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看懂枪械基础知识》从枪械的分类和布局讲起,详尽解读了枪械的闭锁、退壳、复进、发射与击发机构,供弹、膛口和瞄准装置,自动方式,内外弹道与瞄准原理,以及枪弹构造与分类;系统介绍了枪械性能评价方法和常见枪械故障及排障方法。此外,还专门剖析了 AK系列步枪、M16系列步枪、GLOCK系列手枪等众多经典型号。 本书力求使每一位对枪械感兴趣的朋友,都能以相对轻松、愉悦的方式,科学、系统地了解枪械的方方面面。本书既适合作为枪械爱好者的科普读物,也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枪械相关专业师生的教辅读物,还适合作为枪械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工具书。
在人类文明史中,每一个民族的战争史都是其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不断的征战中,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于一体的武备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每个阶段武器的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它们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本书作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通过对古籍史料的研读,并结合相关的绘画、雕塑,以及历代出土的甲胄实物和诸多收藏家的藏品进行反复考证,归纳出了跨越三千余年的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脉络,对代表性的甲胄装备做出了细致的描述与讲解。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女卫生兵方队首次亮相受阅部队,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支女兵方队。此后1999年、2009年、2015年、2019年大阅兵,都组建了女兵受阅方队,代表全军女兵参加阅兵。这些参阅队员,主要来自位于石家庄市的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这是一所由白求恩倡议建立的学校,受阅队员发扬白求恩精神和“精准胜于一切,英姿靓于一切,意志坚于一切,团队高于一切”的女兵方队精神,圆满完成了五次受阅任务。
历史上三国时期战乱频仍,但因历史线索错综复杂、史料记载匮乏、考古发现有限,所以目前对三国兵争要地、攻守战略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本书作者对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军事重镇、军事方略进行细致考索和论述,对三国时期战争的路线、关防、部署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是一部有特色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研究专著。书中绘制了52幅战争地理图,让“三国迷能够对当时的战略形势一目了然。
本书共分为4章,第1章对枪械的历史、分类、特点、作用、未来趋势等基础问题进行了解答。第2章对与枪械构造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第3章解答了与枪械性能相关的问题。第4章则解答了与枪械使用相关的问题。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科普知识并增强图书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书中配有大量示意图、鉴赏图以及生动有趣的小知识。本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分析讲解透彻,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和中小学生作为科普读物。同时,本书也适用于枪械研究人员、历史学者、媒体工作者、模型制作爱好者等专业读者作为参考书籍。此外,本书可作为军事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并且也可以作为少年儿童的军事启蒙读物。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认真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把握现代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本书反映了作者多年来对现代战争指导规律的理论思考,主要包括战略学相关理论研究、战争控制理论研究、战略文化比较研究、当代战略问题研究等内容。军事辩证法思想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作者的全部研究和探索过程。因此,无论是战略领域的专业工作者,还是业余军事爱好者,阅读本书都会有所启迪。
《社会学与军事研究:经典与当代的奠基》由(荷)约瑟夫·索特斯著
本书是“十三五”军队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项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全书共分7章。第1章论述了马赛克战发展概述、马赛克战主要特点、马赛克战关键技术、相关项目研究、马赛克战对未来作战变革影响;第2章论述了马赛克战体系构成、马赛克战构成框架、马赛克战作战机制、马赛克战作战能力构成、马赛克战视角的海上作战布势变革;第3章论述了海上作战概述、海上作战体系构建、空中协同作战、海上协同作战、水下协同作战;第4章介绍了海上无人装备组成、无人机装备、无人艇装备、无人潜航器装备、海上无人系统;第5章论述了海上无人作战模式及关键技术、无人机海上作战运用模式及关键技术、无人艇作战运用模式及关键技术、无人潜航器作战运用模式及关键技术、无人机与巡航导弹自主协同作战模式及关键技术;第6章论述了无人装备海上作战运用
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其创作的旷世奇书《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诸多行业精英的案头宝典。本书以通俗流畅的语言讲述了孙武从一名普通的贵族后裔,一路进击终成“兵家至圣”的传奇经历;也通过对《孙子兵法》等相关史料的深入剖析,阐释了兵圣孙武的制胜谋略及其现代意义。此外,作者本人长期在国防科技大学任教,专研中国军事史,对孙武其人其书有深刻而独到的认知,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和读者号召力。
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竹简千九百余枚,多为兵书,中有孙武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特别是孙膑兵法失传二千年复现于世,颇引起中外学术界注意。 一九七五年,银雀山汉简整理小组编定出版孙膑兵法原简影印释文注释缝装大字本及筒注平装通行本两书,理出眉目,粲然可读,甚便学者。其年夏秋,余得见两书,怡然爱之。次年因病休息,乃于药余,倚枕观研,渐觉两书排比爬梳,实有草创之功,而賸义讹说,尚多可补正,因有意重为董理。及病愈,暇辄为之,积数年之力,遂成此稿。凡关于此书之字、句、简、篇及注释,拙见所及者,不避繁琐,悉论列之。学识謭陋,匪敢妄议,惟冀千虑一得,对此罕见之书之阐发,俾有涓滴贡献而已。 孙膑兵法之重出,其重要价值在于解开长期以来存在之有关孙膑之若干疑问,而为我国古兵
《孙子兵法》由先秦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及其后学记述、整理而成,它探讨了战争与军队问题,继承发展了古代军事理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命题,揭示出战争的客观规律,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三十六计》成书于明清时期,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总结而编写的一部兵学奇书,其优选的特色是以《周易》推演,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这两部兵书,一部重战略,一部重计谋,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中华文明目前非常重要的成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读本。本书从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和评析五个方面,分别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进行了全新注译评析,内容丰富,语言平实,注译准确,解读精当,观点新颖,论述深刻,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研习《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轻松阅读国学经典
中国古代兵书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据统计,从先秦到清末共有3380部,23503卷,其中存世兵书2308部,18567卷如此众多的兵书,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座神秘又耀眼的文化宝库。这座宝库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是由无数兵家战将的鲜血凝成的兵家圣殿,是经过无数思想巨匠之手建筑起来的智慧殿堂。在这座宝库里,珍藏着不可胜数的制胜秘笈,也陈列着不计其数的泣血篇章。由于长期被尘封在石室金匮之中,使其更添一份神秘色彩,一般人难以窥视其貌。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座宝库的大门逐渐敞开人们惊奇地发现,那些朽蚀的简牍、发黄的卷帙上的文字仍然鲜活,仍然充满生命力。如果按照现代军事科学的分类加以解读,其内容涵盖了战争性质及其基本规律、指导战争的战略谋略及战法、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保障和辅助战争行动等
中国兵家历史源远流长,智略雄冠中外。本书从起源流变、代表人物、传世著作、经典战例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兵家做概略性考察。“源流篇”以时间为轴,选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家,总结其军事理论与实战贡献,系统梳理中国兵家的发展演变脉络。“分野篇”通过列举中国兵家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军事著作,分析军事谋略、练兵方法、军事制度、军事装备等方面蕴含的重要思想。“战例篇”则以具体的战争、战役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中国兵家的军事实践,对那些能影响历史进程、开创战争模式,或是能为后人提供经验教训的战例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方面丰富中国兵家的历史形象。
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归根结底是安邦治国之道、富国强军之道、存亡胜败之道。本书分为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国防费与军事透明、安全形势与现代战争、军事民主与社会哲思四个部分,其核心正是聚焦如何观大势、谋全局,探索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的制胜之道。为阐释我国和平发展道路和防御性国防政策而对国防费及军事透明问题的思考,既是重大现实斗争需要,也是国防政策理论的深化研究;对安全形势、网络战、底线思维的分析以及相关战争理论、历史问题研究,主要是基于大国战略博弈新的特点及其发展,对观察当今世界大势和应对未来战争也有积极意义;关于民主思想、军队内部三大民主等问题的研究,在对我军民主传统、制度和作风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理论概括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本书集中展现了一位军事理论研究者在军事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的建设,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基层党务工作是一项内容广泛、要求高、政策性强、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帮助广大党务工作者学习和掌握基层党务工作的规程和操作方法等,我们根据新时代的新要求,推出了这本《新时代基层党务工作一本通》。本书注重规范性、准确性、操作性、程序性和实用性,对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应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要点,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基层党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等作了比较全面、具体的叙述,分为“基层党组织设置”“基层党组织和党的若干其他组织的职责任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发展党员工作”“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干部工作”“党务公开工作”“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党内监督工作
上海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也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几十年来,关于上海抗战的研究积累了丰硕繁富的成果。本书是第一部关于上海抗战的论著索引,旨在对上海抗战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梳理,为推进本课题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借鉴。本书分为论文卷和著作卷。主要依据主题和体裁设置类目,其中按一级主题分为总论、淞沪抗战、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日伪统治与暴行、抗战胜利与善后、相关人物、相关问题八大类,其下视情设置二至六级主题分类,按规范格式和著录原则编目,兼用主题和人物两种方法排序,并在附录中对上海抗战研究情况进行总体述评,以期为上海抗战研究者提供一部实用的学术工具书,广大历史爱好者也可窥豹一斑,从中扪摸感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