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宗教争端入侵今属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两公国。随后,摇摇欲坠而勉力维持其欧洲势力的奥斯曼帝国、担心俄国扩张的英国,以及想要重塑辉煌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陆续对俄宣战。持续18个月的克里米亚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损失,并改写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现代化进程。 费吉斯大量引用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文献资料,全面展现了民族主义情绪、帝国势力博弈和宗教冲突是如何影响各国介入战争的。从国王与大臣、报道战争的记者与作家,到战场上的军官与士兵、围城内的妇孺,费吉斯不仅从多个视角还原了战争的全景,也为今天理解19、20世纪的“东方问题”,黑海地区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关系,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的世界裂痕提供了新的入口。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区的最后一场战役,标志着纳粹德国的最终垮台,也为之后几十年间的一系列国*问题埋下了伏笔。 本书涉及1945年春天紧张的军事和政*局势,讲述了一个*端残酷、令人震惊的军事胜利以及柏林平民在面对盟军袭击时所经历的绝望、沮丧和恐惧的故事,极尽所能地阐释了战争对平民造成的巨大影响,一如作者所言: 吃饭比关爱更重要,挖洞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胜更具军事正确性。 瑞恩深入研究了决定事件的军事和政*力量,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他寻访了2000多人,包括盟军和德军的高级将领、众多平民和普通士兵,并冲破重重阻挠,获得大量苏联从未公开的秘密档案。
本书集中收录了千余张来自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的珍贵大幅高清图片。这些图片细节丰富,并以实际比例再现了每种武器与护具原有的形态和外观,同时它们都配有独立的简介,详细介绍其制造时间、重量、尺寸以及起源地。从史前时代的刀斧燧石、投枪弓棒,到中世纪的盾矛弩戟,到近代的火枪、射石炮,到变革时代的线膛枪、前装火炮,到现代的狙击步枪、榴弹炮;从冷兵器时代的皮铁护具,到21世纪的防弹装备……华丽者,如美第奇家族的狩猎挂剑;稀有者,如柯尔特帕特森转轮来复枪;经典者,如恩菲尔德前装线膛枪;威力者,如M1A1远程火炮……在人类文明推进的历史进程中,这些运用于战争、自卫、执法、狩猎领域的武器与装备所体现出的独具匠心和创造性,无不令人感到惊叹和震撼。新版还特别新增加了在人类战争目前占据重要且特殊地位的武器——
穿越战火硝烟,《城堡、战役与炸弹:关于战争的七堂经济学课》为读者掀开了一扇通往军事学与经济学交汇之地的大门。作者深入分析七个时代里的不同案例,抵达更遥远的地方和更久远的过去,从机会成本、预期边际成本和收益、资本-劳动替代、边际收益递减、信息不对称等原则出发,探讨了中世纪盛期城堡的建设成本、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邦的私人军事承包商的性质和作用、启蒙时期将军们的战役决策、美国内战中的“信息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以及法国发展核武器的决定等战争目前的重大问题。两位作者也谦逊地承认,尽管经济学理论非圆满无缺,但他们仍希望通过注入经济学的理论活水,给陈旧的军事史注解带来全新的阐释视角。
本书梳理了美国军事体制发展的全过程,回顾了美国自殖民时期至今的军事体制的内容、特点、产生的背景及其对美国军事发展的影响。系统总结了美国军事体制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助于读者把握美国军事制度的特征,对美国军事制度的历史演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本书共分10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绪论”,主要概述了无入机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多无人机编队控制、多无人机协同控制与决策、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与决策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 第2章“多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主要建立了无人机的数学模型,阐述了几种典型的飞行控制方法,建立了编队相对运动学模型,研究了编队飞行的队形集结、队形保持、队形重构与编队自适应控制技术。 第3章“多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主要研究了二维空间下的单机航迹规划、多无人机协同离线航迹规划和在线航迹规划,以及三维空间下的多无人机协同航迹规划。 第4章“多无人机协同搜索”,主要研究了基于滚动时域优化的动态目标协同搜索,以及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静止目标协同搜索。 第5章“同构多无人机协同察打”,主要研究了考虑威胁躲避的协同
市场-花园行动 是历史上规模*大的空降作战,极富创意但结局惨淡。 盟军的此次行动,由蒙哥马利提出,旨在夺取通往阿纳姆的一系列桥梁,跨过莱茵河这一天然屏障,趁德军立足未稳之际攻入德国境内。由此引发了在荷兰乡村和奈梅亨、阿纳姆破碎的街道上的一系列残酷战斗,造成超过17000名军人伤亡,平民伤亡难以计数,这让年底结束战争的梦想破灭,代价高昂。瑞恩以*湛的技巧讲述了 市场-花园行动 中令人胆战心惊的逐屋逐房争分夺秒的战斗,巧妙地呈现了背景规划、指挥官为实现计划所做的努力,以及普通士兵和荷兰平民在战场上面临的严峻现实,还有那些打动人心的悲伤但充满人情味、绝望但充满勇气的故事。 《遥远的桥》写于瑞恩患癌期间,他花了7年时间一丝不苟地研究可用的资料,寻访1200多名战争亲历者,包括盟军将士、德军官兵、荷兰地下抵
《金一南经典作品集:心胜(全三册)》由金一南著
......
本书介绍了技术状态管理与监督的概念、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和地位作用,系统阐述了技术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技术状态审核,以及军用软件技术状态管理与监督的内容、方法、程序和要求。可作为研制生产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军事代表和与产品或武器装备采办、研制生产、使用维修的相关人员学习用书,以及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
相互依存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相互依存论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期,国与国之间基于经济贸易往来和能源供求关系而使相互间产生了互相依赖的联系。相互依存论一般是指国与国之间由于经济原因而使得政治关系趋于和平,各国权衡利弊,考虑得失之后从大局出发,弱化或者避免政治军事冲突。该理论的系统阐述由弗吉尼亚大学政府和外交事务系教授戴尔 科普兰(Dale C.Copeland)完成,本书即系统阐述相互依存理论与战争之间在过去两百多年历史上的关系,可谓国际关系研究和安全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引言*章 经济相互依存理论与战争第二章 定量分析与定性案例研究第三章 日俄战争和德国战争的霸权, 1890 1939第四章 珍珠港的前奏:日本的安全与北方的问题,1905-1940第五章 俄国问题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3-12月第六章 冷战的起源、演变与终
历史倾向于用几场重要的交锋来衡量战争的赢家和输家,而在这些交锋中,会战的结果总是清晰明了,因此它们可以被认为是 决定性的 。马拉松、坎尼、图尔、阿金库尔、奥斯特利茨、色当、斯大林格勒 作为扭转局势的转折之战,它们在战争文学和我们的想象中回响。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正如卡塔尔 诺兰在这部巨著中所展示的那样,重大战争的胜利通常是由其他方式决定的。即使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边倒的会战,也不一定能决定战争的结果。诺兰还对军事 天才 这一古老的概念提出挑战 即便这一称号的主人是亚历山大、腓特烈、拿破仑这样的伟大将领 描述了人类社会走入全面战争的过程。 从中世纪到20世纪、从拜占庭的陷落到轴心国的失败,《会战成瘾》系统地再现并分析了大国之间的主要战局,追述了 短战思维 的由来与发展。在 短战思维 中,胜利可
《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克劳塞维茨通过对1566年至1815年间130多个战例的复盘分析,并结合自己亲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对军事与政治、战争与媾和、进攻与防御、战略与战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常备军战争与人民战争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最终完成了这部经典之作。 《战争论》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一直是西方各国军事专家和军事爱好者的之书。《战争论》所蕴含的谋略和智慧,现在早已超出军事范围,各国的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都从这套书中汲取营养,无论是商业决策,还是对个人处世,本书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东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 的巨大战场,从1941 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到1945 年苏军攻克柏林,在极寒的北极战场与白俄罗斯的密林与沼泽中,在广袤的乌克兰原野和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上,苏德双方在东线纵深达1600公里的战 浴血搏杀。 本书收录128幅战役地图,详尽展现了轴心国军队与苏军之间的此消彼长与战线变化。复杂的战役态势与力量调动,战场上的攻守变换,彼此的得当与失当,都通过精美的地图与文字得到诠释。从对宏观的战略态势的全局俯瞰到对基辅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及华沙起义等 战斗的细微刻画,本书囊括了苏德战场上的方方面面。 本书所采用的地图绘制准确,信息详尽且排版规整。图中符号易于理解。随图的释文则对战略态势以及战役行动进行了总结。
历史倾向于用几场重要的交锋来衡量战争的赢家和输家,而在这些交锋中,会战的结果总是清晰明了,因此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决定性的”。马拉松、坎尼、图尔、阿金库尔、奥斯特利茨、色当、斯大林格勒——作为扭转局势的转折之战,它们在战争文学和我们的想象中回响。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正如卡塔尔·诺兰在这部巨著中所展示的那样,重大战争的胜利通常是由其他方式决定的。即使是传奇色彩的一边倒的会战,也不一定能决定战争的结果。诺兰还对军事“天才”这一古老的概念提出挑战——即便这一称号的主人是亚历山大、腓特烈、拿破仑这样的伟大将领——描述了人类社会走入全面战争的过程。
屡获殊荣的历史学家詹姆斯 霍兰德重新构建了对举足轻重的诺曼底战役的理解和认知。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日后,盟军进行了激烈战斗。这场77天法国战役被视为西线的决定性战役。詹姆斯 霍兰德根据大量历史档案和目击者的证词,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使盟军在法国取得胜利的这场非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