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者越来越认同“政治重要”的观念。但是极少有研究能够准确、清楚地分析政治如何以及为什么重要。在《利益制度与信息--政治与国际关系》这本重要的著作中,海伦·米尔纳次提出了完全成熟的政治理论,清楚地阐明了政治是如何影响国际结果的。在她的理性选择理论中,她强调,将国家视为单一行为体的任何解释都是误导性的。她将所有的国家都视为多元的,决策权力在两个或更多的行为体之间分享(比如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 本书系统、全面地考察了政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作者在双层博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关于政治和国际合作的理性选择模型。该模型通过对行为体的政策偏好、政治制度,以及信息水平的分析,来解释政治博弈对国际合作的影响,强调政治过程决定了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和内容。这本著作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政治
《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将在系统、全面收集清代档案、实录、政书文献的基础上,着力于探讨清代县辖政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即作为一种全国层面的制度设计,其制度渊源何在,在清代又经历怎样的制度变革,在民国时期的消失等状况进行长时段的梳理,清代县辖政区的空间分布,清代县辖政区设置与地方治理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全甲板攻击:战火中成长的美国航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和刻画了美国海军航空兵诞生、成长、通过二战战火的考验而走向全盛期的故事。 “全甲板攻击”是指航空母舰搭载尽可能多的飞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放出尽可能大的攻击机群,向敌人发动毁灭性的一击。“全甲板攻击”是美国海军航空兵最主要的作战理论,这一理论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萌芽,在20-30年代期间逐步成熟,经过一战战火洗礼,成为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致胜法宝,证明了战列舰时代的消逝,并影响了全球海军的发展。
本书写作方法独特,用图片和掌故串联起中国航空科技发展历史的脉络,并辅以相关历史文物和藏品的介绍,构成生动有趣的说明链条。全书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素材,构成一个个短小精悍的航空图片故事,所有图片和绘画都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艺术性。
本书写作方法独特,用图片和掌故串联起中国航空科技发展历史的脉络,并辅以相关历史文物和藏品的介绍,构成生动有趣的说明链条。全书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素材,构成一个个短小精悍的航空图片故事,所有图片和绘画都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艺术性。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河南林州(原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50多年来,林州人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谱写出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部曲,使林州实现了由水资源匮乏的山区贫困县向全国卫生城市、最美中国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城市的跨越,抒写了林州人的时代传奇。 2011年,习近平同志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2015年,是红旗渠通水50周年。为进一步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和林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编撰了《丰碑》一书,旨在推动红旗渠精神在共筑伟大中国梦进程中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本书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诞生以来的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历程和成果。本书从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教育创新和管理服务育人等五个方面,选择了在这一发展历程中的论文,经验交流文章,从不同侧面展示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科建设的成就和特点。
《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运用了大量的第壹手历史档案与官方公报等文献,尤其是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国民政府、五院及相关部门的所有档案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将宏观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在注重史实构建与制度设计的同时,也注重制度实施的过程及影响制度的内外因素,突出制度实施中人的因素及其互动关系,从静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对五院制度,以及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各院进行了考察与分析。
本书写作方法独特,用图片和掌故串联起中国航空科技发展历史的脉络,并辅以相关历史文物和藏品的介绍,构成生动有趣的说明链条。全书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素材,构成一个个短小精悍的航空图片故事,所有图片和绘画都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艺术性。
本书写作方法独特,用图片和掌故串联起中国航空科技发展历史的脉络,并辅以相关历史文物和藏品的介绍,构成生动有趣的说明链条。全书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素材,构成一个个短小精悍的航空图片故事,所有图片和绘画都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艺术性。
本书基于“国家治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方法运用开展综合系统分析。首先基于对不同国家或区域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特征的比较,分析了20世纪末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概况;随后从治理类型学视角切入,对实践中的各类主要治理类型进行理论推演和比较;接着利用提炼出的“国家治理”概念,指出“国家治理”作为替代性理论范式在解读发展中国家转型实践的学术价值和效能;对国家治理进行了结构性解析。
鄢显俊等编著的《高校思政课教育实验研究--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探讨了“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这样一个可以通过教育实验来检验的教育问题。通过“前后测非对等多组准实验”对“思政课新教学模式”进行多年实证研究表明: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心理认识规律的新教学模式能极大改善课堂教学绩效。它有三个层次的指标:基础层次、中等层次和高层次的绩效。这一 新教学模式践行了“05方案”有关精神,探索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并总结出具有借 鉴价值的一般方法。对教学实验全程进行的第三方教育评估(前后测问卷、课堂观察和教育访谈),全面验证了实验假设,即:实施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的新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绩效将得到极大改善。而有效课堂管理是“思政课新教学模式”实施的重
《1958-1962年的中国知识界》主要内容:由于搞所谓“大鸣大放”,因此,既放出了大量中肯的批评意见,也放出了一些不好听的话,甚至个别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再加上对于什么是 “香花”,什么是“毒草”,并无具体的辨别标准。结果,一方面继续听任 “鸣放”,一方面暗中作好反击的准备,实则采取“引蛇出洞”策略。 这场“严重扩大化”的反右派运动,不但将数十万知识分子错划为右派分子,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中国社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1958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宣布:中国现在有两个剥削阶级,一个是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被打倒了的地主买办阶级和其他反动派;另一个是正在逐步地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它的知识分子。 广州会议上周恩来为知识分子脱帽一锤定音,陈毅向全场知识分子深深鞠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初步探索、基本形成、曲折发展、深入推进的过程。初步探索阶段经历了从照搬苏联到结合中国实际,从早期的民族自决、联邦制到后来的联合、自治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行民族识别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实行民族优惠政策、实现民族平等,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形成。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拨乱反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入了深入推进的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