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 乡村社会学 的讲稿,它尝试回答了 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它不是对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作者结合自己的见闻,从日常生活、规矩礼数、历史渊源等诸多方面,讲述了形成乡村人生活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提炼出如 差序格局 礼治秩序 长老统治 等概念,让读者由此更好地理解具体的乡土社会、乡土文化,以及这个长期影响、支配着中国乡土社会的独特运转体系。
人类社会面临一场根本性的革命以解决能源安全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气候为核心的环境问题、以及全球未来人口再度增加50%左右的全球共同富裕的发展问题。这场革命将是未来相当时期内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以及发展的动力机制。此外,当今中国发展也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深度认识与解决环境、能源以及产业革命问题。
《国学茶座》的创刊目标是 普及国学知识,发表国学新见,培育国学新人 。基于这样的目标,该杂志的读者以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为主,同时,从事国学相关工作如编辑、图书馆、企业文化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孔子学院)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一般国学爱好者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该杂志既注重知识的介绍,又注重探幽抉微,阐发新见。典籍之流传,学问之演变,人物传记,史事本末,诗文品藻,文字训释,均所提倡。总以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是所宗尚。
当前的全球正义理论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这种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全球正义是否要求全球平等,是否应将罗尔斯的国内平等主义扩展到全球领域,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全球正义观:全球平等主义和全球充足主义。这两种全球正义观之间的争论表现出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之间的紧张局面。具体地说,这两种全球正义观在道德平等是否要求全球平等主义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有关平等主义扩展的争论还涉及平等主义的基础。本书考察全球正义争论涉及的这些问题,指出支持全球平等主义的一些理由,探讨全球平等主义的可行性,目的是说明全球正义应超越国家主义和全球充足,追求全球平等。
工程活动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工程活动不但必须进行技术研究、经济研究、哲学研究、伦理研究,而且必须进行社会学研究。本书是国内本研究工程社会学的理论专著。 从事现代工程活动的工程共同体是由工程师、工人、投资者、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如果把工程共同体比喻为一支从事工程活动的军队,那么,工人就是士兵,领导和管理者相当于各级司令员,工程师是各级参谋人员和参谋长,投资人则相当于提供军需资源和保障资源供应的后勤部长。从功能和作用上看,如果把工程活动比喻为一部坦克车或铲土机,那么,投资人可比喻为油箱和燃料,领导和管理者可比喻为方向盘,工程师可比喻为发动机,工人可比喻为火炮或铲斗,其中每个部分对于整部机器的功能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论衡>反义类聚新论》内容:在对“反义类聚”进行定义的基础上,《<论衡>反义类聚新论》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建立《论衡》“反义类聚”的语料库,之后对《论衡》中的各种类聚进行历时比较,从而进一步指出《论衡》反义类聚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东汉时期的词汇特征,并重点阐述了反义类聚在校勘、训诂、构词、修辞及辞书编纂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反义类聚”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还能够从中看出它与反义词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汉语的反义关系,从而丰富汉语的词汇理论。
本书再版了陈乐民先生晚年的两本学术随笔《启蒙札记》与《对话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精神》(与欧洲著名历史学者史傅德教授的对话录)。作为国际政治和欧洲学家,在西方文明史中,作者特别关注启蒙精神怎样在西欧以及北美萌芽、生长和铺开,而了解启蒙精神有助于理解欧洲公民社会的历史进程,反思中国的启蒙。同样,如果没有中国历史作参照,有些欧洲历史的特性便容易忽略。在对谈中,两位学者的批判与反思贯穿了欧洲内战、市场经济、宗教改革、民族主义、教育、革命、理性、传统、政党、欧盟建设等诸多话题,时时激起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本书语言平易近人,是了解欧洲公民社会与启蒙进程的通识读本,从中可以看到老一辈学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尽思索与追问。
在本书中,彼得·华莱士·普雷斯顿教授针对“二战”后关于第三世界兴起这一现象的各种主要发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发生在第三世界的发展变化及其本质,由此引出各种有关发展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流派;展示了当代不同的发展理论如何一步步展开研究并深深嵌入现代社会学术传统的过程。本书将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广阔的社会发展理论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系统地把握各种发展途径、发展议题与发展的主要观点。
本书重点在于阐明个体生活经历、个性特征、思想倾向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深层逻辑,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外来思潮之间的“外在关系”的深层逻辑。作者关注各个体在主动选择中受到社会关系制约所形成的“路径宽度”,同时关注社会在选择个体时所给予的“路径限度”。
巩膜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疾病学。本书介绍了包括感染性巩膜炎、非感染性巩膜炎、巩膜外伤、巩膜扩张、巩膜葡萄肿、巩膜先天异常、巩膜肿瘤、巩膜囊肿、巩膜变性等巩膜疾病的病理、诊断及治疗经验。全面体现了在巩膜疾病诊治这一领域的水平。 全书共分13章,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病例典型,可直接指导、帮助诊断及治疗,每章节附有近期参考文献,以供查阅。
主要讨论了研究设计、访谈实施和数据分析部分,每一部分都提出了相应的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结合了大量的研究实例,详细明确地提供了不同种类的研究展开操作的可行办法。为了限度地利用《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建议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自己的研究兴趣,根据书中提供的指导,具体思索并回答有关这一主题在各个阶段应解决的问题。《质性访谈方法:聆听与提问的艺术》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研究指南,既适合质性研究的初学者作为入门的指导,也适合正在做研究的学者作为研究参考。
这是布尔迪厄在法兰西学院最后一年的授课记录,总结了他一生的研究和著述心得,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社会转向作了颇为客观细致的阐说,突出了他自己的主张,有利于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科学场”的健康发展。作者认为,仅在书本或学院实验室内讨生活的研究者不可能像他那样以建立在具有历史深度和广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的“客观性”作为自己科研活动的努力目标;让自己的研究对象客观化还不够,还要让研究主体客观化,这就是他强调的“反观性”。他们科学自身为对象,探讨科学活动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中的运作,并让科学反观自身,从而把这种研究上升到了社会学和哲学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