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由历史概述、史料选编和附录三部分组成,收录了反映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区游击队活动的相关史料,包括革命文献、回忆口述资料、敌方资料,以及相关遗址、遗迹、遗物图片和大事略记等。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由历史概述、史料选编和附录三部分组成,收录了反映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队活动的相关史料,包括革命文献、回忆口述资料、敌方资料、报刊资料,以及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队组织序列,红军游击队的遗址、遗迹、遗物和大事略记等内容。这些史料是红军历史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游击队指战员革命精神的深刻诠释。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一书以罗马帝国后期罗马军团的衰落为起点,对西欧各基督教王国以及拜占庭帝国军队的组织、装备、战术、战略发展历程以及战例进行了全面又不失详细的介绍。查尔斯?欧曼爵士从中世纪残破的文献中之中,重新构建起了中世纪战场的宏伟蓝图。可以说,这部著作完整地将中世纪各国军队的发展脉络梳理得如此明确工整。无论是专业的战史研究者还是对中世纪战争史浅尝辄止的读者,都能从这部书中获益匪浅。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时代的军事后勤转轨: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研究(1840-1911)》主要内容包括:清代前期传统军事后勤概论;晚清西洋新式武器装备的自制、进口及保障;后勤运输方式与后勤指挥手段的变革等。
《战斗精神》由金立昕编著,主要内容:一种种战斗精神就是一股股无坚不摧的力量,体现着革命加拼命的拼搏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的律己精神,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求实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开拓精神。
《东进》从东线战事爆发首日,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先后讲述了发生在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列宁格勒、罗斯托夫、斯大林格勒等地的战斗。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例如地雷犬的出现、弗拉索夫的被俘、蓝色行动的泄密、对阿斯特拉罕的侦察等等,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书中获得新的收益。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总总的人物,详尽地展现了东线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是战争史研究中难得的佳作。
《新四军·回忆史料(5)》是关于新四军第五师、第六师、第七师的回忆史料,收录了《新四军第五师的抗战历程和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五师十三旅的烽火历程》《五师十四旅纵横驰骋在鄂东鄂南》《五师十五旅战斗在江汉平原》《新四军第六师的战斗历程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六师十六旅坚持江南抗战的战斗历程》《六师十八旅战斗在平原水乡》《七师的抗日斗争》《新四军第七师挺进团的组建与发展》《巢北烽火》等23篇回忆文章,其中五师9篇、六师7篇、七师7篇。
本书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翔实的资料以及国际著名军事历史专家和军事装备专家的点评,向读者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国潜艇的兴衰史。这本书无论是作为研究二战的军事史料还是舰船爱好者的收藏都非常有价值。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05:德国东进》主要阐述了1941年1月至6月战争事态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世界格局发生惊人变化:德国撕毁此前的边界协定,对苏联宣战。由此,苏、英、美全面携手,共同抗击法西斯德国。战争双方在巴尔干、北非和横贯整个中东地区的开阔地带逐鹿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