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完整记述了美国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在崛起过程中的黑暗面。 好莱坞知名导演奥利弗 斯通与历史学家彼得 库茨尼克携手,全面整理、分析了美国从威尔逊到特朗普这18任总统任内对外军事干涉的历史,展示了美国自踏上帝国与征服之路所犯下的种种错误。 从血腥镇压菲律宾独立斗争开始,跨越两次世界大战,到持续多年的反恐战争,美国以保卫国家安全、消除潜在威胁、传播民主与自由等借口,在拉美、亚洲和中东等地区反复卷入冲突。 借助解密档案、新闻报导、学界研究等各种资料,本书精心记录了帝国缔造过程中的种种残酷画面,充分展现了在20世纪里,美国如何在资本家和野心家的裹挟下做出种种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决定,也很好地解释了它为何能从欧洲老牌帝国的跟班一跃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这是一部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的一战史,用跌宕起伏的战争主线把德军兵败马恩河、毒气肆虐伊珀尔、坦克首秀索姆河、血肉鏖战凡尔登、战车突袭康布雷、美军血战阿戈讷等读者耳熟能详的战役片段串联起来,构筑了一幅全景画卷。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首先概述每一年的总体形势与突出特点,然后分成小节,详细叙述各年份的主要事件。同时,书中还穿插着必要的专题叙述和分析,比如战争的起源、力量对比、各国的战争计划、坦克的飞机的兴起,等等。 ★作者的两个强烈主张贯穿全书始终,首先是避免投入越来越多的生命来加剧失败,继而是寻求解锁困局的钥匙 指的是新技术、突然性、集中优势兵力与分割瓦解敌人。作为一部成书于近百年前的作品,其前瞻性让人折服。
国内已出版多部有关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图书,但这些图书或聚焦于高层,或着重于其行动部门,基本忽略了中央情报局的 黑色大脑 ,也就是其至关重要的分析和研究部门。 本书在大量公开及解密资料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对深藏幕后的中央情报局分析和研究部门进行介绍,梳理了其曲折前行的历史,讲述了中央情报局许多目前尚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本书可作为有关单位的外军研究、国际情报史、建制史参考资料使用,也可供普通二战和冷战军事、情报、谍战史爱好者阅读;本书还涉及大量美国相关组织体制改革/沿革内容,可供即将或已经身处机构改革大潮之中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参考。
这是一位解放军大校关于在北约国家军事留学亲身经历及其感悟启示、战略思考的作品。作者以军事留学经历为基础,以西方著名军事院校围绕指挥作战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进行 魔鬼式 实战教学,与外军交往、访谈,以及对北约总部、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等军事组织和军事基地的参观访问的第一手资料为内容,从一个中国军人的视角,记述了零距离接触观察北约国家和军队的认识与思考,为我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探索强军胜战之道提供有益借鉴 同时在本书中,作者对西方国家国情民情、战争历史、武器装备、军事建设与改革、战术前沿、国家安全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对巴以冲突、苏莱曼尼事件、中美博弈、北约对俄罗斯战略压制等热点话题,给予了深具国际视角的论说
本书运用第一手的美国解密档案,以韩国、日本、台湾地区以及菲律宾为案例,通过解读艾森豪威尔时期 大规模报复 战略的展开及实施,力图复原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战术核武器的历史,呈现冷战时期美国核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 威慑 与 禁忌 两重性。
中国不想当美国的对手,但美国却已经把中国作为优选的战略对手之一。何以应对?研究其弱点无疑十分必要。老话说:打蛇打七寸。《这也是美军:美军的50个弱点》是作者畅销一时、蝉联世界军事图书榜首多年的处女作《这才是美军》的姊妹篇。本书另辟蹊径,从体制-机制、作战-训练、管理-装备、支援-文化等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美国在军事上存在的50个弱点。23万字正文、5万余字注释、200余张配图,既有大量军史战例、一手资料、外国文献,也有当下的世界和独到的见解。延续作者标志性的“悦读文”文风、吸睛的标题、严谨的论证,涨知识、开眼界、促思考,让读者直呼“过瘾”:原来军事书还可以这么有趣!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第二卷)》承接上卷内容,以西欧骑士战术为始,以玫瑰战争为终,继续向读者展现欧洲中世纪战争的发展进程。作者从法国骑士、英格兰长弓手、瑞士纵队、意大利佣兵等几个兵种出发,内容涵盖了自十字军运动失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战争艺术发展历程。 在本书中,作者着重描绘了骑兵从兴盛逐渐失势,步兵复兴并在英法战争之中,重新成为战场决定性力量的过程。 作者在文中不仅向读者展现了西欧国家的战争艺术,也对同时代相关民族的防御工事及攻城*器的发展有所呈现,与此同时,火药对欧洲军事发展进程的影响也在本书中得到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本书系“太平洋战争”系列第十部《东京审判》,共三章,主要叙述了核击广岛和长崎、日本无条件投降、东京审判等内容。书中战争场面宏大、进程细腻;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突出;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东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 的巨大战场,从1941 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到1945 年苏军攻克柏林,在极寒的北极战场与白俄罗斯的密林与沼泽中,在广袤的乌克兰原野和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上,苏德双方在东线纵深达1600公里的战 浴血搏杀。 本书收录128幅战役地图,详尽展现了轴心国军队与苏军之间的此消彼长与战线变化。复杂的战役态势与力量调动,战场上的攻守变换,彼此的得当与失当,都通过精美的地图与文字得到诠释。从对宏观的战略态势的全局俯瞰到对基辅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及华沙起义等 战斗的细微刻画,本书囊括了苏德战场上的方方面面。 本书所采用的地图绘制准确,信息详尽且排版规整。图中符号易于理解。随图的释文则对战略态势以及战役行动进行了总结。
“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世界,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高层智囊金一南犀利开讲,首度解析打开世界之锁的中国钥匙。通过全球热点军事事件,从全球战略思维的高度出发,分析世界军事大格局,点评世界各大国、地区势力的博弈与冲突,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借此重点提出面对世界大格局的态势下中国地位与态度的思考。 全书共分九大篇,分别为《中国篇》《美国篇》《俄罗斯篇》《东北亚篇》《中东. 北非篇》《北约篇》《核武篇》《外太空篇》《杂篇》,海陆空立体全方位将世界大格局呈现在读者面前。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划时代地提出了“海权”的概念,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优选战略层面。他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海洋利益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同时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发展商船队、发展海洋贸易、建设海军基地和商港。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集中反映了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对海洋战略地位重要性的认识。自马汉去世以降,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已充分验证了海权论的观点。
大型巡洋舰是一种曾短暂活跃在各国海军中的二等主力舰,日后风靡一时的战列巡洋舰正是由其演化而来。本书涵盖1865—1910年间世界各国建造的200余艘大型巡洋舰,不仅详细介绍这些舰船的设计发展历史,描述其在战争年代的部署和战斗,其间还插有大量线图和数据图表,帮助读者从多个方面认识这类在蒸汽时代具有特殊地位却长期不为人所知的舰船。
《瓜岛大海战》是美国有名海军史作家詹姆斯·D.霍恩费舍尔继《莱特湾大海战》之后撰写的又一部关于太平洋战场战事的历史纪实作品,讲述了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在瓜纳尔卡纳尔岛及其周边海域与日军开展的一系列斗智
......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大转折都伴随战火,可以这样说,一部人类历史同样也是一部军事史。要研究历史,就不可能不了解军事,不了解战争。 本书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一直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全球历史的发展长河中,用战略、战术、军制、兵种、装备等军事因素为纽带,以重大战役、历史人物为载体,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等领域在几千年间的变化,探索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本书自2001年初版、2005年再版以来,被很多院系或老师指定为教学参考书或考研参考书,可见它作为一本教科书在学界的地位。此次出版本书的第三版,作者李少军教授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再作修改和补充,因而第三版必然要比前两版更加完善和成熟。 本书第三版在内容上,不仅作了词句、语段的修改,还重写、补写了部分章节,如:在第一章中重写了第三节关于“怎样进行国际政治学科的专业学习”的内容;在第二章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介绍中,补充了小结“怎样看待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第四章添加了一节,介绍“什么是国际体系”;原书第二版的第六、八、九三章进行了合并、重组、删减。此外,作者还对章后的主要概念、思考题以及进一步阅读的参考书目进行了更新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