腊 罗马时期的国家、制度、如何确保合同执行的第三方监管等议题,本书的论点是,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对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本书研究资料扎实,采用了大量多学科的证据,论述严谨。
李仲生编著的《西方劳动经济学说史》全书共分为33章,第1章概述了劳动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第2章至第5章分别阐述了前古典劳动经济学时代的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以及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的劳动经济思想。第6章至第14章分别阐述了古典劳动经济学时代的古典经济学派、庸俗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德国历史学派、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劳动经济学说,主要是按照各个不同的劳动经济思想流派来阐述各种劳动经济学理论。第15章至第20章分别阐述了新古典劳动经济学时代的边际效用学派、奥地利经济学派、数理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瑞典学派的形成与早期的发展以及美国边际学派的劳动经济思想。第21章至第25章分别阐述了现代劳动经济学时代的凯恩期学派、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瑞典学派中后期的发展以及马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