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典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地域遍及全球,战场包括亚洲、欧洲、非洲等;时限以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本身为主体,上溯至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尤其是作为大战前奏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及各种国际冲突和局部战争,下至1946、1948、1949年纽伦堡、东京、伯力国际法庭对德、日战犯的审判;举凡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人物、事件、会议、组织、武器、战役、行动计划和代号等,均予收录;书中插有主要战役地图,主要人物照片等;书后列有人名译名对照表、战斗序列表、重要战役表和重要国际会议表等附录。
20世纪以前,人类直接从自然界采集、拾取病原体及媒介用于战争;微生物学问世后,生物战进入由实验室培养细菌用于战争的阶段;20世纪中期遗传学的发展和基因工程的进步,推动生物战进入病原体改造利用阶段。在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生物武器类型、生物战方式、生物军备状况和国家生物战政策等表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和国别差异。本书依据多方面的历史资料和痕迹线索,揭示、描述了世界范围生物战的基本面貌,并作出相关历史结论。
《断剑—中途岛海战不为人知的真相》是一部既严谨详实又引人入胜的作品。1942年6月,美国海军上将切斯特?W?尼米兹率领太平洋舰队,在中太平洋地区击败了试图进攻中途岛的日本海军大将指挥的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在美国现有的大部分史料中,将这一胜利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认为中途岛海战是美国海军历史上以弱胜强、逆转战局的胜利。 本书以航母为中心视角,重新解析了二战时期太平洋战争中最重要的中途岛海战的真相,纠正了当前史学界对中途岛海战的误解。本书被西方学者誉为“当之无愧的里程碑式的著作”,西方学界公认它为目前世界上关于中途岛海战的最的书籍。
历史倾向于用几场重要的交锋来衡量战争的赢家和输家,而在这些交锋中,会战的结果总是清晰明了,因此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决定性的”。马拉松、坎尼、图尔、阿金库尔、奥斯特利茨、色当、斯大林格勒——作为扭转局势的转折之战,它们在战争文学和想象中回响。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正如卡塔尔·诺兰在这部巨著中所展示的那样,重大战争的胜利通常是由其他方式决定的。即使是传奇色彩的一边倒的会战,也不能决定战争的结果。诺兰还对军事“天才”这一古老的概念提出挑战——即便这一称号的主人是亚历山大、腓特烈、拿破仑这样的将领——描述了人类社会走入全面战争的过程。
《台湾地区五十年军事史(1949-2006)》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1949年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后至2006年50多年台湾地区军事历史的著作。《台湾地区五十年军事史(1949-2006)》深入剖析了台湾在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分别主政的四个历史时期的军事状况和特点,探讨了台湾50多年来在军事战略、编制体制、军事训练、兵力部署、军事科技、武器装备、政战工作、院校教育、战争动员、对外军事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演变。 《台湾地区五十年军事史(1949-2006)》分为“绪言”和“蒋介石主政时期的台湾军事”、“蒋经国主政时期的台湾军事”、“李登辉主政时期的台湾军事”、“陈水扁主政时期的台湾军事”等4章,共32节,近40万字,是中国大陆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台湾地区现代军事史的著作。
《新四军·回忆史料(1)》是关于新四军军部的回忆史料,收录了《游击健儿大会师》《从延安到七里坪》《在历史转折关头》《皖南事变》《叶挺同志在新四军》《刘少奇同志在华中》《陈毅同志在华中抗战前线》等20篇回忆文章。回忆史料的作者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旅以上干部,为反映某一地区、某一事件和重要战斗,也邀请和收录了部分团以下干部写的回忆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