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 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 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 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本书阐述了自明治以来的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并结合日本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目前所面临的医疗财源调配、混合诊疗、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医疗机构机能分化、诊疗报酬制度等课题、现状等医保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老年经济学读本》以经济学的概念介绍为引,结合老年人经济生活的特点和规律,系统概括地介绍了老年人收入、消费、理财、再就业及养老社保等方面。同时,对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国际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讨,并就其中关系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老年人群体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作出了阐述。
本书是国际教育学专家、叙事探究方法论的创始人之一瑾·克兰迪宁的新作。该书阐明了叙事探究所包含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观点,解释了叙事探究中经验故事(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强调了叙事探究所包含的关系性伦理,指出了进行叙事探究实践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辨析了在当今教育研究叙事转向的潮流中,叙事探究所坚持的主张。通过四项叙事探究的实例,以及对这些实例的剖析,该书详细展示和解释了开端于讲述故事、开端于生活故事以及自传性叙事探究的方法、步骤和过程。
《危险关系:晚清转型期的政商赌局》 杭州西湖边著名的刘庄(现在的西湖国宾馆),曾有一个很低调的主人,他就是刘学询。 他是一名极其具有典型中国特色、却获得了极其非典型成就的“政治型富商”:依靠与政府的特殊关系,他成为广东博彩最大的承包商,大清国的“赌王”;他深得慈禧的信任,被提拔为省部级高干(“正二品”),充当密使,访问日本,试图建立中日秘密同盟;他是张之洞的“钱袋子”,为张之洞到中央跑官要官提供运作经费;他是李鸿章晚年最为倚重的助手之一;他还是孙中山的好朋友,从孙的第一次暴动开始,就成为革命党的金主;他与康有为是死敌,双方甚至动用刺客,必欲置对方于死地…… 但是,这么一个横跨商、政、学,通吃红、白、黑的人物,最后却失去了一切,其成功和失败,都因为同一个原因——中国式的政商关系
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和考察总结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模式,写下了诸多不朽篇章。本书推出的是学界共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和《皇权与神权》四篇著作,可供社会学工作或教学、研究者参考。 学术的道路是清贫的,学术的道路同样也是艰辛的,但是真正的学者从来都是安于清贫,在艰辛的学术道路上披荆斩棘,传承人类宝贵的知识财富。费孝通先生用他的一生见证了一代学人的风范,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社会学这门外来的学科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本书收录的都是费老学术上的成功之作,更是使后学者领略了社会学的魅力所在,进而使社会学在中国真正做到了面向大众,为学术推广铺平道路!
当今中国,经济高速起飞,物质生活巨变,为何整个社会却充满了怨气和戾气? 全球化大势之下,中国文化的未来“危”与“机”何在?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是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在全球化视野下思考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忧思之作。文化全球化虽为大势所趋,却尚在过程中,我们不应将自家传统视作奄奄一息的死物,中国文化的未来正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刘东呼吁,只有参验当今时代的学识、眼界与体悟,重新为传统贯注精神内容和思想活力,政治合法性和人与自然的双重危机才能获得和解。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系列丛书·毒品:成瘾及康复》主要结合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与省劳教(强制隔离戒毒)局在研“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实务”的子项目“毒品介绍、成瘾机理及康复”的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医学、毒品知识以及毒品成瘾基础理论,矫治康复工作等,对从事戒毒专业人士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从Google图片到Instagram,从自拍到虚拟游戏,视觉图像在数量上出现大爆炸。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视觉革命。困惑、无序、释放、焦虑同时产生,所有这些会将我们引向何处? 本书就是来阐明我们怎样才能理清这些变化,并且理解它们对我们的视觉世界产生的意义。我们将看到什么在兴起,什么在衰退,什么正在被大家热烈争论。 作者纽约大学教授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Mirzoeff)是视觉文化研究领军人物,他融合艺术、历史、理论以及日常生活经验各方知识,与我们探讨:视觉文化是什么?如何从海量的视觉图像里发掘有用信息?视觉文化如何塑造、定义我们的生活,如何帮助我们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开始转向着重研究人学。《马克思主义人学概论》作者试图比较系统地、逐步递进地探讨和论述人学的各方面问题,并阐明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什么必须以人为本。
这本书讨论的话题是大多数人所共同关注的、当今美国首要的社会问题: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一个崭新的、越来越不平等、越来越严格的社会阶级系统的显现和固步自封。本书生动地记载了中产阶级的终结和两极化美国社会不公正的现实。这是对权势发出真理之声的社会学,开启了我们需要的关于社会阶级的对话,暴露出美国梦的幻觉。每个关心美国的美国人都要读此书。 本书是对美国社会阶级不平等的一次精彩阐述,全书通过对新经济、金融危机、奥巴马时期的政治思潮、社会流动、信息产业、教育、文化产业等导致的阶级分化和阶级不平等的论述,呈现了美国日益增长的不平等的阶级结构的本质、原因、表现和后果。
本书收录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和《生育制度》两部著作。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乡土社会学”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这部作品由14篇短小精悍的学术论文构成,探讨了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礼治秩序、血缘和地缘等议题,回答了作者自己所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生育制度》是费孝通先生根据自己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授的“生育制度”课程整理而成的。这是一部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家庭的著作,在本书中,费孝通先生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探讨了生育制度,论述了与种族延续相关的一整套活动体系,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各方面。
该书写的是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在党支部领导下,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走同步小康之路后产生的奇迹。 塘约村,全村3300多人口,劳动力1400多个,外出打工较多时达到1100多人,是个典型的“空壳村”。到2014年还是个二级贫困村。就在2014年,塘约村遭遇百年未见的大洪水,大水把很多农户冲得一贫如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把农民组织起来,由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公决,成立“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合作社将最初入社的村民土地集中经营,并由此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组建了农业生产、养殖、建筑、运输、加工等专业队,妇女也组织起来。全体村民因看到好处都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全村抱团发展,走同步小康的集体化道路。其结果,不仅在短短一年里一举脱贫,更在于他们踩出的路,给周边越来越多干部群众以很大的启示和鼓舞,并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