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法国弗拉马里翁出版社分别于2002年与2004年出版的以马内利修女的《贫穷的富裕》和《活着,为了什么?》的合集。 在《活着,为了什么?》中,作者以法国天才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帕斯卡的《沉思录》为主轴,深入探讨了人生存的意义。在以马内利看来,帕斯卡的思想分为三个范畴——物质的范畴、精神的范畴和心灵的范畴,而帕斯卡思想以及人类历程的高峰,是在心灵的范畴即爱的范畴里。正是爱,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重量;只有爱,能够让我们带着我们的伟大和可悲,继续生活在喜乐之中。 而在《贫穷的富裕》中,以马内利修女则分享了她对真正富裕的发现——施予和接受大量的爱,以及获得幸福的步骤——抛却外在的富裕,接受匮乏的生活;走出空洞的自我,以便走向他人。以马内利修女自己正是抛却物质而让生命获得全
《用生命爱中国 柏格理传》用10个篇章,从英国传教士柏格理1864出生一直写到1915年他在中国逝世,为柏格理在中国28年激动澎湃、感人肺腑的事迹做了一个客观、公正、翔实的纪录。 阅读完本书,一个生动、形象、丰满以及具有虔诚信仰和献身精神的柏格理,便由远而近,由平凡而深刻地赫然屹立在读者心中。
《圣经蠡测》原是文庸教授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教材。他的目的是想从当代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圣经》进行客观的介绍,这在中国学术界是一种崭新的做法,因此被认为是一个重要贡献而受到欢迎。他不仅介绍了《圣经》的成书、版本、影响等,还分卷介绍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容、结构和中心思想,并附有圣经故事80篇。他还特别照顾了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教会各自惯用的不同的《圣经》版本,并介绍了“次经”部分。《圣经蠡测》的读者面很广,包括从事宗教、外国文学、民族、统战、外事、翻译等的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中对《圣经》感兴趣的师生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
现代文化让人以为:每个人都有个心灵伴侣;成功婚姻中*重要的部分是浪漫爱情;配偶是为了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潜能;婚姻不过是暂时的,而非一生一世的;离婚后重新开始才是解开婚姻难题的*佳途径。作者提摩太·凯勒和凯西·凯勒指出,这些现代假设完全是错误的。上帝创造婚姻的目的是使我们与上帝*加接近,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欢乐。凯勒以圣经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婚姻经验,为我们揭示了婚姻的意义及通往幸福婚姻的途径。《婚姻的意义》既适合已婚和单身的信徒,也可帮助非信徒认识幸福婚姻的福音根基。
《我的重生》是以马内利修女的自传作品,是她早动笔、晚完成的一本书,因此也是她对于自己一生的全面回忆。书中记录了她从孩提时代到生命的后的思想和行动。以马内利修女有虔诚的信仰,但她同样有开放的思想,尊重哲学、科学,认同其他宗教的存在。在她的执教生涯中,她引导许多女性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她在埃及贫民窟中与拾荒者为伴,帮助那些贫苦人,在她的奔走号召下,贫民窟中建起了学校,流离失所的孩子有了家。回法国后,她募集捐款、做公益项目,仍致力于改善贫穷地区的生活。爱,是她所信仰的,也是她对世界的表达。
德兰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1979年,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本书瑰集了德兰修女关于爱心与使命、贫穷与痛苦、怜悯与慈善、施舍与宽恕、上主与祷告、工作与社会、家庭与国家等方面的心灵感悟。一则则平实无华的语录,显示的是一颗伟大的心。
在我们所处的文化中,软弱是我们千方百计要隐藏和否认的,甚至是可耻的。然而对于 徒,软弱却是通往生命之道。智慧的人生导师J.I.巴刻在《软弱之道--靠主得力的人生》中结合 的真理和自己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人唯有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软弱,并倚靠上帝的大能,才能成为真正刚强的人。在这里,你会找到一条从灰心失望走向自由喜乐的道路。
《圣经的故事》是房龙的代表作,出版后销量达到上,并被翻译成上百种文字。他按照《圣经》的章节排序,将《旧约》与《新约》中的故事用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其转换为概略简要的 圣经故事 ,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读者轻松进入《圣经》世界。房龙用朴素睿智的语言讲述古老故事的同时,也演绎出了《圣经》故事背后的浩大人类历史进程。如此博大而神秘的《圣经》,房龙却能让这部书连普通人都能看懂。
本书是人类历 部完整的教会史,在史学 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书试图重现从使徒时代到公元324年这三个世纪的教会历史。全书共十卷, 卷记载 的生平,第二至第七卷叙述从 教产生一直到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上台的时期,第八卷记述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对 教的大逼迫,第九卷记载了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西方的胜利和马克西敏在东方的再次逼迫, 一卷记述了教会获得宽容、和平以及罗马帝国支持的历史过程。 优西比乌的《教会史》是了解早期教会和罗马帝国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该书不仅为早期的教会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而且为教会史的写作立下了一种典范。这部著作使优西比乌跻身于约瑟夫、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伟大的历史学家之列。
本书以开放性的视角,打破了人们过往对 的刻板印象,呈现了一个欢乐、幽默、教导人们在当下发现永恒天国的 形象。这是深富现代精神的福音,是 的话语与人们当下心灵的困境产生联结的全新方式。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便能睁开心灵之眼,看到贫乏之中的丰盛,饥饿之中的饱足,悲伤之中的喜悦,困顿之中的福祉。一切相对的事物,都在天国都融为了一体。这样的福音,跟东方的“禅”正是异曲同工——归根结底,禅也是一种事关生活的艺术。“学禅”同样意谓着美化及增进心灵生活的品质。生活的艺术,并不是去改变外在世界,而是以创意及建设性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不论是西方的 还是东方的禅师,所教导的其实都是“内心的炼金术”;当我们拓展视野,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见各种美好的奇迹,发现一个五彩缤纷、生气蓬勃的新世界。 本书共分
《生命的洗练》——属灵操练礼赞,是一本灵修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灵修操练:默想、祷告、禁食、研究、简朴、独处、顺服、认罪、敬拜、引导、庆祝,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的题目,以及相关经文和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和神学功底,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灵修大师。 《生命的洗练》是傅士德的处女作,英文原版首现于1978年,一举奠定了他在灵修学上的地位, 2018年《生命的洗练》出版四十周年,已超过200万册;学者们赞叹其思想深度,高列于各大神学院教科书榜单。 此次中文简体版出版方增加了作者的自序和导论部分,本书适用于小组学习、团契操练、读书会等。
王志勇译注的这本《清之约——威斯敏斯德准则》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清和清神学,以及17世纪威斯敏斯德会议的历史和神学背景。《清之约——威斯敏斯德准则》收录的“威斯敏斯德准则”,内容包括《威斯敏斯德信条》、《威斯敏斯德大教理问答》、《威斯敏斯德小教理问答》和《威斯敏斯德家庭敬拜指南》四个部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可以作为研究和讲解参考书。而且,每个部分都附有“导读”,帮助读者明白相关知识背景和架构。本书信条和教理问答都附有参照经文,可以根据需要对照查考。
《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用10个篇章,从英国传教士柏格理1864出生一直写到1915年他在中国逝世,为柏格理在中国28年激动澎湃、感人肺腑的事迹做了一个客观、公正、翔实的纪录。阅读完《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一个生动、形象、丰满以及具有虔诚信仰和献身精神的柏格理,便由远而近,由平凡而深刻地赫然屹立在读者心中。
本书包含了切斯特顿所著的两种传记:《方济各传》和《阿奎那传》。这部简短的中世纪人物传记趣味盎然、引人入胜又不乏深思。前者讲述了方济各从年轻时归信到晚年领受圣痕的经历,呈现了这位圣徒传奇却又真实的一生,让读者看到,他的祷告、贫穷、苦修、对自然的爱,以及他的各种异常之举,都源于他对 及他人诚挚的爱。后者对比了阿奎那与方济各的异同,讲述了年轻时被称为“笨牛”的阿奎那后来如何成为伟大的 教思想家,阐明了阿奎那的核心思想对于 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