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述的是英国海军一战幸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的故事,以及条约战列舰 带着镣铐跳舞 的艰辛历程,同时涉及航空力量崛起对战列舰的影响,还有航空母舰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对每级战舰的介绍一如既往地详尽,包括基本设计、装甲、武备、动力、识别特征、改装情况、外观变化、服役经历,等等。此外,因为其中大部分战舰都曾在二战中浴血厮杀,本书着重介绍了它们的战损情况,着力分析了炸弹、鱼雷、水雷和战舰装甲、水密隔舱、防雷凸出部之间的对抗。 书中收录了数量众多的大幅照片和线图,舰船战损部分亦配有详细、丰富的图解。在视觉体验上,这本书同样堪称精彩。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二卷)》承接上卷内容,以西欧骑士战术为始,以玫瑰战争为终,继续向读者展现欧洲中世纪战争的发展进程。作者从法国骑士、英格兰长弓手、瑞士纵队、意大利佣兵等几个兵种出发,内容涵盖了自十字军运动失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战争艺术发展历程。 在本书中,作者着重描绘了骑兵从兴盛逐渐失势,步兵复兴并在英法战争之中,重新成为战场决定性力量的过程。 作者在文中不仅向读者展现了西欧国家的战争艺术,也对同时代相关民族的防御工事及攻城*器的发展有所呈现,与此同时,火药对欧洲军事发展进程的影响也在本书中得到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名将与名战:中国篇影响历史进程的将领和战役(中国篇)》精选100例名将与名战,纵揽古今,横覆中外,或对扭转战局、终结战争有决定性影响,或以少胜多、出奇制胜、指挥精妙。其中有传奇皇帝朱元璋与鄱阳湖水战、女真豪杰努尔哈赤与萨尔浒之战、复台功臣施琅与澎湖海战、中兴名臣左宗棠与收复新疆之战等13个中国古代战例;有“桂系王”李宗仁与抗日正面战场胜利的徐州会战、长征“急先锋”杨得志与扭转华北战局的清风店战役、“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与解放云南的滇南之战、诗人将军张爱萍与我军联合作战的一江山岛登陆战役等31个中国现代战例。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种族主义制度废除后南非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从南非共产党的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通过梳理南非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史,以种族主义制度废除后南非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主线,对种族主义制度废除后南非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进行研究。全书共分为导论、南非共产党的斗争历程、南非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南非共产党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南非共产党争取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实践、南非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及结语等七个部分。 导论主要阐明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 章梳理了南非共产党的斗争历程。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南非共产党
《世界海洋政治边界》共分为两大部分。在部分中,作者对确定领海基线可能涉及的各种地形地貌等自然要素逐一地进行了专业评析,并就这些要素对海洋权益可能产生的影响予以分析。在第二部分中,一方面,作者系统地介绍了全球11个主要海区已经划定的海洋边界情况,包括海洋自然地理、岛屿、历史沿革、测绘技术、划界方法等各方面情况;另一方面,作者对尚未划定的几乎每条海洋边界情况做出了详尽的描述。
《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作为一本反映美国航空发展的史书,上起1903年著名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并首飞,下至2012年“9·11”恐怖袭击之后的时代,翔实记录了美国航空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采取与叙述航空重大事件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再现了美国航空发展史上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大影响、重大意义及重大教训,深刻分析了航空产业发展在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全面崛起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空中帝国:美国航空与美国霸权》适合政府官员及航空产业工作者阅读,也可供关心世界及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广大读者参考阅读,还可作为社会大众了解航空的作用与意义、普及航空知识的科普读物。
普罗霍罗夫卡之战是二战期间,东线战场上的决定性战役之一——库尔斯克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二战中规模 的坦克会战,也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本书详细记述并分析了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于1943年7月12日发生的普罗霍洛夫卡之战,600多辆苏联坦克与300多辆德国坦克之间的较量。 2015年,克里斯托弗·A.劳伦斯的战争史鸿篇巨著——《库尔斯克:普罗霍罗夫卡之战》(多达1600页)问世后,受到战史研究学界广泛关注,这是英语世界具有盖棺定论性质的普罗霍洛夫卡之战专著。2019年,为了便于大众阅读,劳伦斯又取其精华,将其浓缩为当前这本《库尔斯克:决胜普罗霍罗夫卡, 规模的坦克战》。 该精华本继承了原书的精髓,同时详细记述、分析了普罗霍洛夫卡之战,这是人类历 规模 的坦克对决,涉及的力量包括德方的武装党卫队装甲军、第3装甲
军事专家徐焰将军从战争要素及战史发展的角度,专业客观的史学视角,重新品评了发生在“一战”战场的血雨腥风。本书选取有代表性的战争、战役背景加以连接梳理,对战争进程进行必要叙述的同时,对比战争双方实力、战术素养及后勤保障和 装备等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历史图片与纪实油画的结合,从视觉上真实再现了战争场面,胜利与死亡,血腥与温存, 望与坚定,无不一一呈现。
军事专家徐焰将军从战争要素及战史发展的角度,专业客观的史学视角,重新品评了发生在“一战”战场的血雨腥风。本书选取有代表性的战争、战役背景加以连接梳理,对战争进程进行必要叙述的同时,对比战争双方实力、战术素养及后勤保障和 装备等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历史图片与纪实油画的结合,从视觉上真实再现了战争场面,胜利与死亡,血腥与温存, 望与坚定,无不一一呈现。
普罗霍罗夫卡之战是二战期间,东线战场上的决定性战役之一——库尔斯克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二战中规模 的坦克会战,也是苏德战争的分水岭。本书详细记述并分析了库尔斯克会战的高潮——于1943年7月12日发生的普罗霍洛夫卡之战,600多辆苏联坦克与300多辆德国坦克之间的较量。 2015年,克里斯托弗·A.劳伦斯的战争史鸿篇巨著——《库尔斯克:普罗霍罗夫卡之战》(多达1600页)问世后,受到战史研究学界广泛关注,这是英语世界具有盖棺定论性质的普罗霍洛夫卡之战专著。2019年,为了便于大众阅读,劳伦斯又取其精华,将其浓缩为当前这本《库尔斯克:决胜普罗霍罗夫卡, 规模的坦克战》。 该精华本继承了原书的精髓,同时详细记述、分析了普罗霍洛夫卡之战,这是人类历 规模 的坦克对决,涉及的力量包括德方的武装党卫队装甲军、第3装甲
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是美国通用动力陆地系统部门为美国陆军及美国海军陆战队设计生产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该坦克的设计结合了打击性强的主武器和惊人的快速加速, 在1980年进入美国陆军服役。它在冷战对峙时期被广泛部署, 然后在海湾战争 (1991年)、伊拉克战争 (2003年) 和阿富汗战争 (2010年) 期间参加了战斗。本书从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研制历史、系列型号、设计特点等出发, 通过全面介绍其发展历程、战技指标和经典战例, 为读者揭示了陆战领域主流战车的全景图。
1940年4月,德国海陆空三军部队发起“威悉演习”行动,入侵中立国挪威,以确保斯堪的纳维亚的铁矿石供应。这种舰队打击、两栖登陆和空中投送紧密结合的军事行动让挪军和英法盟军颇为震惊,猝不及防。 虽然挪威战役只是欧洲战场上的一首插曲,但它深刻改变了战争形态。本书从挪威、德国、英国多方视角出发,解读挪威战役初始阶段的海空角逐、海陆对抗与地面战斗,全景展现了纳粹德国的穷兵黩武、英法盟友的迟疑迁延、挪威政府的武备荒废,以及挪威军民的英勇抵抗。
二战早期,英国特别行动委员会(SOE)设立了绝密培训学校,以指导未来的特工学习如何成为一名间谍。X营地是SOE开设在海外的众多训练学校中,最重要也最有意思的一所,其教学大纲比其他训练学校也更全面,本书重现了该学校的培训手册,课程涵盖伪装、侦察、追踪、审讯、格斗,以及暗杀等秘密技能,用于帮助特工为在敌后执行高度危险的破坏和颠覆计划做准备。本书内容以英国国家档案馆的真实史料为基础,向读者展示了二战中的特工这一职业的历史沿革与训练体系,以及SOE是如何将学员培训成为一名合格特工的,为读者揭开特工这一职业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