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内容包括三个问题及其答案:(1)何事(what);(2)如何(how);(3)为何(why)。就是要解释:(1)什么是战略和战略研究;(2)怎样从事战略研究;(3)为什么要研究战略。读了这本书,至少应能了解上述三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也就可以无忧无惧地进入战略天地,学习做一位战略家。这本书可以充任向导;带着你顺利地达到理想的目标。所以,请相信我,这本书应该是能够帮助你们学会如何研究战略,至少也能引导你们入门。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令日本战国精英群雄倾巢入侵朝鲜,旬日之内,朝鲜三都沦陷八道瓦解,覆亡只在旦夕之间。应朝鲜李朝所请,宗主国明朝大举派军援救朝鲜,中日之间第三次大规模碰撞就此展开!在这场决定亚洲今后三百年命运的决斗中,拥有大量火器的双方军队演绎了史上首场近代化国际战争。七年之后,损失惨重的日军被逐出朝鲜半岛,丰臣秀吉气病交加而亡,在明朝大军凯旋之日的献俘仪式上,万历皇帝对数十个藩属国宣布:"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该书用细腻的笔触,全景式真实记录了这场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战争,生动塑造了李如松等中朝将士的群像,将历史细节的滑稽与战争场面的残酷地融合起来,极具可读性。
马汉作为现代海权理论和现代美国海军的缔造者,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来也出现了马汉热。本文是西方学者首次尝试系统地分析西方海权理论对中国战略的影响,尤其是马汉的思想对中国的公海战略的影响,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部分,战略方向导论。该部分是对战略方向基本的理性认识,主要探讨了战略方向概念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战略方向的构成以及战略方向的基本特性。 第二部分,战略方向确定论。该部分着重论述了确定战略方向的基本要求,以及影响战略方向确定的主要因素,尤其试图通过较为全面地分析“影响战略方向确定的主要因素”来总结战略方向确定的一般规律。 第三部分,战略方向调整论。该部分主要探讨了战略方向调整的一般规律,分析、论述了战略方向调整的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战略方向控制论。该部分主要围绕正确处理主要战略方向与次要战略方向的关系、避免两线作战以及正确地解决不同战略方向的不同战略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探讨、论述了战略方向的控制问题。
《中国战术史》是我国部通史体制的中国战术史。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影响战术发展的因素,按照历史朝代顺序,逐朝逐代对战术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勾画出各个朝代的战术特征,全面、系统、客观地揭示了中国战术发展规律,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马汉作为现代海权理论和现代美国海军的缔造者,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来也出现了马汉热。本文是西方学者首次尝试系统地分析西方海权理论对中国战略的影响,尤其是马汉的思想对中国的公海战略的影响,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罗伯特·L.肖是美国海军战斗航空兵一名有14年飞行经历的老兵,与一般的飞行员不同的是他还取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所以他对战斗机战术的探索和理解更深刻,在本书中他试图将战斗机的设计因素纳入到战术研究当中。 机动既可以是战斗机设计的要求,也可以是战斗机执行任务的基本要求;而战术基本上就完全是战斗机驾驶员最关注的要素了。肖在本书中用“机动”这个词把航空工程师和战斗机驾驶员的关注点联系在了一起。从字面上看,“机动”离不开速度和高度,速度和高度又可用战斗机的能量状态来描述。作者上承“战斗机黑手党之父”约翰·伯伊德,全书从头到尾充斥着“能量机动”的理念,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努力把以往飞行员口中“神秘”的空战艺术以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来,描述了至上世纪80年代为止战斗机可用的各种战术。 章主要介绍了战斗
《战斗机空战:战术与机动(下册)》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机载武器使用、基本机动动作、单机及编队视距内空战、超视距空战等空中作战的理论和实战战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者引用了近150个详细的空战战例及250多位战斗机飞行员对空战的精辟总结,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和翔实的第壹手空战资料,是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战术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