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作者对夏译《三注》的文字做了细致的释读和回译。在此基础上,向前通过与现存有关主要宋本进行详尽比较,发现《三注》是一部未见著录的古籍,且与现存各种宋代《孙子》注本歧异良多,表现为经文、注文位置不同,文字有异,有所缺漏和多出文字等。从而证明,西夏文《三注》属于《孙子》的一个未知版本,可以与竹简本、武经本和十一家注本相提并论而合称为 四大系统 。作者不仅*限度地恢复了《孙子》 三家注本 的原貌,而且对于弄清楚唐宋时代《孙子》及其注本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也有重要助益。因此,本书是对《孙子》学的一项重要贡献,研究者不能不充分注意和加以利用。
本书共选收古代经典性兵书原著三十六部,其中三十部属全文收入或基本上全文收入,六部为节选。 注译者对原著均作了整理,除确系错误之处,一般不改动原文,如有改动,删者以圆括号标示,补者以方括号标示;有所校勘,则在注释中予以说明。对原著中重要的词语的注释,以准确、简明为原则,需注音者均括注拼音;白话翻译以信、达 、雅为原则,以直译为主,对确无法直译者则意译之。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观点者,一般以注译者的看法为主, 同时在注释中介绍其他不同观点。 为帮助读者了解原著的主要观点、学术价值、影响、版本源流以及作者的有关情况等,每种兵书均由注译者在正文之前对其作简要介绍。 全书采取篇注篇译的形式;个别较为特殊者,如《间书》等,则分段注译。
在我军灿若群星的将帅中,粟裕以其高水平的战略眼光、灵活机动的决策运筹、能征善战和长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而著称于世,赢得了“常胜将军”的美誉。在长期的军事指挥生涯中,他表现出了全局、掌握未来的战略才能,因敌变化、出奇制胜的谋略思想和指挥艺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高尚品德,以及不断探索战争规律、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的理论创造作风。他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粟裕一生身经百战,特别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且保持常胜记录,被誉为“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奇才”。他能够准确掌握敌我情况,全面分析战场形势,巨细兼顾,既“微”且“宏”;大处如掌风云,起伏跌宕,气势磅礴;小处如刺苏绣,穿针引线,丝丝入扣。、研究粟裕的资深学者认为,人民解放军将领中打胜仗的不乏其人,但胜仗一般
本书是曾国藩、胡林翼治军用兵言论的一部语录体兵书,由蔡锷辑录、蒋中正增补。中国十大兵书之一。全书分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公明、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治心等,系统反映了曾国藩、胡林翼的军事思想。前十章围绕置将、整军、训练等,论述治军中的种种问题;后三章则专门论述战略战术中的重要问题。
本书列举了20世纪思想激烈变动之震源地的四位思想家--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胡塞尔。论述了这四位思想家开辟了20世纪什么样的思维水准?发掘了哪些主题圈域等内容。
历史上三国时期战乱频仍,但因历史线索错综复杂、史料记载匮乏、考古发现有限,所以目前对三国兵争要地、攻守战略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本书作者对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军事重镇、军事方略进行细致考索和论述,对三国
%26nbsp;%26nbsp;《孙子兵法大辞典(修订版)》内容由《孙子兵法》的校译、词汇解释、研究文献概要、研究信息及书录等内容组成,约150万字。因为《孙子兵法大辞典(修订版)》是以长期研
《毛泽东如何读兵书:毛泽东与中外军事遗产》中的“读”与“兵书”,都是从广义上来说的。“读”不仅有阅读、研读、汲取、借鉴、继承之意,也有批判、扬弃、改造、创新、发展之意,不仅是动作、过程,更是立场、观点和方法;“兵书”不仅包括有字书,也包括无字书,不仅包括中国兵经典籍、西方军事名著,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军事著述,还包括非军事典籍特别是史书、文学作品中的军事成分。本书侧重从军事思想史的角度,纵览古今,广涉中外,溯本求源,系统展示毛泽东如何审度军事人物的功过得失,把握战争成败的规律,融贯一切有价值的军事理论精华,尤其是通过继承《孙子兵法》,摒弃《战争论》,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进而成为古今中外军事思想之集大成者的思想轨迹。《毛泽东如何读兵书:毛泽东与中外军事遗产》视角
古棣主编的《孙子兵法大辞典》(修订版)是在《孙子兵法大辞典》(上海科普1994年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整理而成的。全书由《孙子兵法》的校译、词汇解释、研究文献概要、研究信息及书录等内容组成,约150万字。因为该书是以长期研究为基础撰写而成的,可以说它是一部实用的工具书,又是一部有科学价值的学术著作,正如主编在本书序言中所提出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 《孙子兵法大辞典》出版至今已有二十年,此次增订再版增加以下相关内容:关于孙子兵法研究的新进展,关于孙子其人其书、孙子思想理论研究、孙子军事应用研究,孙子兵法在国外研究的新成果。同时,对于初版在资料和文字方面存在的一些瑕疵,一并改定,使内容更丰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