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细节:中国共产党90年若干重大事件探源》是应人民出版社之约而撰写的,选题确定之后,作者找了几位同事,请他们共同承担书稿的写作任务。他们对相关问题均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都在中央党校的主体班次担任过期相关专题的教学。因此,《党史细节:中国共产党90年若干重大事件探源》稿多数专题是在教学讲题的基础上形成的。
红军在70年后的今天,在官方与民间,在时尚与传统,在亲历者与想象者中间,成为一个有趣的纪念对象,他们各自写着对一支遥远军队的定义,甚至互相印证。 90岁,80岁,70岁,60岁,50岁,40岁,30岁,20岁,10岁。这样一个年龄的纵深与横切面。如同今天的中国一样,传统与现代共存,丰富而纷杂,单纯而且充满朝气与活力。如此不同的人群为什么会同样地怀念一个逝去的时代?他们如何找到集体共存的密码? 在这条寻找生存的路上,毛泽东与他的队伍,玫直在修正着自己的方向,整整两年,付出了十多万人的生命,才决定了这条路的终点,或者起点。 恍如茨威格所描述的“人类群星闪耀”,那些星辰正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闪耀。70年代的今天,在所谓的“历史方向感”里,在所谓的全球化语境中,我们仍然在历史地图中透过这支军队的红色色素,辨
本书共分十章,约37万字,时间跨度为1932年—1945年:章、特务处的成立与发展; 第二章、军统局的成立与发展 ; 第三章、对日电讯工作; 第四章、华东敌后工作; 第五章、华中敌后工作; 第六章、华北敌后工作; 第七章、华南敌后工作;
十大军,在战火中诞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造着军魂,在牺牲和战斗中创造胜利。它们最善于打恶仗、硬仗、险仗,也最善于打胜仗。在战争的硝烟中,孕育着英雄,创造着奇迹,以战无不胜的气概战胜敌人;同时,也造就自己的英雄和杰出将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悍的钢铁雄师。 本书选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38军、13军、1军、27军、47军、20军、39军、42军、54军10个军进行叙述,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这1O支军队战斗和成长的历程,他们惊险的战斗故事和征战历程惊心动魄,他们杰出的将领和英雄的事迹可歌可泣。其中的趣事、逸事新鲜、有趣,全书注重人物个性和战争智慧的描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军史和党史读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至今已走过80年的光辉历程。80年来,这支人民军队书写了一页页不朽的篇章,创造了一个个炫目的辉煌。当然,最精彩、最耀眼的地方当属20多年艰辛卓绝的战争岁月。正是这段极不寻常的岁月,成就了我们这支当之无愧的王牌军队。 在这20多年的战争历程中,四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辽沈、平津、淮海、渡江等战略性决战,朝鲜战场上一至五次战役,等等,均堪称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人民军队的杰作,非王牌军队所不能为。 本书记叙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3旅、344旅、358旅、359旅、385旅、386旅、新1旅、5旅、1旅、23旅。从抗日战争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先后有正式编制名称的旅有数10个,另外还有几十个相当于旅规模的单位。在如此众多的旅中,仅写10个旅,只能说是描述万亩绿洲中的几处绿
《被遗忘的士兵》一书记述了一个普通德国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空前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见闻。作者盖伊·萨杰(化名)是出生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德法混血后裔(阿尔萨斯在一战后被法国占领),他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德国人。盖伊于1942年17岁时应征入伍,担任苏德前线上的一名年轻的运输兵,1943年他转入了东部前线德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大德意志师,并参加了与苏军的几乎所有重要会战,其中包括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为保持历史原貌,本书仍译为斯大林格勒)会战、明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一直到德国国内的防御战役等。 该书以流畅的第一人称文笔,讲述了作者在这3年人类历史空前残酷屠戮中的个人见闻,文字描述生动、翔实,深刻刻画了作者的感受和经历。该书内容极其朴实而又深具震撼,作者的回忆
《库尔斯克大碰撞》从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的苏德战场入手,以库尔斯克会战的客观进程和时间顺序为线索,中间插叙了苏德战场上的大量史实,不仅展现了苏德战场及其库尔斯克会战的壮阔画卷,而且也提供了库尔斯克会战前后双方决策的细节;不仅汇集了大量散见于各国军事档案中的珍贵史料,而且也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幕秘闻。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下令美国军队入朝作战,并促成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介入战争。三年的残酷战争导致了参战方数百万军民死亡,包括五万多美国士兵。本书的出版让我们回忆起了这个在美国近代史中重大却经常被遗忘的事件。不仅如此,本书新增了对一些重要时期所发生的事件的描述,如美国空军作为独立的军事力量的发展以及美国战俘对美国军事的影响。
《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以晚清至辛亥革命前后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以记述民国历史人物为本,着眼于对争议性历史事件和争议性历史人物的适度的重新解读。分北洋军阀卷和地方军阀卷。本书是《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北洋军阀》。 《裂国:民国军阀往事之北洋军阀》由民非明编著,适读于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各类阅读爱好者。
朱德同志1886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的家庭。他在青年时 代,已深感我们的祖国正处在深重的苦难中。外国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 国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把国家和民族已推到濒临灭亡的边缘,为了拯救祖 国,朱德同志和许多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一样,苦心焦虑地寻求救国救民的 道路。1909年,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的时候,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 同盟会。他积极参与推翻清朝政府的辛亥革命,又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中站在斗争的前列,英勇善战,功绩卓著。但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 民主主义革命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中国人民仍然处在贫困和苦难的深渊中。中国的真正出路在哪里他在苦闷中继续进行探索。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使他在黑暗中青到了曙光,为了寻找革命真理,1922年他毅然抛弃官
本书是《和平档案》丛书中的一册,《和平档案》丛书一套四本,和平,在本质上与暴力、冲突和战争都是完全对立的,是消除了暴力、冲突和战争后的结果,所以谈论和平就必然会涉及到暴力、冲突和战争。本丛书以档案命题,显然是要说明这几本书重点在披露史料。作为“档案”,一则内容多叙述,少议论,注意叙事的周全;二则每本配有100多张图,绘画、照片兼顾,既有史料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图文并茂,这样就更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