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撷取的仅仅是几支苏俄军的征战历程。它们所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不屈的精神和敢于牺牲的品质,是一个民族骁勇善战、百折不挠的凛凛风骨。 “塔曼”步兵师,是一支在血与火中成长起来的雄师。面对号称“世界一流”的德国陆军,他们勇敢顽强,敢打敢拼,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师的英名和辉煌。在塔曼半岛,他们所向披靡,纵横于数十万德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在刻赤半岛,他们渡海峡如履平地,破敌阵似猛虎下山。战后,他们作为苏俄陆军的象征,长期驻扎在莫斯科附近,并在动乱年代仗剑出手,显示了师的凛凛虎威和不同凡响。 近卫第8步兵师成军于中亚城市阿拉木图。在莫斯科之战的危急关头,他们临危受命,千里驰援,立足未稳就投入血战,用自己的血肉之驱和钢铁般的意志,与德军的装甲铁骑浴血拼杀,死战不退。 近卫3步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1981年和1982年各刊行五十种,两年累计可达一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汇印。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
前苏联在20世纪发生了许多引起世人关注乃至震惊的事情。本书作者力图抹去历史的尘埃,将事情的真相加以揭示。他披露了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是否有为自己被枪毙的儿子复仇的动机、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为什么能战胜内务部长谢洛科夫、是谁使戈尔巴乔夫登上了权力的,还有:元帅们是否真的在搞阴谋、朱可夫元帅又是怎样被罢免的……鲜为人知的内幕,扑朔迷离,惊心动魄,引人入胜。虽为一已之见,却也提供了新的材料,新的观点。
《学习理论文库》系列丛书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了大繁荣、大发展。这套丛书记录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历史轨迹,反映了理论工作者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有价值的成果。 《学习理论文库》先后出版了龚育之、邢贲思、苏星、邵华泽、王梦奎、金冲及、刘国光、吴树青、罗国杰、侯树栋、汝信、江流、冷溶、杨春贵、李文海、黄楠森、龚书铎、卫兴华、郑科扬、卫建林、郑必坚、虞云耀、刘海藩、王伟光、李君如、赵曜、袁贵仁、李慎明、赵可铭、许志功、戴逸、许崇德、陈先达等33位专家学者的自选集,是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反映我国理论工作者研究成果的宏大的出版工程之一。《虞云耀自选集》为
2005年的世界,既定重大事件很多,天灾夹杂着人祸,突发事件频仍。将其放到冷战结束和“9·11”以来的历史大背景下观察,可见颇具阶段性与标志性意义,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冷战后甚至更长时期以来就已存在的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等基本趋势不同程度地继续发展,其累积效应放大发酵,促使世界经历着日益全面而深刻的转型。冷战后十几年的过渡时期伴随这种转型趋于终结,某种更具整体性与有序性的结构也在国际体系的相对混沌状态中酝酿与生成。本书分大国篇、地区篇和专题篇三部分,收录了一些经典的研究报告,力图反映2005年形势发展所具有的某种“历史转变”之重要涵义。
本书中,何新先生以其固有的独特、新颖、敏锐、深刻的观点,提供了关于全球战略、全球格局、世界形势与发展趋势、大国关系以及中国的相应战略与对策的观察和思考,特别是对“9·11”事件及其后的美国战略、台湾问题给予了大胆、独树一帜的诠释,读来具有醒醐灌顶,振聋发聩之效,很具启发作用。
西方是现代政治的发源地,民主政治学成为西方人所热衷的话题,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著作也多如牛毛。反观近代中国,政治学对中国学者们来说,却是如此陌生。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以及近代的学术名著,除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又一个颠三倒四的模糊名词,而读者也该除了获得一些同样颠三倒四的名词外,鲜有所获。 如果说民主体制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历经沧桑,并屡次作为虚假的存在而欺骗着人民大众。那么,在近代中国,也毫不例外地使民主的欺骗性得以了最充分的表现。1911年的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整整齐齐地一起跨入了民主共和国,至于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共和国,当时的中国人并没有机会来深思。但今天的我们,却有机会来体会他们当时那种百感交集的心情。 本书是对二十世纪政治文化的反思。对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出了笔者的一家之言,
二战时期,在放弃了登陆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后,希特勒在大西洋掀起了与英国的海战。为了获胜,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针对相对弱小的德国海军并不是当时的海上霸主英国的对手,发起来针对英国一切船只的潜艇战,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和损失。然而,由于日本在太平洋地区发起了对美国的太平洋战争,迫使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卷入了二战。最终,在英美两大强国的共同攻击下,德国海军最终输掉了大西洋战争,为盟军日后实施登陆作战提供了海上安全保障。
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政治学的一门重要分科,又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专门史。政治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阶级对阶级的斗争,阶级、政党、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有关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的活动,各种类型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学说及其发展的历史,等等。政治制度史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社会效果等方面充实了政治学的研究,其经过科学总结得来的结果,可以与政治思想学说的研究相互验证。
本书是由易晓东编著的《二战风云》。《二战风云》内容简介如下:如果说二战是一部黑白影片,那么什么是它最令人刻骨铭心的永恒瞬间?是《钢琴师》的凄美哀婉,还是华沙城内捍卫尊严的殊死一战;是太平洋上《细细的红线》,还是硫磺岛上炽热奔腾的烈焰;是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世界的《辛德勒的名单》,还是布痕瓦尔德无处不在的惨绝人寰;是《拯救大兵瑞恩》的史诗再现,还是奥马啥海滩的壮志未酬、热血已寒……有些历史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有些历史则能地拨动人类的心弦,比如血与火交织的二战。
《鏖战孟良崮》由郭建军所著,本书讲述: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王牌整编74师被完全消灭,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这一战役,开创了在敌重兵密集并进的态势下,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是打破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被陈毅誉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