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文艺著述与文人生活为线索,讲述明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爱情在中国的发展史。书名灵感来自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五四遗事》,作者从《牡丹亭》、艾伦·凯、厨川白村等作家作品中汲取养分,在民国名士身上寻找爱情的踪影。继上海书写与海外华人叙史之后,潘翎将视线投射到二十世纪中国爱情观的演变之上,探索中国传统中的“情”如何与西方浪漫爱概念交汇融合,揭开新式恋爱的洋洋大观。
增长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不言而喻的、明确的目标。增长现象支配着世间万物。小到微生物个体和群落,大到帝国、文明乃至星系,都处在动态的增长变化过程之中。在本书中,斯米尔带领读者回溯了从微生物的感染到动植物的新陈代谢、从早期农业的出现到帝国与文明的兴衰等种种增长现象。 在自然环境中,人类驯化了动植物,改变了它们的生长,使其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家禽、家畜和农作物的生长与它们处在自然环境中的祖先的生长截然不同,而这正是维持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关键基础之一。相比之下,在由人造物和人类行为组成的环境中,增长现象更为可观:技术革命和一系列新原动机的出现,将人类从依赖人力和畜力、增长缓慢乃至停滞不前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人口、经济和文明的形态。 然而,对任何增长来说,物质基础都是
能量是*的通用货币。要想达成任何目标,能量都必不可少。大到改变板块构造的力量,小到微小雨滴的累积侵蚀,能量无处不在。通过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为植物质的光合作用,生命得以形成。人类文明的存续更是依赖于各种能量 从化石燃料的采掘到光能发电。本书作者瓦茨拉夫 斯米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量的利用之间关系的重要历史作了全面解读,范围上至远古采集社会,近至当今的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 作为*能够系统地利用体外能量的物种,人类利用能量来开发智力、制作种类丰富的器具 从*简单的工具,到现代*的内燃机和核反应堆。对化石燃料的利用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人类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战争与武器、信息与通讯、经济、政治、城市化、生活质量和环境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斯米尔的研究是跨学科的,给读者提供了
本书是根据第11版翻译而成的官方版本,完整概括了新发展的议事规则体系,是一本经典、全面的议事规则工具书。它不仅解决了十几年来大量读者咨询所反映的共性问题,而且扩展了新的规则和程序,补充了更详尽的解释和说明,反映了议事规则发展的必然趋势。本书内容共分20章63节,具体内容包括:第1 9节初步描述了议事规则的各项概念和规则;第 10 39节详细描述了各种 动议 的规则;第40 60节深入、完整、详细地描述了议事规则的各类重要概念;第61 63节详细描述了组织的纪律审查程序。
本书为 博闻自选文丛 史学 之第三种。是武汉大学陈锋教授关于清代盐务与财政研究的成果结集。陈锋教授此前已经出版有《陈锋自选集》《清代财政史论稿》《中国财政经济史论》三种论文集。本论文选集所选取的均是前述文集未选录的近几年发表的最新成果,包括对清代盐务方面的盐业管理与盐商及食盐运销过程中的成本、利润等问题的探讨,以及财政方面的财政变革、货币、税种、皇室财政、赋税册籍等方面的内容。 全书内容丰富,主线明确。视野开阔,自成一家。
科学在今天已经成为真理的代名词。科技的发达是近代西方强盛的核心能力所在, 得科学者方能得天下 已经深入人心。但如果要问到底什么是科学,能准确回答清楚者即使在优秀的科学家群体中间也寥寥无几。过去对科学的认识散见于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与科学学等几门学科之中,但因它们都未能完备地深入整个科学内部,因此都远远解决不了以上问题。将科学简单理解为 分科而学 ,也使当今浩如烟海的不同科学学科之间隔行如隔山,互不相通。本书总结出了可以贯通一切科学的四大主干学科:数学、测量、信息科学与牛顿力学。并且以过去的学者们非常缺乏研究的测量学科为主,系统研究了科学的内在结构、机理,以真正科学的方式给出清晰的答案。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学习、观察和研究中国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的一部力作,凝聚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长期深入思考与研究实践。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背景,结合共同富裕目标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定位,本书从政策理论与实践经验两个层面,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这一核心议题进行多方位考察与全方位论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本书试图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党建引领、政府培育、支持型社会组织、跨部门合作、数字赋能、未来发展等多元视角系统梳理与阐释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典型案例。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将深奥的学术理论与生动的实践案例有机结合:除了在书中引入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案例来解释说明理论基础与机制模式外,本书还在每个章
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市场繁荣和经济增长方面屡创佳绩,成为世界上优选的市场经济体之一,而宋代中国在一千年前也获得了类似的地位。刘光临在这部大胆而精彩的著作中,利用非常珍贵的11世纪市场和人口数据,首次使用定量方法来探讨中国早期市场经济。宋代市场经济的繁荣与明初管制体系导致的衰退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使市场规模缩小,也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这是对中国市场周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研究。八个附录组成的庞大数据集展现了宋元明三代的经济发展周期,本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朝制度的运作效率和市场规模的长期变化,并启发人们思考当代中国在经验和理论层面的重要问题。
探索真社会性的起源,揭示人类成为地球主要力量的进化逻辑。对于人类处境的探索和追问一直是很多学术大家关注的主题,每次探讨都会引发社会各个层面的热议。本书英文版在出版后引发了学术界的巨大震荡,它颠覆了在学界广受认同的亲缘选择理论,重新讲述了人类的进化故事,证明群体选择才是人类进化的首要推动力。威尔逊用他广博的博物学视角,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带领我们深入人类社会的核心区域,给出了少见的解释。可以说,除了爱德华·威尔逊,没有人能够给出如此宏大、深刻的阐释。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问题给出有史以来蕞为清晰的解释!作者借用“高更三问”做骨架,勾勒出人类演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及我们是谁三个问题的大画面,将群体选择、真社会性、基因-文化协同演化等关键概念悉数囊
本书是哈耶克生前很后一部作品,也是他很重要和拥有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不同于以往,在某种程度上,它实际上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所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思想努力的总结”。正是由于本书集中体现了哈耶克全面而系统地批判他所谓的“社会主义”的主题,认为“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是一种“致命的自负”、“一种谬误”,它的译介出版势必会在中国读者中产生影响。 事实上,哈耶克的“所谓‘极权社会主义’是指20世纪上半叶出现在欧洲的那种‘社会主义’,它与20世纪后半叶在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崛起的‘第三世界社会主义’有本质的不同。欧洲的社会主义,与它的对立物—欧洲资本主义一样,被韦伯定义为‘理性社会主义’,与‘理性资本主义’构成一对政治范畴。在这样的思想视角下,哈耶克以这本书的副标题—‘社会主义的谬
史蒂芬·平克对当前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让读者了解人类状况的真相,人类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他呼吁我们避开惊悚的头条新闻和灰暗的末日预言,相反,用数据说话:通过75幅震撼的图表,平克论证人类的寿命、健康、食物、和平、知识、幸福等都呈向上趋势,这种趋势不仅存在于西方,而是遍及全世界。这是启蒙运动的礼物——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当下的启蒙》凭借智识深度和优雅文笔证明: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完mei的世界,而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也是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继续运用知识来促进人类的繁荣,即将取得的进步则是无限的。我们该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的?300年来,启蒙运动理念取得了辉煌胜利,这个伟大故事却很少有人提起。平克分析了伟大进步的原因,将拯救几十亿生命的无名科学
本书是1972年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推出的 凯恩斯全集 的第28卷。全书共五章:*章,凯恩斯与金斯利 马丁的通信。该部分收录了凯恩斯与《新政治家》杂志的著名编辑金斯利 马丁的大量通信,时间跨度长达23年,涉及社会﹑政治和文学等各方面的问题。第二章,凯恩斯关于古代货币的著述。凯恩斯在1920至1926年这段时间,曾几次放下《货币论》的写作,而集中精力研究古代通货史,这部分收录的就是他的研究成果。第三章,凯恩斯关于艺术的著述。凯恩斯为英国艺术贡献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他担任过国家画廊管理委员,为国家画廊收购藏品,参与国际藏画拍卖;担任过一些重要艺术团体的财务总监、主席、经济担保人;这部分收录的是他为一些大型画展写的前言和为新闻媒介的艺术评论和文章。第四章,关于休谟的著述。1933年,凯恩斯作为一个藏书家,得
《房龙人文通识教育四部曲》收录房龙四大代表作《宽容》《房龙地理》《人类的故事》《人类的艺术》。书中既有宏大而流畅的 大历史 叙述,也有微妙而精彩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细节描写。房龙从人类的起源讲起,在本书中讲述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述到世界性的宗教改革和各国的革命。
无
本书对社会科学中比较历史研究的成就和未来议程进行了回顾,探讨了它在解释重要的世界性成果(例如创新、社会供给、民主)方面的优势。 它包括关于实质性研究成就、方法论和理论的部分,并收录了一些目前工作的最重要的政治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论文。本书第一部分,主要考量比较历史分析领域出现的实质性的成就和知识积累;第二部分报告比较历史研究者所掌握的分析工具;第三部分安排了一组聚焦于比较历史方法的论文。本书的编者詹姆斯 马汉尼( James Mahoney )是西北大学决策学戈登 富尔彻 (Gordon Fulcher) 教授以及社会学和政治学教授;迪特里希 鲁施迈耶 (Dietrich Rueschemeyer) 是布朗大学社会学名誉教授和布朗沃森国际研究所的研究教授。
作为20世纪受遗忘的大师之一,阿多尔诺的学术贡献,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承认。本书从卷帙浩繁的《阿多尔诺全集》中精选22篇文章,其中既有《晚期资本主义,还是工业社会?》等名篇,也有《没落之后的斯宾格勒》等较为少见的文章,更包含了《地上的星星:次级迷信研究》这样独树一帜、妙趣横生的作品。这本续编与《阿多尔诺基础读本》一道,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道路,让我们可以一窥阿多尔诺理论大厦的堂奥。
《技术与时间》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所著《技术与时间》系列前三卷之合集,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鸿篇巨著,开创了当代技术和时间哲学的一个新方向,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代表作品之一。本书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并从现代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人类之本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人类原有的特定记忆、种族记忆及个体记忆逐渐为新生的机器记忆所取代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也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影响。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刘向编纂,成书于鸿嘉四年(前17),原20卷。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本书紧扣 十四五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紧扣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关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几个重点理论问题和政策改革方向,围绕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问题,从理论和政策角度开展系统性研究。主要专题包括: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共同富裕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主要地区的共同富裕指数对比;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研究,含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居民增收、缩小差距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等主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政策和保障措施研究。
西方哲学的主题在近代发生了认识论转向,即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古希腊的自然本体和中世纪的上帝本体转向了人自身的主体,并演绎出围绕 自我 而展开的蔚为壮观的近代 主体性形而上学 。它发端于笛卡尔的 我思 ,终完成于德国古典哲学。于是,在德国古典哲学中, 自我意识 不仅是主体性形而上学建构所依据的 基础要素 ,而且其自身的 内容 也存在着由主观到主客统一、由先验到、由人性向 神性 不断发展的形上演进逻辑,揭示这一逻辑进程是本文研究的主旨。 在近代唯理论哲学中,自我意识以普遍性观念的方式存在于主体之中。笛卡尔用 我思故我在 奠定了西方近代以来建构主体性形而上学的主基调并在唯理论哲学中确立起了围绕 我思 来打造形而上学的内在性原则,这个 内在性原则 围绕着如下三个问题展开: 我思 的内容是什么、 我思 与 我在 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