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经四十多年的耕耘与探索,“经济哲学”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持续活跃的交叉学科、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研究领域、一个活跃于时代前沿的中国化学术话语体系和一个有影响力的学术共同体。 作为全面反映四十多年来全国经济哲学研究成果的一部年鉴,《中国经济哲学年鉴(2019)》侧重于学术同颇、学术总结与学术展望,旨在展现经济哲学的成长历程、反映经济哲学的研究成果、展望经济哲学的未来前景、凝聚更多学科的专家学者、聚焦并带领前沿性学术热点、扩大经济哲学研究的影响力、推进经济哲学研究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本书对过去60年来我国资源环境利用、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的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本书认为,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赋存对中国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框架性制约作用,省际空间的经济社会功能非均衡性显著提升,生态环境的风险不断加大;当前,中国发展的格局正在由“逆自然区位优势”向“顺自然区位优势”转变,绿色化与实质均衡化成为中国发展格局演进的方向。
《消费发展升级之路: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下的中国消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我国消费的发展变化和结构升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全书共分三部分,一部分从社会消费的宏观视角入手,梳理我国消费的发展历程,分析消费所面临的供给、体制和政策等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总结消费对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贡献。第二部分从居民消费的微观视角入手,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主体、消费对象和消费模式发生的重要变化,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以后,我国消费领域出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第三 部分基于历史、展望未来,着重对下一阶段消费在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 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消费需求和消费供给的发展变化做出趋势判断。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发展表现出的周期性。但不同时代,城市发展的周期表现不同,如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周期就有很大的区别,而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影响城市发展的周期的原因也不同。西方学者对城市发展周期虽然有研究,但主要是以工业时代欧美城市为研究对象,而中国学者则少有人对此展开研究,更谈不上理论的探讨。本文以中国城市发展史为对象,就此进行分析。
《福卡智库:破解中国宏观调控大局》系由2004年以来的、每日一刊的《福卡分析特别报告》摘选而成。文章贴近生活,以经济现实为研究出发点,因此,虽然文章独立成篇,但内在逻辑是贯通的,是以现实经济中事物发生、发展的脉络为根本线索的。为了真实再现当时的发展状况,编辑时保留了单篇文稿写作时的事件、数字信息与判断,在此提醒,以免造成误读!还要说明的是,本书建立在福卡智库十多年来对经济形势长期跟踪研究的基础之上,仅作为管窥中国宏调之作,旨在提供一种破解宏观调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达到理解的新高度。
本书以经济全球为背景,从开放与安全相关系这一新视角探索其内在规律性和优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开放型国家经济安全的新构想。这是他近两年来潜心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对我国制定开放型经济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阐明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依据,揭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内在规律性。本书共分7章,每章都有自己的新见解。 章以描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为起点,分析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特征,阐明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双重效应;第二章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世界主要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并对多种开放经济模式进行了比较;第三章深入分析了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提高本国生存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性,
《报告2005》以世界经济现代化研究为主题。它采用经济时序分析、经济截面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世界经济现代化300年的历史进程,完成了过去52年131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定量评价,归纳了世界经济现代化的26个事实和14个启示,拓展了经典的经济现代化理论,总结了广义经济现代化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建议,包括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和路径图等。报告完成我国52年(1950-2002年)经济现代化进程定量评价和34个省级地区20年经济现代化进程定量评价,同时完成对2002年世界131个国家和我国34个地区现代化指数的分析,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大量信息。 《报告2005》反映了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剂量组目前的研究进展。世界经济现代化是动态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是复杂的。希望课题组能
《论甘肃发展》选题是一部理论作品,论述了甘肃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发展理念、发展战略,是作者在任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期间走访采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发展学的理论,对甘肃各项各业在“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理论性的探索。
《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青年系列丛书·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证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在系统总结外空间规划编制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决策部署,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允许度为基础,创新性提出了省级和重点区域空间规划编制理念、技术路径、内容组成和空间分区分类方式。综合区域发展战略,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实例,形成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基本格局和构架,探讨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重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空间协调实施路径,并创新完善了区域发展相关政策。《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青年系列丛书·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证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可供省级和重点区域空间规划,以及市县级“多规合一”规划等编制部门工作人员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是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编写的年度研究报告,旨在对过去一年国际经济背景下中国金融政策的出台与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9》延续了以前年度报告的框架结构,共包括四部分。 部分是年度报告的主题报告;第二部分对2018年的货币政策汇率与国际收支相关政策进行回顾分析,并适度进行政策评价与展望;第三部分全面回顾和分析了2018年内主要金融市场发展政策;第四部分对2018年主要金融监管政策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也相应给出了政策的评价与展望。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发展表现出的周期性。但不同时代,城市发展的周期表现不同,如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周期就有很大的区别,而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影响城市发展的周期的原因也不同。西方学者对城市发展周期虽然有研究,但主要是以工业时代欧美城市为研究对象,而中国学者则少有人对此展开研究,更谈不上理论的探讨。本文以中国城市发展史为对象,就此进行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研究(专辑1)》由中国社科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人大财经学院等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的研究课题组成,介绍了经济潜在增长、物价、通胀等经典经济问题的观点。
2008-2009年,随着“金融海啸”向实体经济和各地域经济体蔓延,几乎无一幸免。然而,也有一些有利变化悄然而至,即以美、欧为主宰的经济地域全球化格局发生了改变,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独立影响加大。 作为全球成长快的地域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以至于2007-2008.年短短的两年内,中地就已成长为世界第经济体,并可望于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来,世界经济已经呈现出重心向新兴国家转移的结构性调整,这一趋势已持续了十多年,只不过“金融海啸”的出现和美、欧、日的经济衰退,加速了上述调整的步伐而已。 概括而言,一个发展势头多年居世界前列的新崛起大国或地区,必然会产生很多的经济学现象,经济地理学在其中亦有丰富的内涵需要认识和表述。而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一次现
为了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了《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一书,该书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书名并作序。该书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主线,立足全局,突出反映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过程和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充分尊重历史,坚持客观叙述;采取编年体形式,记叙的事件均按年月日为序。
《通往市场之路》这本书讲述了市场经济是最有利于人类合作和社会进步的制度,也只有市场经济才可以避免由于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相结合导致的人类灾难。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个人自由、私有产权和企业家精神。人类最近200年的飞速发展和中国最近30余年的经济奇迹,都是市场化的结果:但无论是西方社会从封建庄园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还是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都是漫长的过程,反市场的力量(包括利益的和观念的)总是试图阻碍这个转变,人们对政府干预的迷信如地下伏河时隐时现。《通往市场之路》讲述中国的改革已到十字路口,下一步怎么走,不仅关系到过去改革的成果能否保持,更关系到中国能不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本书中的农业,是指狭义的农业即种植业而言。之所以如此界定,一是因为种植业在古代农业各部门中占据了的比重,二者几乎可以等同;二是由于明代山东农业开发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主要是针对种植业而言。鉴于上述原因,对明代山东农业的考察,就只限于种植业。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地方史志等文献资料为依据,综合运用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分析问题,从农业的生产环境、土地的垦殖利用、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开发的局限以及影响农业开发的因素五方面对明代山东农业的开发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该书史料充实,逻辑严密,立论可靠,分析精当,不仅在某些问题上对前人研究的得失予以评说,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而且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