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过后,中国军队开始走向现代化改造的进程,在受到西方现代军事思想的影响后,中国军队试图为自己配备合适的远程火力,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促成了近现代野战炮兵部队的诞生。诞生之初,受国力之困,不但无法生产炮兵装备,在选择具体型号时也遇到众多困难,直到正式下定决心选定一国为参照创建为止,中国野战炮兵部队的发展才踏上了正轨。至1937年,中国野战炮兵部队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培训出合格的人才。本书*面系统地讲述了1937年前,中国野战炮兵部队的发展历程。
《二战德国陆军*197突击炮营战史:*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一书以多位197突击炮营官兵的战时日记、回忆材料和作战报告为线索,真实再现了*197突击炮营的组建经过、训练成军,以及在巴尔干、苏联国境线、乌克兰、克里米亚和东线中部地区的战斗历程。在**程度上填补了德国陆军*197突击炮营和*653重装甲歼击营完整的二战战史。 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将亲历者的真实记述与历史文件相结合,记录了战争中的人情与人性。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士兵的回忆和大量历史照片多方位地呈现出一些激烈战斗场面,让人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新的收益。
本书以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日本陆军联队为著述对象,以*主要作战力量的步兵联队、炮兵联队和战车联队作为研究对象,介绍其编制构成、武器装备、战斗路线,与战役行动相结合,并配以相关的历史地图、照片,讲述了日军各联队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作战历程,揭示日本陆军从诞生、发展直至覆灭的历史过程。
在全国的解放战争中,太原是*难攻克的 碉堡城 。坚固的防御体系,使太原成为解放战争中攻城时间*长、伤亡*、代价*惨重的城市。为让后人铭记这段独特历史,永远缅怀解放太原牺牲的先烈,在大量查阅太原战役史料的基础上,从2013年开始在太原周围寻找70年前的碉堡遗存,历时五年多,已陆续找到太原郊野散落的各型碉堡239座。并查对到每座(群)碉堡发生的酷烈战斗记载。本书以碉堡为载体,概要回顾了那场惊天地、泣鬼神闻名全国的 碉堡大战 。当年的战争碉堡,今日已成为军事文物。数座保存完整的碉堡,它特有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越来越高。
本书通过深入辨析明蒙双方的众多史料,揭开土木堡之变的众多谜底,还原出土木堡交战双方的兵力对比、军事布局、胜败原因,以及三百锦衣卫死战捍卫明英宗的一系列历史真相。以此为基础,详细讲述土木堡之变对明代中后期边防政策和战术所带来的冲击和改变以及明朝边防重心的转移。系统介绍明帝国创立的具有相当 性价比 的火器战车战术,以及 俞龙戚虎 这对军事天才在其中的作用;揭示了女真人是如何以明代车营战术为基础建立自己的军事体系,从而摧毁明帝国的。
1939年到1940年,芬兰和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西方世界习惯称之为“冬季战争”,而苏联称之为“芬兰战争”或“苏芬战争”。这场战争涉及双方长期的历史矛盾,虽然仅仅持续了105天,但在两国历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本书作者按照不同的战场和战役时间将内容分成不同的章节,以地面战役为主,以苏、芬两国的视角向读者呈现战争全貌,让世人了解真实的冬季战争以及普通参战士兵的经历。
来自蒙古草原、依靠骑兵起家的元朝虽然在十四世纪中后期衰落了,但骑兵并未过时,仍旧在元亡明兴的战争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兴的明朝用武力统一了中原,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多次派兵主动出击,深入蒙古草原内部,对逃回塞外的元朝残余势力采取咄咄逼人的战略攻势,鲜有败绩。然而,自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明仁宗继位之后,转攻为守,蒙古诸部卷土重来,纷纷南下与明军对峙。到第六位皇帝明英宗在位时,由于治军无方,致使北征的数十万人马在土木堡的决战中一败涂地。名臣于谦临危受命,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可惜因内部斗争*终人亡政息。此后百余年间,明蒙双方两相对峙,时战时和。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女真族领袖努尔哈赤趁此时机在东北不断发展壮大,明朝与蒙古的战争就这样逐渐退居次要位置,新的一次改朝换代即
本书是汉斯·罗特的孙辈对罗特在东线作战时所记3本日记的整理和翻译。 罗特隶属于国防军第6集团军第299步兵师反坦克营。1941年春末,“巴巴罗萨”行动开启,德军入侵苏联及东欧地区,罗特所在的师参与了之后在普里皮亚季沼泽南部、基辅包围圈、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沃罗涅日、奥廖尔突出部等地的苦战。1943年夏,苏联红军以压倒优势战胜了德军,德军被迫在整个苏德战场 转入战略防御。罗特也于这一年消失在中央集团军群覆灭的血肉熔炉中。作者从德国士兵的角度,用细腻的文笔揭露了战争的残酷,警示后人和平的可贵。
%26nbsp;%26nbsp;吴信泉的《三十九军在朝鲜》从军人的视角,描写军人的真实经历、感悟,不是虚构的小说、电影,书中讲述的是他们和战友曾经在战场上流过的血!作者亲身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对
这是关于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的一群年轻女子的传奇,她们在美国历史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原子城女孩(二战的幕后女功臣们)》的故事与《兄弟连》相似,它以二战期间的美国为背景,为我们讲述了友情和秘密计划,非常具有独创性--但是这里面的女人们并没有在劳军联合会里面打棒球或者跳舞,相反,她们是制造原子弹的幕后推手。 美国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始建于1942年。它隶属于 “曼哈顿计划”的秘密城市之一,直到1949年才在地图上出现从此进入大众视野。这里的年轻女性大多是从南方的乡镇里招来的,她们的工作一开始便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没有人能够说清她们工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直到原子弹“小男孩”在日本广岛上空坠落,一切才真相大白。 这段历史和科学清新而生机勃勃--《原子城女孩 (二战的幕后女功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