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新编著的《见证中国核潜艇》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一部纪实性史料,书中的内容都是当事人的直接经历,没有夸大其词的美化,没有道听途说的传抄;提供的都是准确的时间和地点,描述的都是真实的情节和感受,重要内容都经过当事人核实,很多历史细节都是披露,意在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未来记住历史!《见证中国核潜艇》所说的“见证”有三层含义,一是通过对核潜艇经历者的采访,由历史的当事人作见证;二是通过本人从事中国核潜艇工作30来年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直接见证中国核潜艇的发展过程;三是通过展示与中国核潜艇有关的物件来见证某一个事件或某一种精神。由于大多是个人之见或引用他人之言,难免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所以不宜作为依据评断。
扣动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的扳机,一颗子弹就会被一种古老的化学爆炸物冲进枪管,克伦威尔或卡斯特将军对此是非常熟悉的。 枪炮,既古老又现代,仍然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当下的政治和国际结构,甚至消费文化,都是被枪炮所激发的研究所塑造的。伽利略和牛顿的新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文艺复兴时期对弹道学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防空炮预测和命中攻击目标依赖的新设备开启了通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门,人类对自我意识和行动力量有了新的理解。枪支制造改进了现代制造业中使用的技术并塑造了现代生产模式。枪炮还以错综复杂的方式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影响不仅以我们熟悉的常规方式呈现,还常常是神秘莫测且令人愕然的。 本书以一系列快镜头追溯了枪炮与人类历史进程之间的广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