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为畅销的图书之一,连续12次再版,语言通俗、生动,直观地阐述了批判性思维、正确推理和合理论证的基本问题、观点、方法和技巧。《批判性思维》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对如何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还指出了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
思维决定行为,思维决定感受,思维决定需求。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是潜意识的。而在人们没有意识到自身思维过程的情况下,要改变思维的质量是不可能的。本书将解析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特点与实践策略,呈现成功思考者的思维方式,并提供学习它的方法。批判性思维可能帮助人们成为更加出色、明智的思考者和解惑者,把握职业生涯和人生,把握自己的各种情绪,逐渐不被他人所左右,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柏拉图的四本书,《普罗塔戈拉》、《会饮》、《蒲法伊德若》(旧译《斐德若》)和《蒲法伊东》(旧译《斐多》)。但它们不是近期阅读的枕边书,而是多年来的枕边书。我重新翻译了这四部书,以《柏拉图四书》为题出版。我分别绎读这四部书,总题 柏拉图四书绎读 ,分别题为《民主与教化》、《民主与爱欲》、《民主与修辞》
【图书简介】 大众进入历史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彼德 斯洛特戴克在本书中从埃利亚斯 卡内蒂的思想出发,阐述了大众主体一经形成,人群之间的距离便缩小,在人群聚集产生的黑色中,本质差异被废除,新的人为差异出现,即一种有区别的无差异性。他分析了文化斗争中针对差异的合法性和起源产生的争论,以及大众在后现代社会中基于大众传媒的结晶一般的聚集形式。 大众,一个既充满谜团而又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它突然就出现在了那里,以前却是什么也没有。可能有几个人走到了一起,五个人、十个人或十二个人,不再多了。没有宣布什么,也没有期待什么。突然间,一切都变成了黑压压的人。 (埃利亚斯 卡内蒂)
你是否学习效率不高、缺乏创造力,不知道怎么改进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你是否一直工作辛苦又成绩平平,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式出了什么问题? 你是否经常和配偶为了琐事吵架,不理解你们之间的沟通哪里出了毛病? 你是否总是被他人或小事惹恼,不明白如何才能摆脱负面情绪,从容面对一切?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三岁看大,五岁看老 这样的俗语暗示,我们的人格和思维模式如同被模具定了型,难以改变。 但是,这些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方式在你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个个顽固的封闭循环,一直自动将你引向不理性行为和消极情绪,阻碍目标的达成和问题的解决,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你发现自己很讨厌一个同事,容易和他起争执,但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你对他的负面情绪影响了工作沟通。通过反省和思考,你意识到,这种厌恶是因为他的长
这本书针对20世纪最激动人心和最富有挑战性的知识分子吉尔 德勒兹提供了一个总览性的导读。德勒兹的写作涵盖了文学、艺术、精神分析、哲学、基因学、电影与社会理论。他也创造了思考和写作的全新风格,他坚称新的思想模式能够转变生命。在本书中,克莱尔 科勒布鲁克通过德勒兹自身提及的目标和问题来解读他的著作,这些问题包括:创造的问题、未来的问题与生命的加强。在对德勒兹的概念和理念提供导读的同时,《导读德勒兹》还向学生们展示了他的著作是如何对文学文本提供新的解读方式的。因此,这本书对任何文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导读。
《中国哲学小史》是为中国哲学史奠定基础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精华之作,通过接纳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模式和方法,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地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简洁而深刻,生动而详实。 此书为插图导读版,有趣的哲人形象,轻松的阅读指南,与冯友兰毕生的哲学思想一起跃然纸上。
《学术前沿: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一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图书简介】 在广受赞誉的《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一书中,彼德 斯洛特戴克将 实践 视为决定性的 人类境况 。而在本书中,他分析了这种有关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新视角,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工作者与科学工作者看待其学科的方式和他们的工作内容。彼德 斯洛特戴克将理论和科学理解为一种通过生成的练习而唤醒工作者投入生活的方式。 本书的叙述涵盖了两干多年的哲学发展历程。它始于柏拉图对他的老师的描述 那位老师因沉思而伫立在原地一动不动 继而涉及胡塞尔、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最初的雅典学院是一个练习的地点,在那里人们学习如何从世界中抽离。胡塞尔的现象学劝导人们从存在执态中后退一步,练习不参与。斯洛特戴克呼吁人们思考 悬置的人 如何保持创造性。
1943年《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出版则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对世界的理解:人即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的。正是由于它具有时间性,“自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未存在,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
本书初版于1663年,是斯宾诺莎生前用他自己的名字出版的唯一著作。本书包括两部分:《笛卡尔哲学原理》和附录《形而上学思想》。前者是采用几何学方式讲述笛卡尔哲学原理,后者是对一些重要的形而上学问题和概念分析说明的札记。
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 巴迪欧的批评文集,汇集了作者对萨特、阿尔都塞、德勒兹、利科、利奥塔、朗西埃等法国当代哲学家的评论文章,这些人中既有他的师长、友人,亦有其 敌手 。在巴迪欧看来,书中谈及的哲学家所各自代表的 奇点 构成了法国当代哲学一个非凡的历险时刻,其规模和创新性足以与希腊古典哲学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相媲美。这一时刻的法国哲学充分关注主体、现代性、政治和德国哲学遗产等问题,并与文学和精神分析展开竞争,表现出当代哲学家摆脱贤者身份而独树一帜,成为热衷战斗的作家、描绘主体的艺术家和专注创造的爱慕者的热切渴望。作为这一哲学时刻的见证者与在场者,巴迪欧向哲学家同行致以诚挚敬意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质疑与批判。在充满激情与哲思的观点碰撞中,巴迪欧引导我们踏上一条通往未知,
马云公开强烈推荐的智慧奇书! 本书包含300则浓缩智慧 囊括识人观事、慎断是非 提升自我、防范邪恶等为人处世之道 是公认洞悉人性和完善自我的智慧奇书 问世400年,畅销400年
《中国哲学简史》精装本。《中国哲学简史》出版后,许多读者建议出版精装本,这样更方便读者阅读和收藏。本书是根据作者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由涂又光依据美克米兰出版公司的版本翻译。本书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及有关问题,它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选材精当,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哲学史的见解、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本书在世界各地有数种译本,一直是各大学中国哲学史的教材,也是一本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光有世界影响。对当今的读者,同样不失为教益极大的文化经典。
本书提供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清晰的关于鲍德里亚思想的关键面向的导览。作者将鲍德里亚的思考放置于他作品产生的社会和智识语境之中,并特别关注了正在行进中的后现代思想的叙事。 第1章探讨了乔治?巴塔耶的作品不但对试图从那时整个法国的主流 宏大 理论和哲学中脱离出来的法国思想家们有所帮助,而且对鲍德里亚从这些智识辩论中汲取能量来推动自己的思考也助益良多。 后面的篇章将探讨鲍德里亚最为人熟知的思想观念,并将根据它们的发展依次安排。我们将首先对鲍德里亚的理论文本进行研究,以衡量贯穿于他作品中的新技术的重要性;然后将是对被广泛提及的 原始 社会的探究,随后是对他早期作品中的马克思主义的作用的简要回顾。后面的章节是关于后现代主义和恐怖主义的部分,考察了诸如 超真实 等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已成为广为接受的
本书介绍了当代西方哲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文地理学的影响,以及人文地理学为当代西方哲学提供的解释。作者把人文地理学看作是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社会生活中与空间和地方有关的方面。这种研究显然受哲学和方法论的支配,作者把影响当代英美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哲学患潮归纳为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三种,逐一介绍了它们各自所包含的多种哲学和方法论观点,讨论了它们的基本原理及其与人文地理学的关联。本书是作者另一本专著《地理学与地理学家一一1945年以来的英美人文地理学》的姊妹篇。 本书作为一部全面、系统、权威、及时且简明地介绍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思潮的学术著作,是地理学研究人员、地理系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了解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及其哲学基础的重要专著,亦可供从事和学习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的有
本书是德国哲学大家雅斯贝尔斯的学生、著名女性哲学家让娜 海尔施写给普通读者的一本哲学史入门读物。作者的原创和新颖之处在于,不是从观点、主题和学派出发,而是从哲学家对问题产生的惊奇出发,重新讲述西方哲学的历史。 感到惊奇并发问,是人与生俱来的质疑能力,也是哲学的起源。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一个总是反复被提起、不断被表达的惊奇的故事。前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圣奥古斯丁、阿奎那、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洛克、康德、黑格尔、孔德、马克思、弗洛伊德、柏格森、克尔凯郭尔、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书中讲述了使这些哲学家感到惊奇的到底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发问又是如何回答的。 这本与众不同的哲学史也告诉我们,在现实中,哲学是如何一直
本书是塞尔早期著作《言语行动》《表达和意义》的哲学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他哲学体系的基础。意向性是非常重要的心智现象,对它的分析涉及感知、行动、因果、意义、指称以及背景和网络等论题。在本书中,塞尔提出并完整论证了他的意向性理论,对前述提及的各论题分章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塞尔认为,整个现代哲学运动都是围绕有关意向性的各种理论建立起来的,语言哲学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当代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应该归结为心灵哲学研究。
游刃于博学、慎思和幽默之间的特里 伊格尔顿,梳理了从古希腊至今被概念化的希望的观念,他将希望与朴素的乐观主义、欢欣、欲望、理想主义以及对进步教条的坚执区分开来,凸显了一种要求反思与承担,生发于敏锐之理性的立场。在一个愈加不确定的世界中,《无所乐观的希望》确实是一部出色而为、慷慨激昂的关乎人类信仰与希望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