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者越来越认同“政治重要”的观念。但是极少有研究能够准确、清楚地分析政治如何以及为什么重要。在《利益制度与信息--政治与国际关系》这本重要的著作中,海伦·米尔纳次提出了完全成熟的政治理论,清楚地阐明了政治是如何影响国际结果的。在她的理性选择理论中,她强调,将国家视为单一行为体的任何解释都是误导性的。她将所有的国家都视为多元的,决策权力在两个或更多的行为体之间分享(比如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 本书系统、全面地考察了政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作者在双层博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关于政治和国际合作的理性选择模型。该模型通过对行为体的政策偏好、政治制度,以及信息水平的分析,来解释政治博弈对国际合作的影响,强调政治过程决定了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和内容。这本著作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政治
《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是作者30多年来研究中国成果的结晶。它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变革、政府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中华帝国的遗产及其式微。作者谈到孔子和儒家思想、清朝的衰落、共和的兴起.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特殊发展道路。书中谈及毛泽东思想、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时代的政府管理方式、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邓小平时代的政府管理方式变革:1949年以后的中国管理机构设置和结构.如中央政府、县、乡等不同层级的管理体制.以及“条”、“块”管理体系等;目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如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是继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之后的又一部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的重要学术著作。作者对中国的深度观察
《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讲述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历史与当下是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两个维度,历史是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逻辑起点,当下是知识分子问题的最终落脚点。无论是历史,还是当下,都有知识分子问题产生、发展、变迁的关键点。如果说知识分子问题的发展与变迁是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历史经线,那么知识分子的历史纬线,就是那些影响知识分子问题的几个要素,即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文学、文艺理论、文学社团、社会交往等。
《重复信访行动研究》选取法社会学这一视角对重复信访的情境、理据和意义进行分析、解释。转型时期的中国都市社会,正经历着急剧的社会变迁,每天都在上演着个体性或集体性的抗争,重复信访行动正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其独特性和代表性可以成为观察抗议活动的重要视角。信访研究普遍繁荣,对现有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发现关于市民重复信访行动研究比较薄弱,对其研究既可以进行学术积累也能为国家提供对策参考。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和战争是国家利益及安危的保证。的考古研究显示,欧洲草原地带的人群为人类的发展驯化了野马,改进了战车,并使二者结成一体。商周时期,我国中原地区吸收了这一成果,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改造。由于马和战车可以限度地体现统治阶级神通广大的能力和唯我独尊的权势,因此成就了中国古代的国家大事。商周以降,以战车战马为核心的军事装备也在各种国家礼仪活动中成为烘托庄严、威武气氛的焦点。通过考古学家灵巧的双手,大量古代的战车和马骨从尘封千年的泥土中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借助这些活生生的实物资料,我们不但可以客观再现历史中的战车和战马,而且可以考证古人相关的记述,逼真地勾勒出古代战车战马的发展历程、零距离地触摸中国古代的战车与战马,领悟中国古代国家大事的真谛。
《警务与执法知识管理:基础、框架与应用》内容简介:在过去的十年中,警务工作已经变得更为复杂,更注重以知识为基础,也更加专业化。全世界都同样感受到了这些变化——它是各国主要警察部队的警务实践与警务人员在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中所达成的普遍共识。然而,依赖知识传闻式而非系统循证方式进行交流的趋势愈加明显。警察职业从技能到高度知识密集型的转变也相对缓慢。《警务与执法知识管理:基础、框架与应用》重点介绍了知识管理在警务方面的潜在应用。作者阐明了现今警务知识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更倾向于偏重信息技术,而没有充分考虑到人员、文化以及组织的环境。
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100种世界名枪,还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世界名枪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各类世界名枪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提供了比较系统和的数据,挖掘和荟萃了许多关于世界名枪的发展、创新的故事,以及相关的人物和战例。每种名枪都配有高清图片,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本书在力求数据资料真实准确的同时兼顾图书的趣味性,是一部较为适合大众阅读的科普类读物。
《1958-1962年的中国知识界》主要内容:由于搞所谓“大鸣大放”,因此,既放出了大量中肯的批评意见,也放出了一些不好听的话,甚至个别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再加上对于什么是 “香花”,什么是“毒草”,并无具体的辨别标准。结果,一方面继续听任 “鸣放”,一方面暗中作好反击的准备,实则采取“引蛇出洞”策略。 这场“严重扩大化”的反右派运动,不但将数十万知识分子错划为右派分子,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中国社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1958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宣布:中国现在有两个剥削阶级,一个是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被打倒了的地主买办阶级和其他反动派;另一个是正在逐步地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它的知识分子。 广州会议上周恩来为知识分子脱帽一锤定音,陈毅向全场知识分子深深鞠
《国防论》被誉为近代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理论体系”的高峰。在这本书中,蒋百里的主要论点是:,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他的结论是:抗日必须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作为中国国防、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全书共分为6章,从国防经济、世界国防理论、中国传统国防思想、现代文化等角度,对民国时期的中国国防做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阐释,把民国时期国防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
装甲车辆
战列舰与巡洋舰
《可以触摸的民国·现场之四:游民政治》黄远生著作选集,是国内正式出版的简体点校本,不仅反映了黄远生的新闻思想与实践的全貌,而且客观准确地记录了民国初年的社会政治实态。对于黄远生的新闻实践,曹聚仁曾这样评价道:“不看过他的通讯的,就不配谈民国初年的政治动态和社会万象。”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初步探索、基本形成、曲折发展、深入推进的过程。初步探索阶段经历了从照搬苏联到结合中国实际,从早期的民族自决、联邦制到后来的联合、自治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民族识别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实行民族优惠政策、实现民族平等,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形成。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拨乱反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入了深入推进的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十二
吕建军油画作品选由天津杨柳青画社精选多幅画家得意之作,巧夺天工的笔法,行云流水的线条,赏心悦目的色彩,再加上精美的装帧,无论是欣赏还是收藏,都有很高的价值。
支援战机
《军事装备试验理论与实践探索》作者对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从中筛选出部分内容汇编成册,希望能够为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也为军事装备试验鉴定实践提供借鉴。《军事装备试验理论与实践探索》按照装备试验体系建设、装备试验技术与方法、装备试验指挥管理、装备作战试验、装备试验人才培养、装备建设的逻辑顺序进行编纂,力图反映作者对军事装备试验鉴定理论体系认识过程,也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鄢显俊等编著的《高校思政课教育实验研究--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探讨了“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这样一个可以通过教育实验来检验的教育问题。通过“前后测非对等多组准实验”对“思政课新教学模式”进行多年实证研究表明: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心理认识规律的新教学模式能极大改善课堂教学绩效。它有三个层次的指标:基础层次、中等层次和高层次的绩效。这一 新教学模式践行了“05方案”有关精神,探索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并总结出具有借 鉴价值的一般方法。对教学实验全程进行的第三方教育评估(前后测问卷、课堂观察和教育访谈),全面验证了实验假设,即:实施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的新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绩效将得到极大改善。而有效课堂管理是“思政课新教学模式”实施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