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奇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外资、外贸和外汇政策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中国获得的经济资源如何通过和平手段转变为国际影响力?就上述问题,借助对“三外路线”的归纳与阐述,翟东升博士的《中国为什么有前途:对外经济关系的战略潜能(第2版)》从跨学科和整体性视角解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并为读者勾勒出未来的政策演进趋势。
部以中产阶级的崛起为主题的专著。在本书中,作者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了中美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两国中产阶层的状况进行了比较,让西方世界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经济有更清楚的认识。同时,对于西方某些势力散步的“中国威胁论”,作者也有透彻的批评。由于作者在中国和美国都生活多年,两种文化的体认使得本书更具有观察的深度。同时,本书写作过程中,作者走访了中美两国上百位经济界人士,因而论据也更充分,行文也更生动可读
《印度币(公元前6世纪-公元19世纪)》是一本印度币入门读物,以时间和空间的界定来揭示印度货币史。“时间”是王朝世系,君王在为年代;“空间”是疆域变迁,造币场地和流通范围。
陈映芳是近些年颇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她认为在对中国变迁经验的阐释中,城市化运动的展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系统中地位的迅速上升,是近三十年来中国演变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无法充分认识到城市之于中国、城市之于国家所具有的意义,就无法真正说明当今中国社会变动的模式与逻辑。因此她以上海为“田野”,对90年代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城市“自我改造”、“城市更新”以及居民大动迁的历程展开了一系列的长期调研,从而对城市开发体制的运行机制、城市开发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开发资本如何进入中国的政治经济体系,如何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扮演自己的角色等等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做了相当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近些年的一些症结问题都于其间得到深切关注,如城市化中的农民工问题、郊区农村征地问题、
《中国人造板发展史》汇集了全国数十位专家、教授、学者、企业家等的智慧和成果,体现了他们对人造板事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坚忍不拔、辛勤耕耘的科学精神,刻画出他们在人造板行业发展上的贡献和丰功伟绩,折射出在不同条件和背景下具有的丰富、多元、深厚的科学内涵。给读者在感受人造板技术发展带来的无限魅力的同时,更能领悟前人严谨的科学态度所带来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