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由乔治 杜比领衔的由七十余位有声望历史学家编撰的皇皇巨著《女性史》的第二卷,时间分段是中世纪。 本卷认为,中世纪的宗教色彩使得女性背负着单一的职责与标签,但经过历史学家基于大量史料的专业分析发现,中世纪的女性并非毫无成就地在其中沉沦和沉默。在那近千年的历史中,女性尽管越来越成为男性凝视的对象,是一个奇异的他者,但她们依然在不断努力发出声音,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创造着财富,为思想宝库积累着智慧。同时,在如 宫廷爱情 骑士精神 这样的新型意识形态中,女性通过与男性的博弈,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这也为后世的两性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书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启发性,且雅俗共赏,可读性强,适合从学者到历史爱好者各类人士阅读,是探讨女性历史不可回避的经典权威著作。
《重庆通史》书稿从重庆历史实际出发,以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为主题,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系统地反映了从公元前200万年的巫山人到公元1952年,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朝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演进的重庆历史。
《流行病与社会》讲述了可怕而震撼人心的千年瘟疫史。微生物的致命威胁无数次逼近人类:鼠疫、天花、黄热病、痢疾、斑疹伤寒、霍乱、结核病、疟疾、脊髓灰质炎、艾滋病、SARS、埃博拉病毒 针对这些深刻影响人类历史的流行病,斯诺登将专业权威的医学知识与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熔于一炉。 本书论述范围极广,跨越古今,遍及全球,深入展开医学与社会历史间的多学科比较研究,向我们揭示了流行病与社会的交互影响:一方面,疾病如何推动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塑造艺术、宗教、思想史和战争形态;另一方面,社会因素又如何让疾病获得适宜环境,迅速传播,肆虐人类。
每个蒸蒸日上的国家,都拖曳一段并不轻松的历史? 城乡只是定居的场所,还是个体可以自在流动的公共空间? 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贡献了跨越时代的思想者,产生了民族文化的传灯人,孕育了当代文明的承担者。毫无疑问,历史很少像1949―1999年的中国这样密集、紧凑,这半个世纪的中国是东方式变革直接、集中的地域,也是社会进步力量充分发展的国度。 本书记录的是近距离的、现在完成时的中国社会生活史,回顾、凝视、思索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众生活状态,为将来 长时段 的历史叙述提供了一份文图资料,为更周到的当代中国生活史书写胪列一份索引。本书从1949 1999年50年间的近200幅老照片中,提取若干社会生活史关键词并加以阐释。它杂糅了自然风貌、文物保护、旧城改造、工业地理、农村政策、商业布局、民俗演变和居住形态等具体内容,将 历
《失控》这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物之一,这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从这本书里,人们可以窥探到SNS的今天和未来。《失控》涉猎: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控制论、运筹学、社会学。同时又堪比《黑客帝国》中洞悉未来的“神谕”,正在兴起的“云计算”、“物联网”等都可以在这本写于15年前的书中找到相关的影子。
为适应徽州社会史研究的新转向,《明清以来徽州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精选了著者卞利十余年来撰写发表的部分徽学论文,加上部分很近完成的新作,按照内部逻辑联系,将其依次分为社会、经济结构与日常文化生活、徽商与社会经济、人生仪礼与民俗、村落与宗族个案,以及文书、文献与历史记忆等五个专题,共二十章内容,对明清以来徽州社会、经济结构与日常生活的变迁与转型,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并通过对若干典型宗族与村落的剖析,努力再现与重构明清以来徽州社会、经济和社会各阶层日常生活的立体图景,以期推进徽学研究向纵深领域拓展。
本书收录了30多个具有普遍性、历史性、当代性的中国村庄。它们分布在不同行政区划、不同经济区域、不同地形地貌上,建村年代、历史成因各自不同,产业禀赋、风土民情差异显著。然而,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不是耳熟能详的明星村,也不是名噪一时的网红村,而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乡村。恰恰是这份平凡和真实,这些村庄所经历的,也是中国绝大多数乡村正在经历的。记录这些村庄,可以让后来人更为客观地了解今天村庄的大致轮廓,更为真实地感知本世纪20年代走向振兴的中国乡村。 本书立足扎实的调研和详实的数据,以平实的视角、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这些村庄在产业发展、生态改善、乡村建设、文化传承、农民生活等方面的演变过程和基本现状,既有对发展成绩、可喜变化的高度肯定,也有对面临困难、存在不足的深切体察。本书旨在
本书是课题组第五部城市营销专题研究报告。按照课题组提出的城市品牌发展指数(city brand development index,CBDI)、省域品牌发展指数(provincial brand development index,PBDI)及(urban agglomeration brand development index,ABDI)概念及指数模型,本报告选取中国289个城市、30个省及19个主要城市群的品牌发展进行了评估与测量。在此基础上,形成2017-2018年度的中国城市品牌发展指数总报告、中国城市文化品牌发展指数报告、中国城市旅游品牌发展指数报告、中国城市投资品牌发展指数报告、中国城市宜居品牌发展指数报告、中国城市品牌传播发展指数报告、中国省域品牌发展指数报告及中国城市群品牌发展指数报告。 本书以 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从城市营销的角度对2017年以来中国城市营销在创新驱动及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回顾和展望,重点研究了 双
本书概括性地总结了世界各国农地流转与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和对我国的启示;从总体上对我国农民工承包地流转和城镇化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应采取的对策建议做了阐述。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六个地方为例,对农民工流出源头的农民工承包地流转和城镇化情况,以及农民工流入地的外来农民工城市融入情况做了研究。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对与农民工承包地流转和城镇化相关的主要问题,如农民工承包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农民工在城镇差别化落户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书通过对清代贵州黔东南地区一个以木材种植与采运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少数民族村寨加池的描述与讨论,揭示了加池寨以房族为核心的村落社会生活样态。通过官私文献的运用,详细探讨房族在自身发展、村落内部、村落之间及区域社会内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以加池寨为代表的清水江下游地区特色的房族发展模式、样态及房族在地方社会生活中表达方式的关注和探索,不仅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极具地方性特色的宗族个案,也为我们理解和解释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区域社会变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和切入点。
本书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外省戏班在岭南的发展历程,包括四大块内容:一是探讨外江班进入岭南的时代背景,主要路径及其在岭南的地理分布;二是探讨清中叶入粤外江班的省籍来源,主要班社,主要艺人以及声腔剧种等;三是探讨外江班的行会组织 广州外江梨园会馆,包括会馆兴建的时代背景、会馆的组织与管理、外江梨园的行规习俗,如上会、搭班、定戏、收徒、奖惩等;四是分析外江班与岭南本地班的竞争与融合。外江班在岭南传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岭南现行主要声腔剧种,如粤剧、潮剧、广东汉剧、西秦戏、桂剧等,都有外江班的影子。研究明清时期外江班在岭南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岭南本地班的相互交融与竞争,对于弄清岭南本地班的声腔源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成果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村庄历史研究方法,具体资料收集技术包括口述历史和深度访谈,另外也包括村庄集体资料和物件的影像记录。我们选择华北泥河村作为研究田野点,进行详实的个案研究,并扩展开来,分析国家和市场两种力量对农村社区的影响及其反应。本项成果的学术价值在于重新发现社区共同体在社区治理中的历史作用。
《脑的历史》这本书讲述了脑从古代到当前神经科学的完整故事。从史前时代开始,直到20世纪随着现代神经科学的飞跃发展,它描绘了我们是如何探索脑的生物学本质的。本书首次以叙事方式书写脑的历史,着重强调了随着解剖学、药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神经外科等学科的发展,我们对脑和神经系统的理解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对脑的看法;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对脑的研究;十九世纪的脑科学;当前最重要的进展和神经科学的未来。
本书为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之一,由国内外专家共同研究撰写。全书分主报告和六个专题、14篇专题报告,分别为:未来中国人口健康展望;构建促进健康的社会服务体系;医疗筹资体系的可持续性;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医药系统中的创新研究;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研究,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与建议。
是什么让食物有味道?我们需要每天喝8杯水吗?火鸡会让人昏昏欲睡吗?为什么肚子在饿的时候会咕咕叫?为什么许多亚洲人不宜喝牛奶?食物在烹饪时会发生什么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 英国DK出版社著的《人类食物百科(精)/万物的运转百科丛书》是一本妙趣横生的食物认知视觉指南。 食物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我们的身体随之变化。本书通过科学研究与讨论,帮助读者了解日常食物背后潜在的生物效应和运作原理,并揭示不同种类食物给人体带来的不同作用。
《DK人类食物百科(全彩)》内容简介:是什么让食物有味道?我们需要每天喝8杯水吗?火鸡会让人昏昏欲睡吗?为什么肚子在饿的时候会咕咕叫?为什么许多亚洲人不宜喝牛奶?食物在烹饪时会发生什么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DK人类食物百科》是一本妙趣横生的食物认知视觉指南。食物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我们的身体随之变化。本书通过科学研究与讨论,帮助读者了解日常食物背后潜在的生物效应和运作原理,并揭示不同种类食物给人体带来的不同作用。
《伦敦传》是一部呈现伦敦上下两千年的史书。 从正史和民间传说到饮食和消遣娱乐。从黑衣修士会和查令十字街到帕丁顿和疯人院,从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保罗大教堂到伦敦佬和流浪者,从移民、农民和 到大瘟疫、大火和二战空袭,彼得·阿克罗伊德用恢宏的城市历史、敏锐的观察、无数市民和访客的话语,揭示了伦敦如何在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洪流中淬炼成形。
国务院今年多次强调指出:城镇化是 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 。城镇化带来的巨大潜在内需,在中国近十年年均10%经济增长率中,城镇化率贡献3个百分点。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中国式城镇化,几乎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生活。重新构建了中国城镇版图:截止2011年末,中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及19683个建制镇。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60%左右。然而,传统城镇化模式在下一步发展中已难以为继,破题新型城镇化首当其冲。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本册从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城镇化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研究了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了如何在统筹城乡中推进城镇化、共享城镇化的成果,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 《国外城镇化比较研究与经验启示》 《