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是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有关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第四本书,也是一本有关社会史范畴内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专著。 80年代以来,顺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潮流,伴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发展的步伐,中国社会史研究异军突起,日益受到学界关注。社会史研究者从探讨社会史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方法,进而深入到对社会构成、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等领域的探讨。
《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中国体征与中国方略》特点: 其一,从一般学术形态的品牌传播研究切入农产品品牌传播研究。 其二,不仅采用了常规的文献调查,更采用了八种田野调研方法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真辖市进行了调查。 其三,该书的、第二部分“现实考察:自主品牌潮涌华夏”、“本土创造:中国方略与中国元素”用大量的手数据和资料,为我们描述了中国农产品品牌化的现实善和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特色的中国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土地改革,中国农村自下而上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百名亲历者口述实录(插图珍藏本)》首次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地方到中央关于农村发展途径的探索,深度剖析西沟、川底等典型农业社的民情民心,展示了毛泽东大力推行农业合作化的战略视野,彰显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上下结合不断发展的基本进程。
《中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来自农村的土地调查和研究》是以12个地区的调研报告为基础形成的。一方面,为了尽可能的呈现原始的调研问题和心得,我们尽量保持了各个报告的主体内容。另一方面,为了总结和挖掘各地的特点和规律,又将报告进行了归纳和整合。按照地方GDP、人均GDP、一二三产业比例数据,将所调查的12个地区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三个部分。对每个部分的调查研究报告进行梳理与总结,剖析改革试点做法,归纳富有成效的经验,思考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农村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报告(1988-2013)》全面回顾总结了高速公路服务区25年发展的重大成就,展示了服务区管理和经营创新的丰硕成果,同时对全国25个省市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运营数据和专题报告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价值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议,对指导服务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津邮政年鉴(2005)》在框架、结构编排方面根据邮政专业性质,采取类目、分目、条目三级结构进行编纂。在保持去年框架的基础上,对相关栏目时行适当调整,并增加了综合统计公报一栏。《天津邮政年鉴(2005)》设卷首、百科、卷尾三个基本部分。卷首设专文、统计公报、综述;非科设企业管理、邮政经营服务与管理、行业管理、邮政网络运行、信息技术、后勤保障、党群工作、专业局(公司)、区县邮政局、研究会、协会、组织机构、人物、大事记、统计资料;卷尾设附录、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