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海岸的行动大获全胜,攻破了原本以为坚不可摧的德国大西洋壁垒,至此,盟军完全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从根本上决定了西线战局乃至整个战争。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德军司令部不愿相信盟军会在沿海地区发动入侵?德军的反击在哪里? 本书收录了盟军机*文件、军事科学研究、回忆录、各项重要调查等重要内容,评估了盟军利用间谍、游击队、通信骗局、巧妙安排的假情报才得以大获成功的欺骗行动,从德军视角出发,以事实为依据,讲述诺曼底战役的真实情景,以及发生这些的原因。
本书收录了步兵班排级单位的编制、战术和相关条令,详尽介绍了步兵班排步兵武器与装备在新世纪的发展。本书内容以美国陆军部陆军司令部(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颁布的2016版ATP 3-21.8, C1版《步兵排和班》为蓝本,辅以其他美国陆军公开资料,将利用地形图与实地示意图配合的方式直观展现步兵战术,图文并茂,逻辑思路清晰,文字描述流畅,有助于读者了解新世纪的战术演进与发展。
1942年8月开始,德军以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对斯大林格勒发起攻势。随着苏德双方的增援部队不断涌入这座城市,战斗的惨烈程度也不断升级。到11月中旬,德军以巨大的代价将苏联守军逼退到伏尔加河西岸的狭窄地带。接着在11月19日,红军发起 天王星行动 ,目标是受德军第6集团军保护的、位于侧翼的罗马尼亚军队。当装备落后的罗马尼亚军队被攻克后,第6集团军就被切断和包围。 希特勒决心守住斯大林格勒,禁止第6集团军突围,并坚持采用杯水车薪的空投补给方式。直到1943年2月,在没有食物和弹药的情况下,大约91000名饥肠辘辘、满身虱子的德国人投降了。 在这场持续五个多月的残酷的战斗中,苏德双方的损失都令人瞠目结舌,苏军有近50万人死亡,还有超过65万名病人或伤员。作者以其*特的风格记叙了战争的进程,并通过当时的德国人的话语,揭示
《国防论》:本书被誉为近代以来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理论体系 的高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被作为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是中国抗战国防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现代国防理论奠基之作,对中国的国防、军事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国防论》外,本书还特别收录了蒋百里先生的《孙子浅说》《日本人 一个外国人的研究》等经典名作。 《战争论》:作者总结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普法战争和法俄战争的丰富经验,研究了130多个典型战例,写下了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
本书是一名德国无线电报务员的回忆录。 埃哈德 施泰尼格尔的家乡位于苏台德地区,在他应征加入德国国防军之前,战势已经迫在眉睫。1940年10月12日,他揣着征召通知书前往贝劳恩,加入第21步兵信号预备连,在那里完成了为期六周的基础训练,并接受了无线电报务员培训。1941年2月,他被调往东普鲁士参与了 巴巴罗萨 行动。作为战斗激烈地区的一名无线电报务员,他经历了波罗的海及其岛屿的争夺战,以及通往列宁格勒的沃尔霍夫河和拉多加湖的激烈战斗。 之后,他以生动而富有戏剧性的文字描述了德军在爱沙尼亚、库尔兰和东普鲁士的撤退,在布拉格东南部的投降,以及他在西伯利亚的囚禁生活。1949年10月,精神崩溃的施泰尼格终于返回德国。 施泰尼格尔对战斗无甚热情,所以在这本回忆录中,他更细腻地描述了二战中德国士兵的日常生活,以及自己作
本书为二战德国空军元帅阿尔贝特 凯塞林亲笔回忆录。他根据自己的军事生涯,利用研究战史的机会在狱中秘密撰写了该书。凯塞林身居德国高层多年, 与许多*治人物、军事*导者有过密切接触,对德国军事、*治生活中改变历史的事件多有了解。在回忆录中,凯塞林讲述了他的军事决策和行动背后的动机,对二战德国战略和战术得失发表了自己*特且*具价值的见解,并从多个角度更加全面和立体地还原复杂的历史。可以说,这部个人回忆录不仅向读者传达了凯塞林本人深谙作为一名军人的行事之道,更展现了德国军队和纳粹政权的兴起与灭亡。 本书卖点 ?德文直译,补漏订讹。翻译历时三年之久,补英译本删减内容之缺,纠英译本不符原著的数百处疏漏,力求忠实再现原著全貌 ?文笔流畅,感情真挚,从战争亲历者和决策者的视角坦诚讲述整场战争 ?深入德国
《意志的胜利:战斗研究》是军事理论家阿尔当 杜皮克上校的遗作,与传统的军事学派不同,杜皮克另辟蹊径地从精神方面入手,主张研究战争中的 人心 。在研究中,杜皮克注重分析实证,他相信只要分析士兵过去的行为,从中收获充足的证据,就能预见他们的未来。因此,他搜集了大量战争中的细节,进行审慎的分析,还曾创造性地设计过问卷调查,邀请同僚们详细作答。 为从本质上研究战争中的人心,杜皮克选择从简明清晰的古代战史开始其研究,并在1868年著成小册子《古代战斗》;随后他继续从事近代战斗的研究,不幸在有生之日并未能完成。他的遗稿和大量笔记由他人整理为《近代战斗》,与《古代战斗》合为《战斗研究》。于1880年出版成书。
《海防经略纂要》清带章钥撰, 二卷, 清乾隆十八年刻本。此书编票成于乾隆年间, 主要收录了前人海防著述中的散佚篇目, 包括海防经略疏议、御倭方略、海防图录及浙江、福建、广东等各沿海地区的地方志, 还有水战训练、沿海通界等, 以及政治军事资料和风涛占验、风汛潮候、航行气象等海上交通资料。全书篇幅不大, 涵盖内容却比较广泛, 是研究明清时期海防的重要文献, 其史料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海事海防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毛泽东军事实践的正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大型军事文献资料,分析了毛泽东指挥的主要经典战役,体现了史论结合、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独特而高超的军事谋略和当代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高水平。 毛泽东,他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投身到革命战争洪流之中;他亲手缔造了无产阶级人民军队,并在战争实践中,潜心探索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提出了一整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指挥我军战胜了一切国内外强敌。 本书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内容全面、观点清晰、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并让您从毛泽东的战争指导艺术中领悟克敌制胜的奥秘,汲取战略、策略智慧。
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毛泽东军事实践的正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大型军事文献资料,分析了毛泽东指挥的主要经典战役,体现了史论结合、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独特而高超的军事谋略和当代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高水平。 毛泽东,他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投身到革命战争洪流之中;他亲手缔造了无产阶级人民军队,并在战争实践中,潜心探索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提出了一整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指挥我军战胜了一切国内外强敌。 本书对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内容全面、观点清晰、史料翔实、可读性强,并让您从毛泽东的战争指导艺术中领悟克敌制胜的奥秘,汲取战略、策略智慧。
《军事装备学:经典原著选读》主要是为了强调这些经典原著与军事装备学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传达作者的一种愿望,希望学习研究军事装备学的人员都能读一下这些经典著作,别无他意。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把某些军事名著的内容重新以军事装备学的名誉选编成册,才是合乎情理的。
《风范——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开国将帅轶事的力作,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与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戎马倥偬的将帅们人生最华丽的篇章,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研究人民军队光荣历史的经典读本。革命战争
《风范——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开国将帅轶事的力作,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与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戎马倥偬的将帅们人生最华丽的篇章,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研究人民军队光荣历史的经典读本。革命战争
《风范——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开国将帅轶事的力作,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与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戎马倥偬的将帅们人生最华丽的篇章,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研究人民军队光荣历史的经典读本。革命战争
信息化国防动员理论是构建信息化国防动员的先导。创新的信息化国防动员理论,是军事技术与军事革命发展的指南和灵魂。未来国防动员的重心是信息化国防动员,信息化国防动员涉及的领域广、内容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充分重视信息化国防动员,认真研究信息化国防动员的新特点,新规律,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国防动员理论,逐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国防动员体系。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信息化国防动员概论》的出版,是信息时代研究信息化国防动员理论的一项可喜成果。这本书虽然从世界范围来研究时代课题,但其落脚点却紧密结合我国国防动员实际,为尽快实现我国信息化国防动员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了许多
“慰安妇”制度是战时日本政府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隶的制度,在这个制度奴役下,四十余万中国、朝鲜、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妇女惨遭日军蹂躏,其罪恶馨竹难书。其中,尤以中国妇女遭受的痛苦最为深重,据初步估计,有二十余万中国妇女先后沦为“慰安妇”。“慰安妇”与日军的关系,是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上找不到第二例的男性对女性集体奴役、摧残的现象,这一现象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残忍和暴虐。“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阀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了的政府犯罪行为,也是世界妇女为惨痛的一页记录。
编写军事训练学二级学科理论专著,是继2003年1月我军第一部军事训练学科论著《军事训练学》问世后,由总部统一组织,集中全军智慧实施的军事训练基础理论建设主体工程。编写工作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主席关于加强军事训练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认真总结我军各军兵种、各系统军事训练经验,充分借鉴外军训练的有益成果,紧密结合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发展军事训练理论,建立了以军事训练学为一级学科,下设联合训练学、陆军军事训练学、海军军事训练学、空军军事训练学、第二炮兵军事训练学、武警部队军事训练学、军队后勤军事训练学、军队装
蒋百里(1882—1938),原名蒋方震,字百里,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浙江海宁人。1898年中秀才,1900年入浙江大学前身的求是书院就读,1901年赴日本留学,后创办《浙江潮》。1906年蒋百里留学德国,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1923年与胡适等组织新月社,1925年任吴佩孚部总参谋长。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拟定多种国防计划.呼吁国民政府备战。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1936年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倡议发展空军。1937年9月,他以蒋介石特使身份出访意、德等国。1938年8月代理陆军大学校长。著述有《欧洲文艺复兴史》、《国防论》、《日本人》等,其中《国防论》是其军事理论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